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剧版《红高粱》的改编
作者:***
来源:《卷宗》2018年第36期
        摘 要:电视剧版《红高粱》是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代表作《红高粱》为改编底本,同时又迎合现代大众的审美趣味,采用品牌营销的方式,吸收妯娌互斗的变相“宫斗”、“二男一女”的玛丽苏等情节来吸引观众的眼球。电视剧的收视保障离不开大众文化的吸收,但它的审核播出也离不开“主弦律”文化的监督。本文试图从“主旋律”文化的监督这一角度来探讨电视剧版《红高粱》的改编机制,研究电视剧背后的文化生成。
        关键词:红高粱;主旋律;启蒙者
        1 “主旋律”文化
        “国家意志的表达,构成了国家主流的意识形态。无论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必须有统治或整合公民意志的意识形态,它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在持续的表达过程中,变为‘社会无意识’
”。“以明确的意识形态导向表达着国家的意识形态,这就是被称作‘主旋律’的文化”,这样的“主旋律”文化是以一种强制的、无意识的方式为社会成员所接受的。如果说大众文化是一只隐形之手,文化工作者要时刻注意它的导向,要想让其“卖座”,则在作品中就要吸收这些流行的商业因素,让观众喜欢看,但这一选择吸收毕竟还是柔性的,如果想要完完全全坚持理想的自我,不被市场所蛊惑,也是可以出版发行的,也许会有少数知音懂你,但“主旋律”文化所代表的国家意志则是硬性的,你必须去关注,并使作品不背离国家的意识形态。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于2010年颁布的《电视剧内容管理规定》在第五条电视剧不得载有下列内容的第九小条中明确规定“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是不被通过的。影视剧的审查背后正是“主旋律”文化强有力的监督机制。
        电视剧版《红高粱》在接受大众文化的娱性功能之时,也迎合了电视剧主旋律播出季的需要,塑造了一批高密东北乡的抗日英雄。朱豪三和妻子身藏弹药,为了保护余占鳌和其他士兵,主动与日本人同归于尽;九儿更是在高粱地里引吭高歌,用歌声把鬼子引到自己面前,引火和日本人一起自焚,这样的剧情安排使我们对革命先烈生出一种崇高的敬意,并传达了“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的主流意识。但是,“不能一提主旋律就是革命历史题材和当下英模人物。事实上,对人类基本价值有维护作用的优秀作品,都应该成为一个社
会的主旋律,因为它们共同承担了提高人的素质、满足人们多样化艺术需求的功用”,从这个角度上说,编剧为了体现人类基本价值,确实在主要人物身上下了不少功夫。
莫言红高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