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你要信任你自己,依赖自己,从自身汲取力量。你不能因为痛恨这个环境而痛恨自己,你不能因为别人否定你,你就一而再、再而三否定自己。你也不能因为没有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多吸纳和肯定,于是就自我排斥、自我贬低。……
个性名
你原来也是有力量的,你是你自己的起点,也是这个世界的有力起点之一。
——崔卫平《自己就是一个起点》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
——李嘉诚
行有不得,反求诸已。
——孟子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悟和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
00字。
立意:
1.相信自己,从内打破,不失自省。
2.携自信以突破,能自省塑真我。
3.信自我,能突破,常自省。
【优秀范文】
自信自省自胜,成就绚烂人生
自信者智,自知者明,自胜者强。空谷幽兰不因深处荒野而羞赧,因为它悦纳生命的开落;山涧溪流不因力量柔弱而败馁,因为它明了突围的力量。相信自己,又懂得省察与突破,才能推倒断壁残垣,重铸生命起点,成就绚烂人生。
相信自己,悦纳自己,人生方奔腾如浪,壮丽如霞。(分论点1)
古人虽云,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但人绝不能因环境的局限抑或他人的否定而自怨自艾。而应在挫折
和冷遇中相信自己,悦纳自己,重放心灵的光芒。正如李太白窘困时仍高歌“我辈岂是蓬蒿人”“直挂云帆济沧海”;辛稼轩失意中仍悠叹“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古贤如是,我辈青年更当知“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江梦南面对失聪的缺憾和生活的艰辛,没有自暴自弃;中国跳水队面对环伺的劲敌和夺冠的强压,没有犹疑胆怯。他们都用自信和坚韧,刷新起点,征服世界。相信自己,依赖自己,人生遍被霞光。
审视自己,省察自己,人生方舒卷如云,收放如歌。(分论点2)
孟子云,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反省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力量。曾国藩青年时屡有战功却不得重用,郁闷中他读书自省,并向好友致信请教,觉察自己的性格缺陷,于是修养品性,谦敬待人,终成一代名臣;列夫·托尔斯泰年轻时贪玩赌博,放荡不羁,厌倦生活后他列出自身的八种错处,于是幡然醒悟,随兄从军并迈上创作之路,终成文学大家。因此遇到卡点或挫败时,我们不妨少一些怨尤,多一些自省,则心灵透澈,生命舒展,“知明而行无过矣”。
突破自己,超越自己,人生方拔节如竹,振翮如鹏。(分论点3)
“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不论是个体的跃迁还是民族的复兴,都需要突破自我,顽强生长。华为正是因为自主研发,自我迭代,才能延展创新的边界,冲破外界的围困;河南电视台正是由于打破常规,突破自我,才成就科技与文化的烂漫碰撞,商业与情怀的壮丽拥抱;而中国正是因为独
立自强,勇于超越,才走出了尽显大国风范的“高铁外交”,创举了浪漫而伟大的“太空出差”,在文化和科技的“丝路”上风神疏朗,气象万千。自我突破,是托举生命飞翔的长风,是叩响历史拔节的鼓铮!
自信令生命盛放,反省令生命舒展,突破令生命磅礴,它们共同皴染出生命绚丽的模样。因此吾辈青年更应自信自省自强,与家国共兴,乘长风破万里浪,举高翮入千山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名言式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部分提供了三则名言。第一则名言出自崔卫平《自己就是一个起点》,内容很明确:信任自己,奋起勃发。“不能因为环境……不能因为别人……”连续几个“不能”,告诉我们,要勇于摈弃外界压力,只要自己认为正确的,就要去坚持,这才是信任自己的正确做法。“你原来也是有力量的,你是你自己的起点,也是这个世界的有力起点之一。”这是应信任自己的原因,更是鼓励我们应该去信任自己。第二则名言,先以鸡蛋起兴,引出人生的话题,内外对比中,突出了“从内打破是成长”的观点,结合第一则材料“信任自己”,那第二则材料可以概括为:突破自己,拔节成长。第三则是孟子的名言“行有不得,
反求诸己”,意思是“如果行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应该反省,从自己身上原因”,结合前两则材料内容,第三则材料可以概括为:反省自己,心想事成。
综上可知,三则材料的共同话题是“做好自己”,那么如何做好自己呢?很明显,材料已给出了答案:信任自己,突破自己,反省自己。考生在行文的过程中,可以三则材料均有涉及,也可以涉及其中两则材料,若紧扣一则材料来写,能深入挖掘,显现出思维的深度,也不算偏题。对此,首先可从自信引出话题,说明起点与本源都是自己,要自信,在纷繁世界中守住真我,不奢望虚无的赞扬,无惧负面的捆绑,明确自己才是起点,能让自己更有力量。此后,可指出自信产生内驱力,从而能够驱动自我蜕变,向内打破成长壁垒,不惧外力“压迫”,不断重塑自己,获得持续成长。最后,还可适当补充,说明我们不能盲目自信,而是应该保持持续自我成长不可缺失时常自省的能力,既要相信自己,也能理性看待周遭,因为正确的自我批评能够修正自己的行为。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大数据时代,各类软件纷纷采用“用户定制”的方式,根据你的浏览记录不断优化针对你的内容推送,仿佛你身边有个“周到”的管家,无时无刻不在留意你,记录下你的兴趣、喜好,然后竭尽所能地“满足”你的品位。人们逐渐被大数据引入“信息茧房”之中,获得的信息单一闭塞。
对于如何破除“信息茧房”,你有何思考或建议?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
1.从“信息茧房”破“茧”而生。
2.以理性之光破“信息茧房”。
3.在信息洪流里守住自我。
4.广开信息源流,慎取为我所用。
【优秀范文】
以理性之光,破信息茧房
万物互联时代,信息光速闪现。面对繁芜纷杂的信息茧房,青年是模仿古人“兼而听之”,注重信息多样全面,还是学习今人“明而辨之”,倡导个性卓然独立?我深以为无论何时,都需以理性的态度去看待、处理和接受信息,如此方能从容应对信息爆炸所带来的诸多乱象。
一曰:高扬理性之帆,理性对待海量信息。
接纳多样的信息,是理性对待信息的前提。阿玛蒂亚·森曾提到:无数可怜人,长期生活在单一信息里,而且是一种完全被扭曲颠倒的信息。这是导致人们愚昧且自信的最大原因。这告诫我们生活中那些明明有所欠缺却盲目自大的人可能只停留在自身的信息舒适区,而不肯去接纳更多的信息,导致愚而不知的社会问题频发,其后果不言而喻。观近代中国历史,铁路、洋器,甚至今天看来用途广泛的照相机,都被当时许多国民视为洪水猛兽,谣言纷纷,人心惶惶。闭关锁国政策阻断外界信息通路,导致大清王朝从强盛走向没落。故曰人当先接受多样信息,才有理性认知的可能。
二曰:舞动理性之桨,在大众化的时代保持自身思想独立性,不随波逐流。
当个人融入体,其个性会不会被体湮没,其思想会不会迅速被体思想取代?融个体于体并不意味着要将个人的个性全然淹没于体中。当听从成为习惯,盲从就将无法避免,这种心理若被有心
之人加以利用,后果将不堪设想。另一方面,许多真理与事实往往是独特个体依据自身对信息的判断所提出的。若盲从大众甚至权威专家的观点,今日我们何以能见到袁隆平院士种下的株株水稻?若不加个性考量一味跟从大众,《端午奇妙夜》何以火热出圈?凡此种种,皆证明个体融入体信息时应保持理性的眼光去判断,用个体的理性保持唤醒体的清醒。
三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面对信息茧房,要拿出理性这把尚方宝剑,守护好航行的方向。
与过往相比,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多元发展促使如今的信息不断呈爆炸式增长,但是我们也可能早已被关进信息茧房。网络信息的毛细血管,已经联通了世界的角角落落。每个人都不可能再置身世外。如果你不兼听,占有多元信息,你就永远走不出信息茧房;如果你不够清醒,不保持个体独立,你可能就沦为了勒庞笔下的“乌合之众”。当信息茧房相互交错而又间隔纷
呈时,要“兼听”四方涛声,“明辨”航行方向,拿出理性这把尚方宝剑,守护好我们航行的灵魂与方向!
兼听而不偏信,始终保持科学理性的态度,我们才能破除信息茧房,成为一株能思想的芦苇。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漫画+材料作文题。
漫画部分由三个茧构成,每个茧里,都有一个人在心无旁骛地看着手机。材料由两句话构成。第一句话指出,在大数据时代,各类软件以“用户定制”的方式,根据用户的浏览记录,竭尽所能地为用户推送喜欢的内容。第二句话指出,大数据把人们引入“信息茧房”的后果是,信息单一闭塞。
综合两部分内容来看,漫画和材料体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信息茧房”的产生和危害。人们在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因人们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人们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通讯领域,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获得的信息单一闭塞,对所处的信息环境失去完整的判断。同时,网络“信息茧房”可以满足人们各方面的信息需求,所以更多的人会选择“宅”,片面地认为互联网环境下的人机交互,已经能够满足其信息需求,也就没有必要进行社会交际,继而个体与个体之间,体与体之间的粘合度不断下降,彼此之间的关心开始不断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也越来越淡薄,这对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是不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呢?首先,构建多元化的信息获取机制,使自己可以汲取到各个方面的信息营养,继而在信息交互中实现自身信息素养的不断提升。冲破信息茧房需要青年一代摒弃低俗,志存高远。青年人只有精神信仰上纯粹,道德修养上精进,大是大非上清醒,境界才会不断提升。青年一代惟有摒弃低俗,志存高远,才不至于被一些无聊的娱乐八卦、社交聊天和手机游戏困住,从而主动于有益信息中汲取营养。反观当下,一些年轻人佛系、躺平,成天刷抖音、,荒废了岁月,颓废了人生,辜负了众望。一个人,
在茫茫人海中,只有内心澄澈,才能活得明白;只有在繁杂的网络信息中认清自我,懂得取舍,才能冲破茧房,获得真知,不断进取。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