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唐韩偓这首诗的意思
《夏夜》是唐代诗人韩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描绘暴风惊电、乌云聚生,猛雨飘洒高林,霎霎作响,一派夏夜狂风暴雨景象。后两句则是夜深雨霁月明时的风景。此诗写雷雨时气象,大笔挥洒,声情激越;写雷雨后景,轻描细绘,自然流美。雨中与雨后两幅图景对比鲜明,相映成趣。
夏夜
猛风飘电黑云生,霎霎高林簇雨声
夜久雨休风又定,断云流月却斜明。 [
注释译文
⑴飘电:指闪电。
⑵霎霎(shà shà):象声词。此处形容雨声。高林:高大茂密的树林。簇雨:大而密的雨。簇,丛集,聚集。
⑶夜久:夜深。雨休:雨止,雨歇。定:停。
⑷断云:一片一片的云。流月:因云朵移动,月亮看上去像在移行,故称流月。斜明:偏斜着闪着亮光。过了半夜,月亮西斜,所以说斜明。 [2]  [3]  [4]
写雨的诗
白话译文
风猛烈地刮了起来,黑云越来越密,电闪雷鸣。雨水拍打着高大的树林,发出沙沙的声响。
深夜中雨停了,风也住了,月光从流动的云层中斜射出来。 [5]
创作背景编辑 播报
此诗作年不详,《韩偓诗注》谓作于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夏,未言何据,难于凭信。晚唐战乱频仍,社会风气已有轻文士尚武将、崇吏能弃文学的趋势。受外在境遇的影响,晚唐诗人的内在心态也不断沉沦,一面是忧时叹世,感伤凄惶;一面是愤世刺时,却又流露出幻灭与绝望之情。此诗描绘的景象正是黄巢起义后唐末动荡政局的象征
文学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夏季之夜,先风雨大作,后雨住风停,斜月西照的景象。开头两句写风雨急猛之势:伴随着夜幕的降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乌云翻滚,倾刻间大雨倾盆,如注如泻,雨点敲打着树林发出“霎霎”的响声。这是一幅夏夜急雨图,调阴重,节奏急促。后两句描绘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夜深了,雨住了,刚才急猛的风也停了,放晴后的夜空流云四散,月清明。夏夜因暴雨的洗涤更显得静谧安祥,清爽宜人。
这首诗的写景很有特,雨中、雨后两幅图景对比豁朗,相映成趣。调上一暗一明,节奏上一急一缓,状态上一动一静,表现了夏夜天气的多变。诗人的情绪也由沉闷转开朗,由抑郁转兴奋。诗的语言准确精炼:“猛风”“飘电”“黑云生”,活画出一幅暴雨就要来临的骇人景象,“猛”写风之强烈,“飘”写闪电之迅急,“黑”写云之浓密。“断云流月”“却斜明”,却又是一幅雨过天晴的喜人景象。“断云”与“黑云”相对应,写暴雨之后聚集浓密的“黑云”已化为薄云、淡云,正可“流”过明月。“却”传达出诗人的欣喜之情,“斜”既写月在天空的位置又兼指示时间。整首诗无一字虚设,充分显示了诗人驾驭语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