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瓜多尔的贝拉斯科主义述评
董经胜
阿拉巴马大学内容提要:20世纪30-70年代,何塞*马里亚*贝拉斯科•伊瓦拉领导的民粹主义政治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主导了厄瓜多尔的政治进程。
贝拉斯科曾经五次担任总统,但四次被军人推翻,只有一次完成任期。克里斯马式的政治风格、多变的意识形态、不同社会集团的支持,使贝拉斯科能够多次赢得政权,但作为总统,又无力解决国家的经济和政治问题,难以维持政权。贝拉斯科的民粹主义是厄瓜多尔经济欠发达和政治体制不成熟的表现。
关键词:民粹主义厄瓜多尔何塞*马里亚*贝拉斯科•伊瓦拉光荣革命
何塞•马里亚•贝拉斯科•伊瓦拉(JosC Maria Velasco Ibarra,1893-1979)是厄瓜多尔现代史上最著名的民粹主义领袖,他曾经五次担任总统,活跃在厄瓜多尔政坛达40年之久。“除了极少例外,贝拉斯科同时代绝大多数的政治家,无论意识形态或政党归属如何,在他们政治生涯的某个时刻都曾经是贝拉斯科主义者。”①法国学者奥利维尔*达贝内将贝拉斯科与阿根廷的庇隆、巴西的瓦加斯、墨西哥的卡德纳斯四人称为拉丁美洲民粹
①卡洛斯•德拉托雷:《拉丁美洲民粹主义的诱惑》(Carlos de lo Torre,Popuess Se/uctiog C
Lac人^^心),俄亥俄大学出版社,2010,第30页。
158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十七辑)
主义的典型代表。①如何评价贝拉斯科,学术界也存在极大争论,“有的对他颂扬备至,称他为’人民的先知’、’上帝的使徒’;有的则把他说成是独裁者,是’寡头的走卒’”。②本文认为,只有结合20世纪厄瓜多尔现代化的背景,以民粹主义的分析框架探讨贝拉斯科主义,才能认识贝拉斯科主义的根源和实质,解开围绕在它身上的众多谜团。
厄瓜多尔是拉丁美洲较小的国家之一。1941年与邻国秘鲁发生战争之后,只有2.8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根据20世纪30年代的人口普查,当时厄瓜多尔人口只有200多万,80%集中在农村地区。绝大多数人口为印第安人和印欧混血种人。少数人口居住在首都基多、主要港口城市瓜亚基尔以及各省首府。和多数拉美国家一样,厄瓜多尔的经济依赖于初级产品的出口,特别是可可、咖啡和大米。③19世纪末,随着对外贸易的扩大,特别是可可出口的增长,厄瓜多尔的资本积累增加,与国际经济的联系加强,沿海地区的政治寡头中一个金融和商业阶层脱颖而出,并部分得到农民和城市劳工的支持,形成自由派,向以山区地主为主的保守派发起了挑战。1895年,瓜亚基尔举行民众起义,激进自由党领导人埃洛伊•阿尔法罗(Eloy Ai-faro)被任命为总统,此后自由派控制了政权。20世纪20年代,现代政党相
继成立。1923年,自由党重建,1925年,山区地主改组了保守党。此外,1926年,还成立了社会党。
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给厄瓜多尔经济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在几个月内,出口商品的价格就下降到1900年以来最低的水平。到1933年,出口商品的价值勉强超过400万苏克雷。商业机构陷于瘫痪,
①在拉美研究中,民粹主义(p。pulUm)通常也被译为民众主义。参考奥利维尔*达贝内
《20世纪的拉丁美洲》,(Oliver Dabene,Americc Latina er et Sigh XX),转引自徐世澄主编《拉丁美洲现代思潮》,当代世界出版社,2010,第75-76页。
②徐世澄主编《拉丁美洲现代思潮》,第76页。
③西门纳•索萨-巴克霍尔兹:《厄瓜多尔民粹主义的奇特历程》(Ximena Sos-Buchholz,
“The Strange Career of Populism in Ecuador”),载迈克尔*L.康尼夫主编《拉丁美洲的民粹主义》(Michael L.Connif f,ed.,Populism S Latic Ameican),阿拉巴马大学出版社,1999,第138-139页。
厄瓜多尔的贝拉斯科主义述评159
商业企业和银行破产,而且金融资源迅速枯竭。①自1895年执政的自由党,无力领导国家度过危机。1925-1934年,先后出现过9届政府。1931年,内夫塔利•博尼法斯(Neptai Bonifaz)在保守派的支持下赢得总统选举,但是,1932年8月,反对派在议会取得多数席位,指控博尼法斯加入了秘鲁国籍,取消了他的当选总统资格。随后,在自由派支持下,胡安•德迪奥斯•马丁内斯•梅拉(Juan dx Dios MarHnez Mera)当选总统,但自由派被指责在选举中采取舞弊行为。新总统在议会中没有得到多数派支持,从而在政府和议会之间再次引发对峙,内阁几乎每年都陷于瘫痪,于是,梅拉总统将政府控制权移交给内政部部长阿韦拉多•蒙塔尔沃。②在很多学者看来,民粹主义往往产生于危急时刻,甚至认为,危机是民粹主义产生的前提条件。例如,根据厄内斯托•拉克劳的观点,从“历史上看,民粹主义的产生是与主流的意识形态话语的危机一这又是更加广泛的社会危机的一部分一相联系的”。③肯尼斯•罗伯茨认为,民粹主义最有可能产生于“危机或者根本性的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在这种时刻,“原先的权威模式或者制度参照丧失了构建政治行为和民众阶层身份的能力”。④虽然社会危机与民粹主义的关系极为复杂,但是很多历史事实证明,危机的确为民粹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可能的土壤。在厄瓜多尔,正是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深重、两大政党名誉扫地的背景下,何塞•马里亚•贝拉斯科•伊瓦拉首次登上政治舞台。
何塞•马里亚•贝拉斯科•伊瓦拉,1893年生于基多一个“显赫但在
①〔英〕莱斯利•贝瑟尔主编《剑桥拉丁美洲史》第八卷,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译,当代世界出版社,1998,第696页。
②〔英〕莱斯利•贝瑟尔主编《剑桥拉丁美洲史》第八卷,第700页。
③厄内斯托•拉克劳:《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政治和意识形态》(Ernesto Laclau,Politicc and
Ideology in Marxist Theory),转引自本杰明•墨菲特《民粹主义在全球的兴起:表现、政治风格和代表性》(Benjamia Moffitt,The GloSal Rise oO Populism:Peforfance,Political Style and Repfsentation),斯坦福大学出版社,2016,第115页。
④肯尼斯•罗伯茨:《新自由主义和拉美民粹主义的转型:以秘鲁为个案》(Kenneth Roberts,
(Neoliberalism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Populism in Latia America:The Peruvian Case”),《世界政治》(World Politics)1995年第48卷第1期,第113页。
160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十七辑)
经济上衰落的”家庭,父亲为来自哥伦比亚的移民,母亲来自上流社会!他在中央大学获得法律学位后,成为律师。业余时间,他以“拉布里奥勒”(Labriolle)的笔名为保守派的报纸《商报》(E i Comercie)专栏撰稿。他还在巴黎的索邦大学学习了两年国际法。1930年,作为对他在学术界和新闻界工作的认
可,他被任命为最重要的文学机构“厄瓜多尔语言皇家学院”(Rexi Acodemia Ecuatorian dx la Langua)的成员之一-。1931年,还身处巴黎而且并无任何政党归属的他被选入议会。此后他在政坛上声名鹊起。1932和1933年,他担任议会议长。
1933年12月举行的总统选举中,两大传统政党在危机面前完全无所作为,党内很多成员寄希望于一个新的政治面孔出面,收拾局面!一些知识分子和民众也把贝拉斯科看作能够拯救国家的人物。选举中,自由党甚至连候选人都没有提出,贝拉斯科轻而易举地战胜了社会党和共产党候选人,赢得选举。“随着1933年在选举中的胜利,贝拉斯科主义诞生了。这毫无疑问是20世纪厄瓜多尔政治的突出现象。”①1934年9月1日,贝拉斯科第一次就任总统,组织了一个生机勃勃但不完善的政府。它的基本方针是进行公共工程建设。但是,议会内的自由党和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小资产阶级集团组成反对派,对政府的活动设置种种障碍。为打破僵局,贝拉斯科宣布自己为独裁者。此举引发军事,1935年8月20日,贝拉斯科在执政不到一年时间后就被推翻。此后,他流亡到哥伦比亚、智利、阿根廷。
但是,自由党的执政并不顺利,最终导致了1944年的“光荣革命”(La Gloriosa),贝拉斯科再次上台。
厄瓜多尔社会各界对于自由党在1940年选举中采取的舞弊行为不满。据称,1895年自由派革命领导人埃洛伊*阿尔法罗(Eloy Alfaro)曾放言,“我们用子弹赢得的东西不能在投票箱中失去”。这成为自由派一贯坚持的策略。②很多人认为,自由派一直是通过舞弊选举控制政权的,1940年的选举也不例外。在
这次选举中,自由派的卡洛斯*阿罗约•德尔里奥(Carlos Arroyo del Ros)通过惯常的舞弊手法,击败了保守党候选人哈辛托*希洪-卡马尼奥(Jacinto Jijon/Camano)和从国外流亡归来参加选举的贝拉斯
①〔英〕莱斯利•贝瑟尔主编《剑桥拉丁美洲史》第八卷,第701页。
②西门纳•索萨-巴克霍尔兹:《厄瓜多尔民粹主义的奇特历程》,第35页
厄瓜多尔的贝拉斯科主义述评161
科!但是,这次选举中,产生了一种新的政治动员方式。和其他候选人不同,贝拉斯科在竞选中走遍全国各地,向选民和非选民发表演讲,倡导诚实选举!在基多,他宣布,“街道和广场是公民表达他们的愿望和向往而非奴隶震颤他们的锁链的地方”。①贝拉斯科将政治从精英集团的沙龙转移到街道、广场上!他的支持者首次在广场上发表演讲,向贝拉斯科欢呼致敬,向他的对手则发出嘘声!一旦他们认为选举存有舞弊,他们甚至以自己的领导人的名义举行叛乱。显然,这是一种典型的民粹主义的政治动员方式!总之,1940年的选举表明,对于精英集团而言,选举舞弊的代价大大提高了。1944年6月,又一次总统选举来临,自由派的候选人是现任总统卡洛斯*阿罗约•德尔里奥支持的米格尔*阿尔波尔诺兹(Miguel Albornoz),与之竞选的是厄瓜多尔民主联盟(Alianza Democratice Ecuatoriana,ADE)推举的候选人是贝拉斯科!厄瓜多尔民主联盟“把社会党人、共产党人、保守党人、不同政见的自由党人和一些无党派人士汇集在一起”。②此外,它还包括工会、学生联盟、手工业者联盟、卡车和公共汽
车司机组织等公民社会组织。显然,这是一个具有广泛基础的、多阶级的政治联盟,一个民粹主义的政治运动。正如迈克尔*康尼夫所言,“民粹主义是多阶级的,它试图将社会重新凝聚为一个整体。它从城市各个社会阶层获取支持,虽然其主要诉诸工人阶级和中产阶级”。③政府试图阻止贝拉斯科从国外回国,并对贝拉斯科的支持者进行镇压。这些做法,使得反对派进一步相信,自由派试图再次复制1940年的选举舞弊行为。
1941年厄瓜多尔在与秘鲁的战争中遭受失败,也使得自由派政府的威信和支持率大大下降!在这场由两国在亚马孙地区的边界争端引发的战争中,厄瓜多尔部队虽然在数量上十倍于秘鲁,但在战场上遭到了失败!战争中,阿罗约政府自知它在民众当中令人憎恶的程度,因而不敢把武器交给老百姓。该国最精锐的武装力量是成立于1938年的(carabineros)部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但是政府不把该部队派往边境作战,而是靠
①西门纳*索萨-巴克霍尔兹:《厄瓜多尔民粹主义的奇特历程》,第36页。
②〔英〕莱斯利•贝瑟尔主编《剑桥拉丁美洲史》第八卷,第705页。
③迈克尔*L.康尼夫:《序言:民粹主义的比较性界定趋向》(Michael L.Connif f,“Introduc
tion:Toward a Comparative Definition of Populism)-,载迈克尔*L.康尼夫主编《比较视野下拉丁美洲
的民粹主义》(Michael L.Conniff,ed.,Latis Ame/con Populism is Comparative Per­spective),新墨西哥大学出版社,1983,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