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读后感500字(精选5篇)
孝经读后感500字(精选5篇)
  读完⼀本名著以后,你⼼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篇读后感了!想必许多⼈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烦恼吧,以下是⼩编收集整理的孝经读后感500字(精选5篇),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孝经读后感500字1
  ⾸先我们来看看“孝”字,上⾯是“⽼”字的头,下⾯是“⼦”字,体现了孩⼦应对⽗母恭敬,⽆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让着长辈。
  《孝经》云“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也”,如汉⽂帝、康熙都是以孝治国,所以国家也都⾮常强⼤。⾃古以来求忠⾂必于孝⼦之门。孝,是⼈们最基本的感情,是⼀切爱的基础。《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也”。古⼈还有⼀句话,叫做“百善孝为先”,意思就是说在各种美德中,孝敬⽗母是占第⼀位的。⼏乎所有的祠堂都上书“⼊孝”和“出悌”,门⼝还刻有⼆⼗四孝图。
  ⼀个⼈不爱⾃⼰的⽗母,怎么可能爱他⼈、爱国家呢?《孝经》云“不爱其亲⽽爱他⼈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敬,谓之悖礼。”《弟⼦规》说“君⼦务本,本⽴⽽道⽣,孝悌也者,其为⼈之本与。”  ⽣我者
⽗母,养我者⽗母。⽗母给予我⼀切。没有⽗母伟⼤⽆私的爱,我们很难健康快乐的成长。⽗母是我们的第⼀任⽼师,也是终⽣难的好⽼师。⽗母对孩⼦是⽆微不⾄、劳⽽⽆怨的。
  谁请我们吃⼀顿饭,都要感恩;⽽⽗母却给予我们多少,我们却习以从不说⼀声“谢谢”
  乌鸦知反哺,⽺羔知跪乳,⼈⼜怎能不孝?
500字读后感
  孝经读后感500字2
  《孝经》⾥有⼀句话说:⾝体发肤,受之⽗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道,扬名于后世,以显⽗母,孝之终也。每个⼈都是托体⽗母来到⼈间的,⼜在⽗母的呵护下⼀天天成长起来的,是⽗母给了我们⽣命。所以孝养⽗母是天经地仪的。孝是⼀切道德的根本,敢问⼀个连⽗母都不爱的⼈,你能爱谁?你不爱别⼈谁⼜能爱你。不孝⽗母之⼈不可交。
  如果⼀个⼈不孝敬⽗母,这个⼈绝对没好报,他的⼈⽣和事业都不会顺。这是天道,这是规律。我们⾝边有很多例⼦,我们村有⼀家⼈不孝顺⽗母,⽼⼈六⼗多了,还去新疆摘棉花,回来后挣的钱被⼩俩⼝要⾛,不让⽼⼈花。
  先是丈夫建筑出事,摔下来,花了好⼏万。妻⼦⼜动⼿术,花费好⼏万。邻居们都说,遭报应了。其实这不是迷信,这是天道规律。哪些事业⼤发展的⼈绝⼤多数都孝敬⽗母的⼈。
  厚德载物,从来不是句空话,百善孝为先,孝是最⼤的德。当我们真正从各⽅⾯孝敬⽗母的时候,我们才会顺,孝顺可以这样解释吧。
  孝经读后感500字3
  寒假⾥,我买了⼀本《孝经》,这本书主要讲了古代孝⼦是如何孝顺⾃⼰⽗母的,这本书中有这样⼀个故事:东汉汝南安阳(如今河南)的蔡顺,他⼗分孝顺⾃⼰的⽼母,不过年有丧⽗。后来⼜赶上了王莽作乱,建⽴新朝,年年饥荒,柴贵⽶贵,于是蔡顺不得不采桑葚充饥。
  有次蔡顺采果时,遇见了红眉军。军中的领袖问为什么把桑葚红的放⼀边,⿊的放⼀边,蔡顺回答:“红的甜,给⽼母吃。⽽⿊的酸,给⾃⼰吃。”红眉领袖被他的⼀⽚孝⼼感动了,送给了蔡顺三⽃⽩⽶,⼀头肥⽜。让蔡顺回去孝敬她的⽼母去。
  如果你问我:“为什么要孝?"我会告诉你:”因为我们的⼀切都是⽗母提供的。我记得⼆零⼀六年的⼀⽉份最冷的时候有零下⼗⼏度,爸爸为了早点⼲好活,六七点钟就出去⼲活了,回来的时候,爸爸的⼿已经冻裂了,出现了⼀条条裂纹,流出了⾎。我想:古代⼈都那么孝顺⽗母,那我得更好的对待⽗母了。于是我给爸爸沏了⼀杯茶,⼜给爸爸打了⼀盆热⽔洗脚。
  于是我终于深知了⽗母对我的爱,我以后得好好孝敬⾃⼰的⽗母了。
  孝经读后感500字4
  “百善孝为先”、“⾸孝悌”、“⽗母呼,应勿缓;⽗母命,应勿懒……”等等,都是在教育我们,我们⼈⽣中必须拥有的第⼀品质就是“孝”。
  这两天,⽼师⼀直在给我们讲《孝经》中的第⼀篇章“开宗明义”,我从⽼师的讲解中,懂得了⼩孩⼦为什么要“孝”。“开宗明义”就是要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孝”,⾸先,“孝”是⼀个国家的基本⾏为准则,只要⼀个国家的.⼈,上下⼀⼼,全国⼀体的遵崇孝道,就会国泰民安。其次说的就是个⼈的“孝”要做到孝顺⽗母,忠实于祖国。
  爸爸在和我⼀起看书的时候还给我讲了⼀个这样的事:“孝”字,其实是“⽼”于上,⽽“⼦”于下所组成的字,意思就是要让为⼈⼦的我们,时刻的把⾃⼰⽼⼈放在⼼上,背负在背上,时时刻刻不能忘记。  《孝经》是教导我们懂“孝”的意义,让我们知道了如何“孝”的⽅法和督促我们尽“孝”的⼀本书,我们要好好的读,认真的学习。“孝”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尊崇孝道,将“孝”发扬光⼤,传承下去。
  孝经读后感500字5
  “百⾏孝为先”,这是⼀句古⼈的俗语。原本我也不是很懂得“孝”这个字的含义,但当我看了《孝经》以后,我便⼜进⼀步地了解了这个字的意义。
  《孝经》是⼀本国学经典,⾥⾯讲了许许多多关于“孝”的故事。⼀篇篇古⾊古⾹的⽂章,⼀个个引⼈深思的⽂字,让⼈陶醉其中。虽然《孝经》总字数连两千也未达,但在中国思想史上已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从西汉开始,这本书受到历代⼈们的尊崇和提倡,上⾄帝王将相,下⾄黎民百姓,⼴为传习,《孝经》称得上是字数最少、内容最浅⽽对后世影响最⼤的⼀部⽂学经典。
  “黄⾹孝⽗”的事迹⼤家应该都不陌⽣。黄⾹⼩⼩年纪就很懂事,对⽗母⾮常孝顺。夏天,天⽓炎热,黄⾹每次帮⽗亲打完⽔后,都会拿⼀把扇⼦,将席⼦扇凉了才让⽗亲躺下,冬天,天寒地冻,黄⾹怕⽗亲晚上睡不暖,畏寒怕冷,于是每天都抢先上床,以⾃⼰体温捂热被⼦,然后再让⽗亲上去睡。多么感⼈肺腑的故事!多么打动⼈⼼的孝⼦!读着,读着,我不禁热泪盈眶,两⾏清泪从眼⾓流下,轻轻滑过脸庞。
  连世界之作——《三字经》都有⼤部分笔墨写了孝的重要性。如有⼀句:融四岁,能让梨。这句话讲的是“孔融让梨”。孝顺的孔融孝敬长辈,知道把⼜⼤⼜甜的梨让给哥哥们,⾃⼰却拿⼩的,⼜是⼀个孝⼦值得我们去学习!
  乌鸦知反哺,⽺羔知跪乳,⼈⼜怎么能不孝?我们要从⼩理解“孝”,实践“孝”,将这本书吟之,诵之,感之,悟之,发扬“孝”这⼀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