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课文梳理
21《大自然的声音》
课文围绕“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这句话来写的,分别从风声、雨声、动物的叫声三个方面具体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这篇课文中有很多描写声音的词语,如:淙淙、潺潺、哗啦啦、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叽叽喳喳、唧哩哩等。这些词语叫拟声词
从这篇课文中我还知道了雨的变化过程:小雨滴——小溪——河流——大海。
“呢喃细语”原来是指小声说话,读着片段中的呢喃细语,我仿佛听到了轻柔的微风吹过的声音。读着片段中的“充满力量”,我又仿佛听到了猛烈的狂风吹过森林,树枝乱颤发出“哗哗哗”的声音。
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读到“山中小曲”我仿佛看到一条缓缓流动的小溪正在山涧淙淙地流着。读到“海洋大合唱”我仿佛听到大海汹涌澎湃,浪花相互碰撞着发出哗啦啦的声音。
小雨滴在不同地方会发出不同声音:
小雨滴洒在树林里,沙沙,沙沙。
小雨滴打在树叶上,滴答,滴答。
雨水从屋顶上淌下来,哗啦,哗啦。
小雨滴打在玻璃上,啪啪,啪啪。
小雨滴落在伞上,啪嗒,啪嗒。
带刺的朋友小雨滴落在碗里,叮咚,叮咚。
小雨滴落在麦田里,淅沥,淅沥。
22《父亲、树林和鸟》
课文生动地讲述了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表达了作者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文中的父亲“知鸟、爱鸟热爱自然”,我们要向他一样爱护鸟类。
重点句理解:
(1)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幽深”和“雾蒙蒙”这两个词语写出了黎明时的树林幽静深远,雾气迷蒙的样子。
(2)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作者把“父亲”想象成了一棵兀立的树。让我们感受到父亲观察树林很专注,仿佛和树林融为了一体。
(3)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浓浓的”“苦苦的”写出了父亲能从浓郁的草木气息中闻出鸟味,说明父亲对鸟非常熟悉、了解,他是一个真正爱鸟的人。
23《带刺的朋友》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在夜晚观察到小刺猬偷枣的全过程,记录了“我”由开始的惊讶后来的暗暗钦佩的心路历程,表达了作者对小刺猬的喜爱之情。
起初,作者称它为“那个东西”,后来称它为“那个家伙”,最后又用“聪明的小东西”来称呼它。这说明作者对小刺猬的喜爱越发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