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共情,品鉴散文之美
摘要:在初中生的散文阅读能力建构中,需要让学生获得多样的语言感知能力,尤其对散文的美感要产生品读,从而对散文阅读产生独特的艺术享受。笔者更认为散文的学习需要建构“共情磁场”,在与作者细心照面中,学会倾听作者心声,解读散文的内在情感。散文审美教学中融入共情体验,让散文的美变得更加直观和立体。
关键字:初中生;散文;共情能力;建构
初中现当代散文内容广泛,有的是生活中的琐事,有的是自己观察的见闻,还有的是散文家的独抒性灵。散文的内容取材广泛,是因为散文家自我经历和学养的影响。教师用共情心来解读散文,培养学生的阅读共情心,在这种情况下,势必带来了散文教学中的“经历痕迹”的真实体验。在共情中,散文的美层层剥笋,带给学生新的情感体验。
1.
共情在于倾听心,体验散文中的至爱亲情
共情是内心与散文家的深情对话,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倾听人物的内心声音,感悟到人物内心对生活的理解,倾听漫卷文中的生活不易,倾听生活中的传统美德,倾听文中的抱怨与倾吐,倾听人物的内在心声。如在教学《散步》的时候,这篇散文撷取生活中漫不经心的小事,从而传达了自己对人生的凝重思考。舒卷其中的人物,在语言和动作中呈现了不同的美德。教师在引导学生来感知这种美的时候,可以采用“人物自白”法,将人物的内心语言陈述,从而展露心迹,呈现自己的美。如母亲说:“这样子,总让儿子带我出去,我也有些过意不去,他那么忙,还要照看孩子。只是我这身子,也越发不中用了。”从中感悟到母亲的慈爱和理解孩子。而我作为文中的核心人物,可能会说:“我母亲操持一生,是该让她来享享福了,但是我都没有能给她最好的医疗条件。所以这次散步,还是委屈下儿子了。”从而感受到儿子的深明大义。从人物的自白中,感悟到人物都具有中华的传统美德,母亲的“仁爱”,儿子的“孝顺”,从而不断深化自己感知美的能力。
在此种情况,学生通过反复吟诵文字,反复思考吟咏,不断感悟思考,进行深化理解,在反复的思考中感受到文中缘分的奇妙和切近感。
学生可以在教师知道下梳理出:
散步体验之缘
长幼呵护之缘
夫妻伉俪之缘
生命接力之缘(教师补充)
此外笔者注意让学生进行采访表演,来深入这种体验,体验到散文中的一种思想力量的存在。在采访中,注意融入自己对人物的想象,来感受这种崇高的带有神圣使命的责任感。不断让学生感受到新的美感捕捉,如文中荡漾的“风趣之美和细节之美”。
1.
季羡林散文
共情在于同理心,体验散文中的隐忍典型
共情是化身人物,融入不同的人生经历,体验生命在和疾病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勇敢和坚强。共情心得获得中还在于对作者的人格感知,理解人物的悲欢离合,学会用心品鉴人生中的聚散两依依。同理心还在于对人物形象的细致推敲,到人物的潜台词,让学生懂得
自己来走进人物的情感世界,人物的精神世界,感悟人物的精神坐标。在教学《秋天的怀念》的时候,对于史铁生的怀念之情,是通过自己的娓娓叙事来表达的。他在“瘫痪暴躁无常-母亲流泪安抚-听妹道出真相-临终遗言挂儿--母亲音容犹在”在顺叙中结合插叙,将母亲一生对儿子的不离不弃写感人肺腑。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跟随课件,在“秋日私语”的音乐声中感受到一种浓浓的怀念。笔者在创设导语的时候,更是注意从“母亲的形象入手”,从文中的“母亲和儿子小时候,母亲推着儿子,母亲想带儿子看菊花”等几个场景入手,让学生来叙述往事。从而在叙事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态度。
三、共情在于审美唤醒,体验散文中的美好意境
共情还在于一种审美唤醒。在阅读的时候,要能撬动学生的审美细胞,解读散文中独特的美之奥秘,从平凡的物象中了解自然的奥秘,自然的伟丽,自然中的万种风情。审美唤醒还在于从中激发自己对生命之美,生活之美的察觉,学会自己来融入生活,感知生活的美和爱。最终实现对自我生活之美的发现和深度品鉴。如在学习《雨的四季》的时候,文中最后直抒胸臆,表达了最雨水的爱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给我的生命带来活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这个排比中,逐层深入品鉴其中的感情,从“活力
”中体验到是“生命中有了升腾的活力”“有了面对困难的活力”。再来精读“滋润”中,体验到“是对感情的修补”“对感情的洗礼”“让自己的感情更加充盈而不枯萎”。最后可以采用批注法来理解“流动”中的情感,如“这里仿用流水的动态,表达作者对雨激发自己对生命的思考,对人生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在多样的方式下,不断体验到“爱恋”中浓郁的感情。并通过个人读和齐读等方式不断升华这种感情。教师还可以采用对比阅读,将本文情感的华丽和朱自清散文《春》结尾的“隽永清丽”形成对比,在颂读中感受刘湛秋的情感之浓。
四、共情在于参悟人生,体验散文中的生离死别
共情在于对散文中的人生哲理进行思考,用发展的眼光来面对生命中的大爱和悲欢,从而解读人生无常,感悟人生无常但是生命常在。在共情中体验和参悟人生,需要对文章的思想感情做出深度思考,从而获得更加精微细致的理解。如对于散文《紫藤萝瀑布》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初读时扑面而来的一种美,学生很难一下子感受到一种若即若离的生命美的存在。在阅读的初感中,也不能很快感受到一种来自一位经历世事沧桑的对弟弟离世的一种难以言说的痛楚。在这种情况下,必然要学生借助相应的画面,如“汶川地震”“海啸风波”等来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生命美的消逝,但是又会重生的壮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
于这篇散文的阅读初感,要能给学生带来一种正能量的辐射,继而给学生带来“静水深流”的审美态度在形成。
五、共情在于亲近灵魂,体验散文中的鲁殿灵光
共情心是一种对作家人格的膜拜之心。在亲近作者中解读高尚的人格,体验人物的内在精神,最终对人物的精神风采能汲取其中的养料,变为自己的人格养料。在共情心中,品鉴细微的语言美,可以实现对人格的感悟。在升华自我灵魂中,实现心灵的膨胀和伸缩。如笔者在教学散文《幽径悲剧》的时候,就注意让学生来先试读文本,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隐约感觉到一种人文的悲悯。但是对于这种情感的似曾相识的感受还不是很强烈,没有很直接的共鸣感。在这种情感的对接中,学生需要一个“桥”,笔者让学生来了解季羡林先生的“心有良知璞玉”的情怀,感受这种情感世界中的“真”能带来的感染力。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感受到杰出的人物情操,形成对散文中更丰富的情感意蕴的期待。
总之,散文的审美阅读是个不断感悟和提高的过程,在散文的阅读过程中,融入共情心,教师注意不断提高自己的品位和体验能力,通过自己对“美点”的挖掘,在共情中体验,在收获同理心中解读散文独居个性的美,最终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喜爱。散
文的审美学习之于初中生是一个接近到亲近的过程。在借鉴共情这种心理学体验法中,我们让学生与文本展开了深读对话,真正实现参与共品鉴、共理解、共思考的共情体验之旅。在运用共情心亲近散文之美中,学生感受到散文学习不是静态的,而是充满了曲径通幽的奥秘,不断让学生爱自读课外散文,自己来走进散文。
参考文献
[1]缪静波.浅谈初中散文鉴赏教学[J].中学语文,2021(15):9-10.
[2]卢思琪.散文审美阅读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J].文学教育(下),2021(05):144-145.
[3]姜旭,曹小为,李前,朱勇进.初中语文教材中英国文学作品翻译研究——以培根散文《论学习》王佐良翻译版本为例[J].品位·经典,2021(10):78-80.
[4]汪永红.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13):9-10.
[5]肖珊.文阅读策略在初中散文教学中的应用——以汪曾祺散文为例[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2):83-84.
袁园(1993-),男,汉族,籍贯贵州习水,本科学历,现就职于大方县坡脚中学,二级教师职称,主要从事语文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