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高频字词(卓老师表格版)
商场英语建莆田十二中 卓梅森
注:以下数据为计算机检索所得(多个专家检索的结果都很接近),检索对象为从先秦到当代的三十八万多首古典诗词。本人在检索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类,得出了以下更为简单的结论。
一、古典诗词中的高频单字分类列表
词性
高频单字(注:有些字不止一种词性)
副词
不:215198
什么是骨癌数量
一:166186
人物名词
人:174798
自然名词
风:145131花:102042云:99851月:82492日:98995天:111938山:134276
时间名词
春:92104年:84272日:98995时:82692中:82687
代词
何:98851
动词
无:137961 有:117368  来:106711 如:85729  生:83172
【卓老师速记1】人生如不中,无有一时春。风花云月日,何年来天山?
【卓老师速记2】人生年月日,何时不风云? 无如山中花,春来有一天!
二、古典诗词中高频的双音节词分类列表
时间
当年 去年毫米换算厘米 少年 年年 十年 千年 何时 当时 此时 时节  时候 白头 平生 人生 而今 如今 今日 今朝 黄昏 日暮 昨夜 今夜 从此
地点
何处 此地 人间 长安 洛阳 江南 西湖 蓬莱 洞庭 南山 阑干
方位
尊前 江上 深处 天上  天下古典诗词  天地  天涯
否定
不可 不得  不能 不是 不如 不相
马油的功效与作用疑问
如何 何如 何时
特指
如此
特征
参差 憔悴 凄凉 匆匆 悠悠
程度
十分 惟有(唯有依旧
数量
几度  多少  一点 一片 一曲 一声 一枝 三十 千里 万里 无限
人物
为谁 谁能 谁知 何人 无人 人(不佳人 少年 故人 主人 行人 天子 将军 君王与)君 君(不神仙
人事
风流 功名 富贵 何事 无事 往事 心事 归去 归来 回首 别离 相逢 相见 不见 一笑 不知 谁知 不得  不似
情感
殷勤 相思 多情 无情  惆怅 寂寞 断肠 肠断 可怜
天气
春风 东风 西风 风雨 天气
植物
梅花 桃花 桃李 海棠 落花 芙蓉 黄花  //杨柳 芳草
动物
鸳鸯
景物
明月 风月 日月 东君 白日 斜阳 夕阳 落日 秋风 清风  青山 青云 白云 浮云 烟霞 流水 春
器物
黄金 扁舟 消息 白发
物事
风吹 花开 花落 月明
三、全宋词中的高频双音节词
高频词如下:
东风(1382)春风(802)西风(779)风流(857)?
人间(1202)何处(1230)归去(812)归来(771)?江南(765)
【卓老师速记】用简短的两句话归纳宋词:人间何处归去?东风江南!
四、简析宋词与唐诗高频字词的差异
(卓老师摘引)
根据江西师大龚岚教授的研究,“一、有、不、人”是全唐诗、全宋词及至整个中国古籍共有的高频字,“一”是最基本的数量概念,“有”和“不”是最基本的肯定性和否定性的判断词。“人”字单用时多指百姓、民众、一般人,也多指男性,但“人”在多数时候需和其他字词搭配使用(使用频率最高的有“人间、故人、无人、佳人、人生、何人、有人”)。龚教授进一步指出,“不”的使用频率在整个古籍中远远高于“人”的(而“人”在唐宋诗词中的使用率是
数一数二的),但在唐宋诗词中的差距已经缩小,在宋词中“人”的使用率则超过了“不”字。“人”升“不” 降,表明由“不”表示的肯否、是非的功利性的目的在减少,而由“人”的吟咏带来的个体自主情性的抒发越来越多,这正说明了诗词类文本的抒情本性。
龚教授分析,从唐诗宋词共有高频字有“风、花、云、月、天、山、春”七字为自然物象的名词,表明诗词中大量出现对自然景、物象的描写。而标示人自身存在的“”字的使用频率数一数二,也阐示了“人与自然”是诗歌永恒的主题。
龚教授具体指出,在唐诗宋词中,表示四季的高频字,“春、秋”远高于“夏、冬”,唐宋词中“春”使用比例接近“秋”的两倍。表气象的高频字中占据首位的是变化最明显对人影响最大的“”,“雨、雪”虽然更具美感,但因外延小而沦为配角。表天文的高频字主要有“天、云、月”。表植物的高频字中“”居首位,说明无论何时何地,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欣赏是一致的。表示山水的高频字中,唐诗宋词中都是“”高于“”,因为诸多与水有关的其他词汇(如“江、海、河、湖”)也在被大量使用。
由上述可见,诗词确实比别的文体更喜欢描写自然与景物,更多地追求“风花云月”之美,也更能体能人与自然的和谐。
此外,唐诗宋词共有的高频字中“不、无、何、来、时、有”等六字都属于表否定、疑问、判断关联诸范畴的词汇,它们的高频出现与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有关,说明不了文学思维方式与哲学思维方式的不同。
血鳖
龚教授对从唐诗到宋词的字频演变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唐诗宋词共同的高频字有四分之三,唐诗独有的高频字有“日、中、上、为、水”五字,宋词则有“香、年、玉、是、如”五字。
唐诗中“”字多,宋词中“”字多,“为”降“是”升,说明唐诗古朴之风犹存。“唐诗中排在第7的“”在宋词中下降到23位,唐诗中的“日”除时常出现“春日、秋日”等表季节时间的用法外,很大一部分直指太阳这个天象。宋词中则嫌“日”过于阳刚热烈而不取。这一点倒是确实印证了宋词意象更阴柔化、女性化的观点。
宋词中的“”二字是明显偏于女性化阴柔化的字眼,它们印证了宋词意象的倾向性问题;而这两字在唐诗中排名都极后,可见唐人并不喜用。唐诗里“”这两个高频字(表示空间范畴和地理概念,指向的是家国、社会、世情、人事)在宋词的高频字表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极具时间概念的“”字(表时间、光阴),这说明词人们虽然不如唐代诗人们
有着广阔的活动天地和志向,但他们对于个体的年华、光阴、岁月、生命极度重视,更忧虑年华流逝,更珍惜青春年少,更热爱生命年光。
总之宋词和唐诗具有大体一致的词汇语法体系,共同重点关注“人与自然”,但宋词又比唐诗更加柔美,更加关注自我、生命,这一结论是从“日、中、上、香、玉、年”等相异的高频字的演变中分析得出的。
注:上文引述自龚岚的《试论唐诗宋词中的高频字》(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