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自查报告7篇
临床自查报告7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临床自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临床自查报告1
xx按照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定点医疗机构自查评分标准,进行了详细、认真的自查。自查报告的结果报告如下:
1.证书资格:证书齐全,并在墙上公示。
2.经营场所:经营地址稳定,面积适宜,布局合理,整洁。
3、医疗设备、科室设置:严格按照上级卫生部门的要求设置,科室完全符合医疗要求,诊疗科目、床位有批准文件,诊疗项目和床位符合定点服务要求。
4.从业人员:医护人员配置符合级别设置要求。实习地点在这个医疗机构,技术人员值班,管理人员到位。
5.医疗保险政策执行情况:无医疗违规,按规定执行医疗费用结算规定。
6.上半年为参保人员提供的医疗服务:参保人员对诊疗的满意度较好,处方管理和诊疗常规符合上级要求。
7.收费与支出:药品符合医保要求,按标准收费,价格公开,运行正常,不能维持收支发展。
8.信息网络建设:按照规定及时提供网上结算服务,上传至医保系统的费用信息与医疗机构一致。
9.社会保障体系:掌握和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严格执行卫生、药品价格等法律法规和政策,配合社会保险管理。员工未签订劳动合同,未缴纳社会保险。
10.周边定点情况及其利弊:周边200米内无定点医疗机构,周边参保人员集中,潜在服务人
较多。该机构在资质、技术、设施等方面优势明显,服务独具特。近两年内,单位或工作人员未获得县级以上奖励或技术成果。
针对自查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门诊及时整改。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
临床自查报告2
根据20xx年9月1日医院安全管理委员会会议精神,护理部对护理服务、护理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安全隐患的排查,现将护理安全隐患汇总如下:
一、主要存在问题:
(一)护理质量方面:
1.护士安全意识不强,有简化操作流程的现象,小部份护士不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查对环节不够认真,未执行反问式查对,上半年出现身份核查不严导致的用药错误8例。
2.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如管道脱落、跌倒坠床、药物外渗等防范措施仍有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上半年出现坠床跌倒事件30例,每千床发生率达0.11‰,同期比持平;非计划拔管29
例,每千床发生率0.10‰,同期比下降0.10‰;药物外渗7例,每千床发生率达0.03‰,同期比下降0.03‰。
3.细节管理不到位,如无菌物品启用未注明时间,有过期物品未及时清理,一次性物品用后处理不规范,腕带忘佩戴、护栏漏上、安全事项交待不清等护理缺陷偶有发生。
(二)护理服务方面:
1.部份护理人员工作缺失主动性,责任心不强,只机械地执行医嘱,质量不高。 2.卧床病人外出检查未达到一对一陪检
(三)其它
1.环境卫生差,病区卫生死角多,墙壁及天花板黑,乱张贴,地板物表擦试消毒不规范,次数不够。
2.设备、设施后勤维护要加强,如仍有病床床栏坏缺配件未及时维修,平车无刹制,平车护栏不稳的现象。
3.毒麻药保险柜未固定。
二、原因分析:
1.护士安全意识不强,对核心制度及操作流程重视程度不够,制度、流程、标准规范要求执行不到位。
2.护理人力相对不足,护士忙于,观察巡视不到位,对细节管理不够重视,常常顾此失彼。
3.对加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把理论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学习不扎实,主动性、自觉性学习不够,学习存在片面性。
4.护送员未能每科配备一人,特别是对于卧床病人多的科室。 5.后勤管理不到位,护士长指导督查不到位。
三、改进措施:
1.加强护士的安全教育,护理部每月通报全院不良事件类型,每季度培训反馈不良事件,
并把典型不良事件案例放在先联不良事件上报系统方便护理人员随时学习。要求科室每周五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每月召开安全分析会分析安全事件。
2.护理三级质控组经常督促护士落实各项制度、标准、职责、规范,护士长每天四查,一级质控组每半年自查一次,二级质控组每月检查,三级质控组每季度全面检查,护理部每月重点督查,每周安排2次护士长夜查房,对不及时整改者,与绩效挂钩,以保证护理服务质量。
3.基于HIS系统计算各科护理工时,合理调配全院护理人力,全院人力资源共享,引导科室弹性排班,保障护理人力,保障病人安全。
4.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学习及考核。
5.引导护士做好外出检查病人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做好护送人员的安排。 6.对后勤问题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及时追踪整改。
7.对毒麻药保险柜固定问题,已与总务科协商,由总务科安排处理。
护理部
20xx年9月1日
临床自查报告3
为积极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切实加强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管理工作,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院进一步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根据我院临床实际情况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自查结果汇报如下:
1、编写了《县妇幼保健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目录》,对医务人员进行再培训。对采购抗菌药物严格把关,不采购特殊使用级抗生素。严格执行一品一规,很少重复采购具有相似或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生素。
2、推行《抗菌药物分线使用及分级管理办法》,明确了各级医师的用药权限,限制抗菌药物的每月用量。
3、推行《处方点评管理办法》,对全院及临床科室抗菌药物用量的前十名进行了通报,对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临床医生进行约谈。
4、限制了门诊医生每张处方值上限,如连续两次处方超上限后,院方将给予警告,严重的取消医生处方权。
5、根据我院实际情况,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加强合理用药、合理检查,促进医院业务收入结构的合理,加强控制药品占比、医技占药比,把药品占比、医技占药比等指数与医生的绩效工资挂钩。
6、每月对用药量分类进行排名公示,对用量居高不下的抗菌药品,药房限制其每月的用量,如果屡教不改的医院停止采购。
7、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务人员进行“约谈”。
8、存在问题:
基层医务人员和老百姓的习惯及认识上的误区,住院患者和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比率过高,使用强度过大。部分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比率过高,医务人员,在使用比例、品种选择、使用时机、使用疗程方面问题较多。不合理联用抗生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时间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