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简介精选10篇
范蠡是怎么样的人 篇一
    范蠡在成功帮助勾践灭了吴国重振越国后,便向勾践辞官隐退,是一个非常有远见之人,而在那个时代“士”为首,“商”为末,范蠡从官场退出心甘情愿的沦为地位最低的商人。故其一生辉煌政绩,却因为弃官从商的事情使其不能与历史名人同入史册。
    范蠡从商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非常的别具一格,懂得占有先机,他认为在商场上要非常有眼力见方能获得商机,也因为如此,范蠡在隐居的近二十载岁月中,曾三次聚财千金乃至万金,成为富甲一方。而范蠡是位仁德之人,他将所得之财均散尽以支助他人,钱财犹如身外物,对范蠡来说可得之也可散尽,甚是自在。
    范蠡还是我国民间四大财神之一,是为“文财神”,他在商业领域上的作为更是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商业流通,他不仅有深邃的经济思想还发明了秤的度量单位,特别注重消费者的感受,会结合其特点进行售卖。范蠡不仅涉猎农业,鼓励耕种,还对养鱼业有深刻的见解,因此范蠡还有“陶朱公”之称。
    道商的鼻祖范蠡的生平 篇二
    范蠡原是楚国人,因楚国不是贵族就不能入仕而转投越国,与好友文种一同辅佐越王勾践。
    吴王阖闾在攻打越国时大败重伤,不久死去,其子夫差继位。夫差日夜练兵向越国复仇,果然大胜,范蠡劝说勾践为保命先答应吴国的任何条件,夫差没有听从伍子胥的意见灭越,而是选择撤兵,并提出要求要越王到吴国服侍他。
    勾践带着妻子与范蠡到吴国为奴,在范蠡的`帮助下,忍辱负重数年,得到了夫差的信任,得以回国。回国后,范蠡修建都城迷惑夫差,还投其所好,将美女西施献给他,终于等到了伐吴的机会。吴国灭亡后,范蠡功成身退,驾着扁舟离去。
    范蠡隐退后,选择了从商,行商有道,很快积累了大量财富,期间三散家财,被后人称为“商圣”。
    民间还有流传着范蠡与西施的爱情故事,虽然在历史文献中并没有任何记载,但两人爱情故事还是流传了下来。不过据史实分析,两人故乡相距甚远,年轻时并没有相爱的机会,
而后来西施又被献给吴王夫差,范蠡更不可能从中插一脚,但人们还是愿意相信这位大夫最后是与西施一起驾着扁舟消失在太湖之上。
    蠡为何在哪都能东山再起 篇三
    中国历史长河浩瀚多彩,长达500多年的春秋战国更是一个风起云涌,英才辈出的时期。中国最早的商业学家、经济学家,同时也是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被誉为一代商圣的范蠡,就是这个时期的一颗璀璨明珠。虽然范蠡所处的是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时代,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甚至是价值取向和当今社会都不尽相同,但是其身上的很多特质与精辟独到的思想,还是值得我们今天的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学习的。
    范蠡生于公元前536年,楚国宛地三户人,从小酷爱读书,十几岁就学富五车,更难得的还不是其渊博的学识,而是他独到的思维见解,可迅速洞察事物本质,以及宠辱不惊,泰然处事的能力。
    范蠡在20岁时遇到文仲,两个人一见如故,相约要建立功业,做一番大事。范蠡与文仲都是楚国人,但当时楚国已经是列国中的霸主,国君傲慢自大,皇亲贵族结党专权,于是
范蠡和文仲投奔越国为官。初到越国,范蠡和文仲并未受到越王的重用,不久,势力相对弱小的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兵败会稽山。国乱显忠臣,很多越国大臣在越国战败后另投他处或叛离投吴,而范蠡与文仲对越王不离不弃,因此得到勾践的重用,范蠡更自愿随勾践赴吴国为奴。
    吴王夫差知道范蠡是个大才,几次劝范蠡离开勾践,封赐显爵,范蠡不为所动。为奴的三年时间里,范蠡同勾践夫妻一起耕作劳动、粗食、卧薪,并且不忘和勾践的君臣之别,时刻敬主、护主,三年如一,不离不弃,让吴王即赞许又流慕。
    其实,范蠡忠诚的不仅是勾践,更是在履行对自己人格的承诺。按照现在的一些价值观来看,范蠡的表现可能只是一种愚忠。其实不然,范蠡的这种品德不仅换来了伙伴的信任,也换来了对手的崇敬,具有这样人格魅力的人,再有聪颖的智慧,怎么可能不成大事呢?现如今,不乏因为企业家个人德行的缺失而制约了企业发展的案例。而事实恰恰是,小胜靠智,大胜靠德--牛根生将企业经营的核心根本表述得很精辟。
    范蠡的生平介绍 篇四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华夏族,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着《范蠡》二篇,今佚。
    范蠡为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楚学开拓者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虽出身贫贱,但是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传说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后定居于宋国陶丘(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南),自号陶朱公。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他是范姓始祖范武子的玄孙,并被视为顺阳范氏之先祖。
    早年生活
    春秋鲁昭公六年(公元前536年),范蠡出生宛地(河南南阳)三户邑。
    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6年),宛令文种见范蠡。
草房子简介
    鲁昭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11年),范蠡邀文种入越。
    鲁哀公三年(公元前494年),勾践兵败西于会稽山,始重用范蠡、文种等。
    助越灭吴
    鲁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勾践、范蠡君臣入吴为奴。
    鲁哀公五年(公元前490年),勾践、范蠡君臣离吴返越。
    鲁哀公九年(公元前486年),勾践欲起兵伐吴,范蠡劝阻。
    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吴再次伐齐,占于艾陵,越王君臣朝见吴王,君臣皆有贿赂,进一步麻痹吴人,夫差杀伍子胥。
    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吴、晋黄池之会,越师乘机袭击吴国,大败之,杀吴太子等,年底吴越讲和。
    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越兴师伐吴,兵至于五湖。
    鲁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三月,越伐吴、吴师还战于笠泽、双方夹吴松江而阵、越人大败吴师。
    鲁哀公二十年(公元前475年),十一月越围吴、范蠡采用围而不攻的战略,令吴师自溃。
    鲁哀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73年),年底,越灭吴,夫差自杀。
    归隐江湖
    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越王实现霸业,范蠡即泛舟五湖。
    楚惠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48年),范蠡卒,时年88岁
    相关
    文种怎么死的 篇五
    春秋末期的最后一位霸主——越王勾践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曾听闻。他因为自己的轻敌
和不采纳范蠡的建议,冒然出兵攻打吴国,最终被吴王夫差打得丢盔弃甲,伤亡惨重。经过这次沉重的打击之后,他总算听取了范蠡的建议,到吴国去给夫差当奴隶,以此等到时机重新反击。在吴国屈辱不堪的经历让回到越国之后的勾践永生难忘,他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终于在之后的战争中大败吴国,成就了大业。
    勾践能够复仇成功,靠的不只是他自己的坚韧和耐心,更重要的是两位大臣范蠡和文种的帮助。大名鼎鼎的范蠡自不必说,和他同为越王勾践的左右手的文种同样功不可没。范蠡负责跟随勾践到吴国当奴隶,而文种则被留在越国处理国政。文种采取了两方面的策略:一方面积极鼓励生产,让越国尽快从战争的伤害中走出来,另一方面又是给吴国送大量木材,又是给吴王夫差送美女,为的就是使夫差放松警惕。在范蠡和文种的共同努力下,越王勾践终于打败了吴王夫差,成就了一番霸业。想来范蠡和文种的功劳那么大,越王应该好好奖赏他们才是。只不过,越王并不是那种心胸开阔之人,他容不下这两个功劳巨大的人。范蠡因此选择了激流勇退,而文种则没有听从范蠡的劝告,坚持要留在勾践身边。当然越王让这样一个碍眼的人留在身边,他赐了文种一把宝剑,说是让他替自己去地下对付那些吴国的先王。文种到这时才看透了勾践的本性,可惜为时已晚,他只能拔剑自杀。文种其实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能臣,他为勾践复仇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最后落
得如此悲惨的结局,一方面是因为勾践的为人,另一方面他的执迷不悟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范蠡的典故故事 篇六
    鸟尽弓藏
    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成功之后,立刻离开了越国。他从齐国写信给文种说:“蜚(同“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大意是说:飞鸟射杀完了,好的弓箭就会被收起来。狡猾的兔子捕完了,猎狗就会被煮掉。越王为人阴险,工于心计。可以与他共患难却不能同享乐。你为什么还不快离开呢?文种在收到信后便称病不上朝,但最终仍未逃脱赐死的命运。而范蠡却早早料到这一点,不得不说,是他的过人之处啊!而鸟尽弓藏自此以后便成为了一个成语,比喻事成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或加以消灭。后代诸多名臣都以此为警戒。
    兴越灭吴
    周敬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槜李之战(今浙江嘉兴),导致
吴王阖闾阵亡,从此两国结怨,连年战乱不休。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阖闾之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今无锡太湖马山)决战,越王勾践大败,仅剩5000兵卒逃入会稽山。范蠡遂于勾践穷途末路之际投奔越国,他向勾践慨述“越必兴、吴必败”之断言,进谏:“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被拜为上大夫后,他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忍以持志,因而砺坚,君后勿悲,臣与共勉!”
    三年后归国,他与文种拟定兴越灭吴九术,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为了实施灭吴战略,也是九术之一的“美人计”,范蠡亲自跋山涉水,终于在苎萝山浣纱河访到德才貌兼备的巾帼奇女——西施,在历史上谱写了西施深明大义献身吴王,里应外合兴越灭吴的传奇篇章。范蠡事越王勾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卒于灭吴,成就越王霸业,被尊为上将军。
    泛舟西湖
    勾践灭了吴国,在大摆庆功酒的那天夜里,功劳很大的范蠡,悄悄地带了西施,偷偷出齐门,坐上早就等在那里的阿得大叔的小木船,穿过护城河,转了一个圈子,直向太湖而去。他们到了太湖北边的五里湖边,见这里风景优美,山明水秀,就搭了几间草房子,隐
姓埋名住了下来。期间文种被杀,范蠡为了保住性命曾三迁他地,但是由于西施非常喜爱五湖风光,最后二人还是定居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