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与丑的界限诗歌(精选8篇)
篇1:美与丑的界限诗歌
    美与丑的界限诗歌
    我是一支红莲,
    我的心灵在燃烧,
    燃烧成了红的火焰。
    在异性中炫耀,
    在万物中灿烂。
    随着时间的流逝,
    慢慢的褪尽了容颜。
    于是,
    我退出了喧闹的舞台,
    退到了美与丑的边缘。
    退出了争强斗胜的舞台,
    我的心开始平静,
    开始坦然。
    退出了人们的视野,
    我才会发现,
    其实美与丑,
    没有界限。
    都是人们的心态使然。
    美也坦然,
    丑也坦然。
    离开了心态,
    美的.也是丑的,
    丑的也是美的,
    是生命就没有界限
    因为所有的美与丑,
    都是生命的历程,
    都是生命的体现。
    篇2:美与丑_
    美与丑_950字
    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读完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我从中到了谜底。
    爱斯梅拉达美吗?当然美。她能歌善舞,魅力四射,可恶怡人;然而令她真正登上美的殿堂则是因为她心肠仁慈、对恋情的矢志不渝。沙多倍尔美吗?他俊秀洒脱、风骚倜傥、伶牙俐齿;然而他真才实学、摆弄情感,是一个地隧道道的纨绔子弟,你能说他美吗?敲钟人加西莫多美吗?他独眼、驼背、跛足、哑巴,形容丑恶,令人避而远之,然而他心灵纯粹高贵、勇敢机灵、嫉恶如仇,你能说他不美吗?克洛德美吗?他学识广博,申明显赫,然而他心坎阴险、手腕卑劣,是一个一本正经的伪正人。这样的人怎能谈得上美?那乞丐,衣衫破烂、龌龊肮脏、位置低下;然而他们敢作敢为、极富正义感。他们不也令人肃然起敬,布满着动听的美感吗?由此可见,美更重视的是心灵,是内在,是品格;而不是表面,不是言辞,不是地位。
    这是何等朴实的情理!然而世间又有多少人清楚其中的真理。君不见,大巷之上,身着奇装异服,发染五彩之,满口粗言俗语,招摇过市而自认为美者,有之;公共汽车中,目中无人地大声喧闹、接听手机而自以为张扬个性者,有之;娱乐圈内,作为大众人物的明星大腕吸食、闹事斗殴、生涯腐烂而自以为洒脱、不可一世者,有之……试问这些人能明确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吗?恐怕是他们以丑为美、妍媸不分吧。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人都有寻求美的权力。从前常以“东施效颦”来讥讽那些本身前提差而敢于追求美的人,这种观点将被扔进历史的垃圾桶。美的内涵跟着社会的发展、时期的提高越来越丰盛、越来越多元化。人们由于思维的解放,能够勇敢地追求合适自己、别树一帜的美。但美与丑之间就不辨别的尺度吗?答案是确定的。适应国情,合乎社会公德,切合自身身份、年纪,能给别人带来愉悦的,是美的,应该鼎力倡导与宣传;一味追求独树一帜,却不顾社会公德、不顾本人国度的详细国情、不顾自己的身份春秋、不顾别人的审美感触,这样的行动就是丑的,应当鼎力批驳与反对。超短裙青春靓丽,充斥美感,然而学生不宜穿、年事偏大的.人不宜穿、有着特别文明气氛的人也不宜穿。聚啸山林的梁山英雄的一些粗暴的行为习惯,在他们身上,在当时的社会可能有着一种阳刚之美,然而放之于当初、放之与某些人身上,恐怕就不妥。
    美由心生,丑也有心出。一个人只有占有崇高的品德、高尚的心灵,那么在他(她)身上就会爆发出无可比拟的美感;反之,一个人假如内心昏暗、灵魂丑陋,那么即便领有潘安之貌、相如之才,他(她)也不会跻身美的殿堂。《巴黎圣母院》中这场美与丑的对决,孰胜孰败,众心知之。
    篇3:美与丑
    “十一”国庆节那天,爸爸带我去方特欢乐世界玩。
    在公交车起点站,我们上车后在后门边上坐下来。随后上来的是一位身穿油腻工作服、面容疲倦的民工叔叔。他随便走到一个靠窗户的座位坐下来,不一会儿就发出了均匀的鼾声。发车铃响后,汽车缓缓地开动了,这时有人急步跑到车前,“砰砰砰”地敲打车门。门开了,随着一股扑鼻的香味,上来一位漂亮的阿姨。她习惯地像四周扫了一眼,看见只有民工叔叔旁边有一个空座,便走了过去,在座位前迟疑了一下,无可奈何地坐了下来。
    汽车继续前进,经过的站点越多上来的人就越多。我和爸爸及较年轻一点的乘客几乎都把座位让给了老人和抱小孩的阿姨。后来在一站上来一位抱着小孩的阿姨。小孩嚷嚷着要坐,阿姨看了一下四周说:“连站着都难,到哪儿去座?”她恰巧站在了漂亮阿姨的旁边,漂亮阿姨却闭上了她水灵灵的大眼睛。
    “哪位同志给这位抱小孩的女同志让一下?”售票员向乘客打着招呼。这时,几个爷爷奶奶都站起来给她们让座,都被她们谢绝了。那位漂亮阿姨仍在闭目养神,民工叔叔还在沉沉地睡着。突然,一个急刹车,人们都惯性地向前一扑,那位民工叔叔惊醒了。他看了一下周围,发现了站在那里的母女,急忙站起身子,抱歉地说:“同志,对不起,您请坐。”经
民工叔叔的再三礼让,抱小孩的阿姨不好意思地说了声“谢谢”,坐了过去。
    小女孩坐到妈妈腿上,仰头对妈妈说:“妈妈,阿姨的裙子好美!”这时,有人开始议论那位漂亮阿姨。
    篇4:美与丑
    美与丑
    美与丑正文:
    许多的星期天像小河流水一般匆匆地过去了,然而有一个星期天,却像“宝石”一般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天给我的记忆是那么清晰、深刻。
    那是个春天的星期天,我从奶奶家回来,路过一个小公园,公园里的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我不由自主地停下来,到小公园里细细品位一番。小公园里的人真多呀!俊男靓女们穿着打扮得体、时尚,有的在拍照,有的在赏花。我来到整个公园里最引人注目的一棵碧桃树下,它开满了粉的花朵,是那样婀娜多姿,好像穿着一身粉的“小袄”,许多小
蜜蜂、小蝴蝶在花间飞舞,不远处有一株参天古松,在古松树的下面有许多长得并不茂盛的小片松。
    我张开双手在古松与碧桃间奔来跑去,最后跑累了就一屁股坐在了碧桃树下。闻着花香,舒服极了!突然,我的脑袋好像被什么东西轻打了一下,我用手摸了一下脑袋,仰头向上看去,原来是一位戴着墨镜、穿着时髦服装的阿姨,她在干什么呢?她在折花!我站起身仔细打量这株碧桃,发现很多花枝被折的痕迹,有些折痕很新很新,不是这儿弯了,就是那儿被折断了,它好像在低着头伤心地抹眼泪。
    这时,从公园的入口处来了一些人,他们个个穿着脏兮兮的.布衫,脸黑黑的,带着一顶顶大帽子,遮着黝黑的脸。只见他们拿着铲子,将大松树下方的小片松一棵棵地刨了。妈妈有些生气,就去问一位叔叔为什么要这样做,不知道叔叔对妈妈说了些什么,妈妈满意地笑了。
美丽的心灵    快到中午了,我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小公园,路上妈妈对我说:“你知道那位叔叔说了什么吗?他说因为大松树遮挡了阳光,这些小片松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是不会长大的,他们要将小松树移植到阳光充足的另外一个花园,好让它们快乐()地生长。”
    一路上,我一直在思考妈妈的话,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那些折花的人表面穿的很美,但是他们在赏花时的行为却不美,而那些将小片松移植的叔叔们,虽然打扮的很普通,甚至有些脏兮兮,但是他们却有一颗美丽的心灵,用自己的劳动换来这美好的景供别人欣赏,这才是真正的美。人不能只看其表面,要看他的心灵与行为。
    啊,星期天,难忘的星期天,你给了我多大的启迪呀!
    作者后记:我喜欢美的东西,在我的小房间里,有我各种各样的收藏,但爸爸妈妈总是对我的这些收藏不屑一顾,直到我写了这篇文章,妈妈才对我大加赞叹,说我不仅能从表面看待美与丑,更能看一些深层的东西,我很高兴,也许,这就是长大吧。
    教师评语:是呀,美与丑,不能只看表面,更要看一个人的心灵与行为,虽然本文的文笔稍显幼稚,但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灵却难能可贵,从小作者的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未来,一个民族的振兴。
    篇5:美与丑
    爱美是人的天性,人人都向往美,追求美,渴望建立一个只有美而没有丑的世界,这恐
怕是幻想中的天国了。在这个世界里,大自然缔造了美丽的蝴蝶,也缔造了丑陋的苍蝇;缔造了芳花,也缔造了毒草;给予人生的喜悦,同时又给予人生的遗憾……
    美与丑总是形影相随,还往往集于一身。你看,自然界中,兔子虽然善良,但太懦弱,老虎虽然勇敢,但太凶残……历代名人中,庞士元面丑而心智,张易之面秀而心恶……可以说,有时美中可以说,有时美中见丑,有时又丑中见美。
    如何来正确理解美与丑呢?我觉得美可以表现在优良品德、高尚情操的内心 美上,也可以表现在衣着漂亮、仪表美观的外表美上。当然,内心美和外表美是相辅相成的,而任何时候,都是内心美比外表美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