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传》中主要角的社会文化隐喻
阿拉巴马大学
摘要:《阿甘正传》是一部经典的励志之作,影片巧妙的将阿甘的成长与美国20世纪下半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起来,讲述了一个成功的传奇,影片中主要角的社会文化隐喻深刻。本文结合阿甘、珍妮、巴布和丹中尉等主要角的性格和际遇,逐一解析了传统价值观的回归、反主流文化的衰落、种族歧视的隐秘化以及越战的影响等美国社会文化现象。
关键词:阿甘正传;角;社会文化隐喻;解析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阿甘正传》(forrest gump),改编自温斯顿·格卢姆(winston groom)的同名小说,它是一部非常奇妙的影片,将商业与艺术、传奇与历史、游戏与思索、滑稽与抒情这些彼此矛盾的元素和谐地融为一体。该片凭着妙趣横生的故事情节和清新隽永的艺术风格,荣获1995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等6项大奖。电影以轻松幽默的口吻,讲述了一个智商偏低,简单执着,与世无争的“傻小子”,不自觉的参与了20世纪下半叶影响美国乃至人类历史进程的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的传奇故事,影片虽然充满了传奇
彩,但却酣畅自然,宛若天成。该影片可以说是一部生动反映美国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社会文化的教科书,片中的主要角都被赋予了极强的社会文化隐喻。
一  影片内容及主要历史事件简介
阿甘是个智商只有75的低能儿,在母亲的不懈努力下进入学校读书。在学校,阿甘惟一的朋友珍妮,也就是他后来的妻子,让他奔跑着躲避别人的捉弄。习惯了奔跑的阿甘,中学时偶然跑进了一所学校的橄榄球场,之后被破格录取,进入了大学成为橄榄球巨星,并且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大学毕业后,阿甘应征入伍参加了越战。在那里,他有两个朋友:热衷捕虾的巴布和令人敬畏的长官丹中尉。此时的珍妮已开始变得放荡不羁,自暴自弃,但阿甘仍然一厢情愿地深爱着她。越战以美国的失败而告终,阿甘由于表现出受到了时任总统约翰逊的接见。阿甘与珍妮曾在一个反战集会上匆匆而遇,但很快又分开。阿甘凭借着“说到便做到”的信念,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阿甘结识了很多社会名流,不经意间成了水门事件的告发者,亲历了中美乒乓外交。猫王、约翰·列侬从他身上获得了很多创作灵感。为了实现好友巴布的夙愿,他成为了捕虾大王,并使丹中尉走出困境,重获新生,他们一同创立了巴布·甘公司。阿甘将公司的一半股份无偿赠与巴布的母亲,
自己则选择去做一个快乐的园丁。历经人生风云变幻,阿甘始终如一,简单纯善。隐居后,阿甘时常想起珍妮,而珍妮早已陷入绝望,无力回天,不得不回来和阿甘共同生活。但不久珍妮又悄然而去,留下木然的阿甘。惆怅的阿甘再次选择了奔跑,横穿美国,一跑成名。三年后,阿甘停止了狂奔,回归故乡,途中收到了珍妮的来信。两人再次重逢,并且多了一个让阿甘倍加意外的小男孩,阿甘的儿子小阿甘。幸福时光总是短暂的,珍妮由于早已身染重疾,不久便离开了这个世界。小阿甘到了上学的年龄,阿甘送他上了校车,静静的坐在长椅上,向路人讲述自己一生的传奇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