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美救赎文化差异《肖申克的救赎》之启示
作者:张丽丽
来源:《现代交际》2015年第12
        [摘要]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讲述的是银行家安迪含冤入狱20年之后成功越狱的故事,尽管在当时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角逐中输给了竞争对手《阿甘正传》,却仍不失为一部人人称颂的励志好片。本文拟从跨文化比较的视角对影片中蕴含的美国救赎文化元素进行解读,进一步探讨电影中所体现的美国特有的文化。
        [关键词]电影 跨文化比较 救赎
中美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2-0069-01
        救赎,是一个含义极其丰富的动词,其中包含的拯救赎回的意味本身就揭示了一条一波三折的故事线索。一定是曾经拥有过某件东西,失去了,才会陷入危难,才会需要拯救。一定是付出了某些代价,作为交换,才能重新获得那件失去的东西,才被叫做赎回。其实仔细一品,这个救赎的思路已经在片名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了。影片的主人公自我救赎的方
式却颇有差异,体现了中美文化的差异。与《肖申克的救赎》安迪的刺骨凄冷相比,而中国救赎文化却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的是集体利益,甚至舍生取义,为集体放弃个体。
        It takes a strong man to save himself and a great man to save another.强者自救,圣者渡人。这是《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一句台词。每个人心中,都至少有一部最爱、经典的电影。它能让你产生共鸣、有所领悟,继而深爱、不能忘怀,时常拿出来温习。不管过去多少年,它的魅力也不会衰减。故事发生在上世纪40年代的美国,安迪·杜方是个年轻有为的银行家。他深爱着妻子,但性格深沉的他不善于表达自己的爱。妻子觉得他只顾工作,不关心自己,于是出轨了。当知道妻子有了情人后,他痛苦不已。某个夜晚,他带上手,想解决了妻子和她的情夫。最终,理智战胜了情感,他把手扔进了河里,开车回家。也许是命运的巧合,也是一次老天爷对他的恶作剧。那天晚上,他的妻子和情夫被杀。所有的证据都对他不利。于是,他被控以谋杀罪,判了无期徒刑,来到肖申克监狱。在这里,他遇到了以瑞德为首的一监狱朋友。从1947年到1966年,他在监狱度过了19年,这是他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光,但也是他自我救赎的时光。同性恋者的不断骚扰,艰苦的体力活,典狱长的控制……他经历了无数的磨难,身心上受到极大的摧残。但是,他没
有放弃希望。每每面对困难,他都平静且从容地面对。他的存在,总会让人觉得安心。当他信步在监狱的草地上,阳光洒下来,那画面用瑞德的话说,安迪悠然的样子不像是在监狱,而像在他自己家里的庭院里。当看到同伴因为自己的争取而开心地喝着冰啤酒,曾经不学无术的威廉在自己的教导和帮助下获得高中毕业证,大伙儿在图书馆里惬意地看书、听音乐时,他总会淡淡地微笑。在逆境中,他总是甘之如饴。他说:在外面,我是个老实、直爽的人,但是,监狱让我成了坏人。其实,好人坏人的界线从来就不是泾渭分明的。为了能在肖申克这个人间地狱好好地活下去,他利用自己的数学、经济才能,帮狱警逃税、给典狱长,还凭空创造出黑钱的持有者史蒂芬先生;凭借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持,他获得州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办起全美国最大、最全面的监狱图书馆。谁也不知道,在无数个漫漫的长夜里,他运用地质学知识,仅凭一个巴掌长的、平时雕刻石头的小锤子,花了16年的时间,凿开一条瑞德以为要花600年才能凿开的隧洞。在一个电闪雷鸣的雨夜,他爬过500米长的下水道,成功越狱!此后,世界再无安迪·杜方,只有一个身家百万的史蒂芬先生。他来到墨西哥的圣华塔尼欧,过着他向往已久的自由、闲适的生活。如果,他对生命不抱希望,没有这么顽强的信念的话,他只会屈服于监狱中遇到的任何一个小困难,永远也不会越狱,也就不会开始新的人生。每当看到结局处,在太平洋上的小岛上,安迪和瑞德终于重逢,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总是忍不住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