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抒情类记叙文600字多篇
    初中抒情类记叙文600字1
    快过年了,姥姥总是时不时地念到:“真想回老家过年啊!”妈妈也在一边附和道:“以前过年,可是真热闹呢!”正在一旁点头的我也陷入了往事的回忆中。
    我还未上学时,都是和姥姥在这个小乡村中度过的。弯弯的小河、静静的村庄、蔚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潺潺的小溪、窄窄的小桥构成了故乡诗意的轮廓。
    走进院门,红红的风干了的辣椒、用草绳穿着的腊肉成串的挂在门框上,还有立在院子角落的机井,都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来,这就是我的故乡——一个坐落于石岛的小乡村。
    那里的村民都热情好客,有时看见我之后会拿出糖给我吃,“啊,大宝你来了,来来来,快来我家,刚做的好吃的!”他们都十分热情地招呼我。
    现在还记得姥姥用大锅给我炒鸡蛋的样子,十分阔气。为了吃一口炒鸡蛋,我也要付出劳动——去鸡窝捡鸡蛋。因为我害怕___鸡会大叫着飞奔过来来啄我,于是每次蹑手蹑脚拿鸡蛋的样子,别说多狼狈了。
    一个小男孩弓着腰,一只脚尽可能地探向前,一只手护着脸,怕被___鸡啄毁容,另一只手小心翼翼地伸向鸡窝里的草垫。突然,母鸡的脖子伸了一下,它大叫一声,小男孩拿着鸡蛋转身就跑。这就是我——为了吃上一口炒鸡蛋的我。虽然姥姥告诉我鸡蛋被人拿走后,母鸡不会啄人,但是每次我都提心吊胆的,生怕母鸡会惩罚我。
    往往除夕前几天是一年中最忙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过年用的物品,全村人都忙得不可开交。吃年夜饭时,在堂屋里放上一张大桌子和多把椅子,凉菜、热菜还有各种美酒、饮料都摆在桌上,十分丰盛,一应俱全。全家人围一起热热闹闹的吃着说着。我们小孩子吃了两口,就坐不住了,吵着要去放鞭炮。大人们正聊着家常,哪有工夫顾及我们,此时也是小孩子们玩的最开心的时候。
    终于,大人们放下了筷子,从屋里搬出早已准备好的鞭炮烟花,来到院中,而我们早已捂着耳朵站在屋中期待地看着。一声声炮声在院中响起来,一朵朵美丽的烟花在空中绽放了,伴随着乡亲们的欢声笑语,大家又渡过了一个团圆美好的除夕夜。
    故乡是一支歌,一直越唱越亮,越唱越纯的歌;故乡是一首诗,一首越吟越舒心,越吟越思念的诗。“乡情客思鸿飞外,春晴光鹊语中。”我与姥姥约定待到春花烂漫时,我们会再
回到那个小村庄去,看一看可爱的乡亲们,看一看绿油油的田野,看一看满园绽放的杏花,看一看。
    初中抒情类记叙文600字2
    人生不过短短数十载,终日抱怨,倒不如享受生活,享受生命中的惊喜。
    享受生命中的惊喜,惊喜可以是大起大落后的宁静。莫泊桑笔下的马蒂尔德是一个美丽的姑娘,然而命运并不如她所愿,她只嫁给了一个普通职员,生活不富裕但也算舒适,可他终日抱怨,并为此痛苦。眼下有个机会去参加上流人士的舞会,她置办了衣服,向好友借了钻石项链去参加舞会。舞会上的她光彩夺目,尽情的跳舞。他认为这是她应有的生活。回到家里,恐怖的事情发生了,钻石项链消失了。巨大的打击使玛蒂尔德昏倒了。项链不到了!她和她的丈夫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项链还给好友。但为此他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们负债累累,十年辛苦还清了债务。此时的马蒂尔德不再年轻漂亮,不再抱怨了,她学会了享受每一天的生活,享受上帝赐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享受生命中的惊喜,惊喜可以是万紫千红中的一抹新绿,朴实无华。一天的忙碌,一天
的辛苦。我拖着疲惫的身体上了回家的公交车。没有欢笑,没有泪水,有的只是一个孤单的小孩。想到空荡荡的家,冰冷的饭菜,怎么也提不起精神。熟悉的路,熟悉的门,熟悉的黑暗,一切都没变。
    突然!沉寂的心又恢复了活力。是什么呢?是什么呢? 是熟悉又陌生的味道。“噔!”的一声,灯开了,出现两个熟悉的人影。简单的炒土豆丝,简单的米饭,却不在冰冷,是暖暖的,暖胃更暖心。现在的我是幸福的,因为我珍惜了这一刻,我想收了爸妈带给我的简单的惊喜。
    人生短短不过百年,有的人活的精彩,有的人活的痛苦,造成这些差异的是什么呢?是一种心态。生活在你眼中是什么样的,它就是什么样的。此时此刻,在考场上,我想说;享受生活吧,享受生命中各种各样的惊喜。不论是马蒂尔德,是你,还是我,都要学会享受这些惊喜,享受每一次带给我们心灵上的触动。
    初中抒情类记叙文600字3
    傍晚,借着最后一缕阳光洒过书页,我轻念着:“为政以德,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在书桌前,面对着那本有些破旧的《论语》,我传承着这几千年来古老的文化。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五岁时,奶奶握着我的小手一字一句地朗读,“复习旧知识时从中学到了新的东西,就可以去当老师了。”稚嫩的声音跟着奶奶念着,至今记忆犹新。儿时,奶奶经常拿着一本《论语》来到我家,甚至在上小学后第一次过生日,奶奶竟将一本崭新的《论语》递给了我,“旧书快坏了,新书结实,错误又少,识字多了一定好好看啊!”抬头望见那布满皱纹的脸上挂着充满希望的笑容。
抒情文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被同学拽进了欧美和日漫的各种圈子里,似乎一时发现了更合乎胃口的东西,渐渐忘掉了书架上的那本《论语》。有时与奶奶聊天,说到欧美电影或者动漫,老太太总变得兴趣淡然。直到一次,她一句话问住了我,:“你觉得现在你看过的动漫过了一千年以后还会为人知晓吗?”见我回答不出来,原来话有些结巴的老太太竟打开了话匣子,眼睛里闪烁着光“我和我那时从村子里走出来,在城里书店我就买了一本《论语》,当时要学会了这书可了不得。”她挥着手,似乎想象着书店中满眼的书籍,“现在的孩子更得用心学啊,将这老祖宗的智慧和文化延续下去,再传个千百年,万万不可将其磨灭。”奶奶越说越兴奋,身子时不时向前倾,几乎快站了起来。从奶奶家出来已是傍晚,心上却多了一份重量,传承文化的重量。
    不知从何时起,同学在课间带着好奇和惊异看着我手中的《论语》,更是惊讶地听见我午饭时的小声背诵:“八佰舞于亭。”面对一句“你背这个干嘛?”我也只是浅浅一笑,送一耸肩——我在将我奶奶交给我的东西继承下来。趁傍晚闲暇之际,摇头晃脑地念着:“人而不仁,如礼何。”体会有传承文化的重担,担子固然是重。千年的文明若是要在当今异元文化的浪潮中屹立不倒,要在变迁的当今到原来的一席之地,便少不了传承,少不了那些追根溯源和传递继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