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韦应物古诗词阅读练习题汇编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简卢陟①
韦应物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②戎旅③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④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注】①卢陟:韦应物的外甥。①恓惶:忙碌不安貌。①戎旅:军队。当时唐朝安史之乱刚刚结束三年,社会仍然不,就在这一年,同华节度使周智光叛国。唐代宗忍无可忍,密诏郭子仪消灭周智光,后蜀乱又起。①哢:鸟鸣,鸟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起笔写到的“白雪曲”象征诗人高尚的品性,流露出知音难觅的感慨。
B.颔联写诗人因为战事而忙碌不安,流落在淮海之滨,流露出失意之情。
C.尾联写“慰风尘”是因为社会不、战事连连,诗人想借酒消愁。
D.这首诗虽是一封家书,但着眼点很高,表达了诗人心忧国家社稷的情怀。
2.请分析颈联写景的作用,并结合时代背景谈谈其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夜二首(其一)
韦应物
庭树转萧萧,阴虫还戚戚。
独向高斋眠,夜闻寒雨滴。
微风时动牖,残灯尚留壁。
惆怅平生怀,偏来委今夕。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萧萧”“戚戚”两组叠词,增添了音韵美,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悲凉、忧伤的感情基调。
知音难觅
B.颔联写诗人深夜独居,听到窗外秋雨滴落,难以入睡的情景。其中“寒”字,既是景语又是情语,表达了诗人的独特感受。
C.意象是诗歌中饱含诗人主观情感的形象,本诗中“庭树”“阴虫”“寒雨”“微风”“残灯”等都
是具有秋季特征的意象。
D.尾联叙写了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人本就满腹惆怅,又偏偏碰上寂冷、悲切的秋夜,“偏”字更增添了诗人的无奈、哀怨。
4.请简要描述颈联“微风时动牖,残灯尚留壁”所描绘的画面,并简要分析此联在写景方面的技巧。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王侍御①
名人名言
韦应物
心同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见底清。
府县同趋昨日事,升沉不改故人情。
上阳②春晚萧萧雨,洛水寒来夜夜声。
自叹独为折腰吏,可怜骢马路③傍行。
【注】①本诗作于韦应物任洛阳丞时。①上阳,宫殿名,唐高宗时建于洛阳。①题马,青白的马,为高官所骑。
5.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野鹤喻心,以冰壶喻诗,赞扬王侍御品性孤高、诗风清丽,生动自然。
B.诗人与王侍御曾同在府县为官,王侍御升迁后却不忘故旧,使诗人深受感动。
C.尾联化用陶渊明的典故,寄寓了诗人不得已为官的哀叹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D.末句以高官骑青白骏马从路边经过的场景收束全诗,委婉深沉,耐人寻味。
6.诗歌颈联颇为精妙,请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东郊①
韦应物
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耳朵上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②直可庶。
【注】①这首诗是大历十四年(779)春在县令任上作。①陶:陶渊明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交代诗歌创作的缘由,一“跼”,一“旷”对照出诗人官场生活的拘束与郊外游玩
的惬意。
B.“缘涧还复去”一句,写诗人沿着山涧徘徊犹豫,表现出诗人既向往自由生活又舍不下官场的矛盾心理。
C.七、八句写细雨笼罩着原野,斑鸠在春天欢快地鸣叫,诗人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写出原野的空阔宁谧。
神偷奶爸3字幕D.整首诗叙平常之事,绘平常之景,却有着闲适恬淡的诗风与高雅闲适的意境,隐隐透露出诗人弃官归隐之意。
8.清人章燮评价此诗“景中寓情”,请结合诗句说说你对这个评价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9.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首联写送别之地,紧扣“雨”“暮”的主题。
B.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C.诗中的雨虽是微雨却下得细密,以致船帆涨满,鸟儿飞缓。
D.暮雨中航行江上,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意境开阔渺远。
10.“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赏析其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电功率单位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花里逢别写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
九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答案B.“去年”和“今日”形成对比,流露出别后寂寞萧索之情。
C.“春愁”包含对时光易逝的感叹和对世事渺茫的无助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