树人文学

闻一多的《太阳吟》赏析

闻一多的《太阳吟》赏析    闻一多《太阳吟》太阳啊,刺得我心痛的太阳!又逼走了游子底一出还乡梦,又加他十二个时辰的九曲回肠!太阳啊,火一样烧着的太阳!烘干了小草尖头底露水,可烘得干游子底冷泪盈眶?太阳啊,六龙骖驾的太阳!省得我受这一天天的缓刑,就把五年当一天跑完那又何妨?太阳啊——神速的金乌——太阳!让我骑着你每日绕行地球一周,也便能天天望见一次家乡!太阳啊,楼角新升的太阳!...

06-02 0 0

《秋思》教学设计

《秋思》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2、你能听出这首歌抒发了一种什么感情吗?  (思乡之情是古代诗人常常会抒写的一种真挚的情感。)  二、理解诗题,简介作者  1、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2、“秋思”怎么讲?作者思什么?  三、自读古诗,了解大意  1、观察诗中插图,想象图中...

06-02 1 0

【湖北部优】《夜上受降城闻笛》公开课教案

《夜上受降城闻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诗是人教2021课标版(部编)七年级上册的一首课外诵读诗歌,是抒写戍边将士思乡愁情的名作。诗歌笔法简洁轻灵,意韵深隽,曾被谱入弦管,天下传唱。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没有学习诗歌的意识和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诵读是关键,要加强诵读指导;其次注重诗意的领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诗歌语言的品析和情感的领悟。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学会有节奏...

06-02 1 0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 的诗意:塞花飘洒客子的泪水,边柳牵挂行人的乡愁。这两句中“飘”“挂”用得好。“飘”,把游子思乡之泪随塞外飞花漫天飘舞的情景描绘了出来,融情入景,景中出情,形象地突出了客泪之多,乡愁之浓。“挂”,把游子的乡愁缀满边塞垂柳的情景描绘了出来,化无形的情感为有形的物象,传神地突出了乡愁的浓烈。...

06-02 1 0

初一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卷带答案

初一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卷带答案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诗的一,二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用的是什么手法?(2)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的妙处?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秋词刘禹锡自古逄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睛空...

06-02 1 0

乐不思蜀的诗句

乐不思蜀的诗句【原创实用版】1.诗句的来源和背景  2.诗句的意义和内涵  3.诗句的文学价值和影响正文“乐不思蜀”是一句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句,其原文为:“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句诗描写了诗人离开故乡后的思乡之情和对平安生活的渴望。思乡的诗歌这句诗句的意义和内涵非常深刻。从字面上看,它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后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

06-02 1 0

第三课月是故乡明课堂笔记

第三课月是故乡明课堂笔记    《月是故乡明》是我国著名诗人李白的一首千古绝唱。这首诗描写了作者思乡之情,以及对故乡往事的怀念。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老师为我们讲解了这首诗的深刻内涵,让我们深受启发。下面,就让我来分享一下“第三课月是故乡明”课堂笔记。    一、 导入课题    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课题,并放映了一段李白《将进酒》的视频,提...

06-02 1 0

《夜上受降城闻笛》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解析版)

专题08《夜上受降城闻笛》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五篇与月亮有关的诗文,不同朝代的不同作者用自己的方式描写月亮。在他们的笔下,月展示出了不同的风采。一切景语皆情语,不同的人心目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一轮明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另外一首首著名的月诗,大家一起来看看,李益笔下的那轮明月又是如何?二、目标教学目标:1、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2、背诵课文,学习佳句。3、学...

06-02 1 0

古诗《朝天子·秋夜客怀》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古诗《朝天子·秋夜客怀》的阅读答案及赏析【中吕】朝天子·清夜客怀(元)周德清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思乡的诗歌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1)“叫起离情,敲残愁况”一句中“敲残”二字有何妙处?答:“敲残”二字极为凝练,化无形为有形,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愁写得可闻可感,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游子内心的愁苦。(意对即可)(2)本曲描写了哪些意象?表...

06-02 1 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逢入京使》诗文鉴赏及考点剖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逢入京使》诗文鉴赏及考点剖析【知识储备】一、导入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他们的创作为百花齐放的盛唐诗坛增添了一朵奇葩。今天要学习的是岑参。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诗歌《逢入京使》。二、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岑参及本诗的创作背景。2、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3、积累诗歌,细细揣摩并体会诗的妙处。学习重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06-02 1 0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第二课时教案   一、课时教学目标  1.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旋律。  2.能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思乡的诗歌  《次北固山下》  (一)问题探究1:感知人物  1.诗歌的题目“次”表明诗人此时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  明确:羁旅漂泊...

06-02 1 0

北京第八十一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北京第八十一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九日寄子约①(明)皇甫汸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②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不堪羁宦③日,同是阻干戈。【注释】①子约:皇甫濂,作者之弟。②黄河指故乡。③羁宦:离家在外地做官。(1) 这两首诗歌标题中的“九日”是...

06-02 1 0

李白诗歌意象浅析

李白诗歌意象浅析李白诗歌意象浅析1、引言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其作品以其奇特、豪放、浪漫的诗风而闻名。他的诗歌不仅在形式上充满了创新,而且在意象的表达上也颇为独特。本文将对李白诗歌中的意象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其诗歌艺术的内涵与魅力。2、大自然的意象大自然是李白诗歌中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他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将自然界的美景与人类情感相结合。例如,在《静夜思》中,李白通过描绘月亮、庭院和床前...

06-02 1 0

古人对明月的情感

思乡的诗歌古人对明月的情感源于多个方面。在古代诗歌中,月亮常常被用来寄托诗人的思念之情,包括乡情、亲情、友情、爱情等。诗人通过观察月亮的阴晴圆缺,抒发对人生、命运和情感的感慨。以下是古人对明月的几种情感:思乡之情:在古代诗歌中,明月常常被用来表达思乡之情,因为月亮是永恒的,而人生的旅程是短暂的,因此人们常常通过月亮来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

06-02 1 0

中班古诗回乡偶书教案

精品文档 中班古诗回乡偶书教案 一、活动目标 思乡的诗歌1(引导幼儿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课件 、图片。 三、活动过程 导语引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老爷爷,他的名字叫贺知章,相传在他十岁的时候,就和父亲离开了家乡去求学,离开家乡后,和父亲两人生活很苦,但是贺知章努力读书,因此...

06-02 1 0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附答案)100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附答案)100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秋风引(唐)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退雁。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注】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来一段时期的贬谪生活。“引”是古代的一种诗体。(1)一,二两句,写出了秋天________的特点。    (2)评“孤客”二字,“使无限情思,溢于言表”。这“孤客”二字,传递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06-02 1 0

最好的十首诗歌

 最好的十首诗歌对“最好的十首诗歌”的定义因人而异,因此这个列表可能不符合其他人的喜好。以下是一些备受推崇的经典诗歌,以供参考:思乡的诗歌1. 《静夜思》(唐·李白):描绘了夜晚的寂静和思乡之情,语言简练优美,寓意深远。2.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表达了离别相思之情,描绘出一幅美丽而悲凉的画卷。3. 《将进酒》(唐·李白):抒发了豪情壮志,表达了作者对生...

06-02 1 0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的多义性例释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的多义性例释作者:潘新玲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54期        在古典诗词中,一些意象由于名家使用来表现某种情绪,后又被其他诗人反复使用于这种情绪,从而有了特定的内涵。同一民族,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往往一想表达某种情感,就想使用某种意象。反过来,一提到某一个意象,就让人想到某种情感。因此,了解这类意象通常寄予了作者哪种思想情志...

06-02 1 0

向秀诗文代表作

向秀诗文代表作    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来说,一直以来都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一些最优秀的作品可以被称为“代表作”,它们有着重要的文学影响力,是众多文人学者研究讨论的重要课题,同时也为现今的读者提供着珍贵的文学财富和文学精神。其中,以列御史章碧芝(737799)为代表的向秀文风,是中国元代诗歌创作中较为优秀的一支,它是被称为历史上最优秀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作更是深受当今读者的...

06-02 1 0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诗词赏析课内外对比阅读(精品)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诗词赏析课内外对比阅读(精品)竹里馆  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写作背景】1.《竹里馆》是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即:今天的陕西兰田县)时创作的一首五绝。2.诗人又因早期信仰佛教,佛教追求的是超脱、远离世俗争斗的思想,此时他又因官场的不得志而过上了隐居的生活。3.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闲适的心情和悠闲的生活。【主题...

06-02 2 0

戴叔伦《题稚川山水》诗词赏析

戴叔伦《题稚川山水》诗词赏析题稚川山水唐代:戴叔伦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译文五月,松下的茅草亭里却凉爽宜人,白沙覆盖的汀洲和远处的繁茂树林融入了暮,表现出一片苍苍茫茫。路上的行人兴起了无限的思乡之情,此处的青山绿水也仿佛是自己的故乡了。注释松下茅亭:放眼亭外。凉:传达了给人以舒畅之感汀沙:指靠近水边的沙洲。云树:高大的树木苍苍:深青,幽暗。思:指的是思...

06-02 2 0

杜牧的《秋夕》中的节庆风俗

杜牧的《秋夕》中的节庆风俗1. 引言1.1 概述《秋夕》是杜牧的一首闻名于世的诗歌作品,通过描写节庆风俗和人们内心情感,展示了古代中国秋天节日的独特魅力。这首诗歌不仅唤起了人们对传统节庆文化的回忆和思考,同时也体现出杜牧对社会文化的关注和思考。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秋夕》中节庆风俗的描写和象征意义,并分析该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文化特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力。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节庆风俗的...

06-02 2 0

寒食 唐 韩翃表达的情感

寒食 唐 韩翃表达的情感韩翃的《寒食》,是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歌,其中表达的情感深深地打动了无数读者。思乡的诗歌韩翃在诗中描写了一幅悲凉的画面:“江淮清明时,渔歌声空落。”这里描绘出的是一幅清晨江淮清明的景象,但是没有了渔歌的声音,显得更加的悲凉。接着,韩翃又写道:“,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里描绘出的是江山的美丽,引得无数英雄竞相折腰,但是此时却没有了英雄的身影,只有孤独的韩翃一人,这...

06-02 2 0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优秀3篇】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优秀3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优秀3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篇一:《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篇一 ...

06-02 2 0

思乡作文之思乡古诗词朗诵串词

思乡古诗词朗诵串词【篇一:经典诵读串词】 “书香润心灵,雅言满校园”经典诵读展示 活动串词 男:在中华民族历尽风霜的苍茫大地上,燃烧着5千年来传承不息的文明之火。 女:泱泱中华,滚滚逝水,多少文人墨客留下脍炙人口的洪篇巨制。 男:盛唐的明月美酒流淌出流传千古的锦句华章,宋代的古笔酽墨写着一朝盛世的婉约风骨。 女: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我们在花红柳绿的初夏中诵读经典。 男:黄梅时节家家雨,...

06-02 2 0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次北固山下》教案1 冀教版

      《次北固山下》教案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旋律。 多媒体运用:电脑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王湾是洛阳人,于先天元年,即公元712年,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他曾往来于现在的江浙一带,在途经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时,写下了一首诗《次北固山下》。王湾是一个生卒年不详的唐...

06-02 2 0

3篇适合清明节朗诵的诗歌简述

3篇适合清明节朗诵的诗歌简述《清明》《清明》是陆游的一首诗歌,歌颂和自然的一种美丽的交融,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深情对清明节的美丽描写也表达出他对祖国历史文化的敬佩和热爱。诗中鹅,杨柳,鸟啼,虫鸣,菊花,白云等都是清明的象征,使诗的神秘气息浓郁而朦胧。题目: 清明诗中,远看山有,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落叶聚还散,寒蝉几时休?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登高》虽然《登高》是一首游子思乡...

06-02 2 0
草根站长

树人文学

树人文学网为您提供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为您写作提供各类文学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