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已过万重⼭”,九⾸泛⾈江上的诗词赏析
清明节期间坐船游览西陵峡,⼤船,感觉⼀般。如果是⼩船,泛⾈江上,可能是别有⼀番风味。本⽂简析九⾸泛⾈江上的诗篇。
李⽩《早发⽩帝城》
朝辞⽩帝彩云间,千⾥江陵⼀⽇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已过万重⼭。
759年春天,李⽩因永王案,被流放夜郎。流放途中,在⽩帝城的时候,收到被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旋即乘⾈东下江陵。⼼情愉悦,⾈也就轻快了,整⾸格调轻松愉悦、空灵飞动。
韦应物《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晚来急,野渡⽆⼈⾈⾃横。
王安⽯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娇艳红花⼈⼈爱,但⾃⽢寂寞的⼈,会更喜欢和⾃⼰⽓质相符的青青
河边草,树丛间兀⾃婉转啼唱的黄鹂。春⾬细密,潮⽔上涨。荒野的渡⼝宽阔旷远,只有⼀只⼩船悠闲地横在⽔⾯。
这⾸诗是否⾔志,历来争论不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我⾃喜欢诗中的意境,不管是看⼩⾈横在⽔上,或是坐在横在⽔上的⼩⾈⾥,都是别有⼀番风味。
李⽩《望天门⼭》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东流⾄此回。
两岸青⼭相对出,孤帆⼀⽚⽇边来。
天门⼭夹江对峙,东流的江⽔穿过天门⼭,在此北转,⽔流湍急、激荡回旋。对⽐《西岳云台歌送丹丘⼦》“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触⼭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的描写,此诗的“⾄此回”是相当含蓄简约了。
“两岸青⼭相对出”诗⼈感受的是动态美,那他的观赏点就应该是流动的船只上了。美丽的青⼭如此好客,颇有⼀种“我见青⼭多妩媚,料青⼭见我应如此”的感觉。“孤帆⼀⽚⽇边来”描绘船只乘风破浪,将近天门⼭的情景。
“谪仙”诗,⼀如既往的意境开阔,⽓魄豪迈。
描写清明节的诗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
故⼈西辞黄鹤楼,烟花三⽉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诗和泛⾈⽔上关系不⼤,因为不是李⽩⾃⼰泛⾈。烟花三⽉,送“⽼孟”下扬州,淡淡的有些伤感。看着“⽼孟”的船到由⼤变⼩,逐渐消失在天⽔相接的地⽅,还是舍不得离开,只能看到长江⽔⽆情的东流去。
确实“真爱”,鉴定完毕。不由得为“⽼杜”伤感下。
确实“真爱”,鉴定完毕。不由得为“⽼杜”伤感下。
张继《枫桥夜泊》
⽉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对愁眠。
朝代顺序表姑苏城外寒⼭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知名度冲出中国,名扬亚洲的诗作(据说⼊选⽇本⼩学⽣课本)。⼀⾸让世⼈记住张继的神作,
⼀⾸“寒⼭寺”的招牌⼴告。
羁旅诗,诗⼈夜泊寒⼭寺旁的江上,伤感羁旅之思,家国之忧。⽉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孤⾈客⼦,情景交融、有声有⾊。创作背景:753年,张继中科举。两年后安史之乱爆发,江南政局⽐较,不少⽂⼠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带避乱,张继便是其中的⼀员。
柳宗元《江雪》
千⼭鸟飞绝,万径⼈踪灭。
孤⾈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小篱笆
读完的第⼀感觉是——“很中国”。极简风,似乎天地间只有⿊⽩两⾊。⽩天⽩⽔,浩远缥缈,中间⼀叶⿊⾊的扁⾈,极适合⼊中国画。
⼭⽔诗,⼀幅江乡雪景图。意境旷远,不带⼀丝烟⽕⽓。意境虚⽆缥缈,⾈上清⾼孤傲的渔翁更是中国古代⽂⼈的代表。诗作于柳宗元被贬官到永州时。
查慎⾏《⾈夜书所见》
⽉⿊见渔灯,孤光⼀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晚上泛⾈江上,渔船上的⼀盏孤灯像萤⽕⾍⼀样发出微弱的亮光。微微清风吹过,河⽔泛起层层波浪,⼀点灯光在⽔⾯上散开,河⾯瞬间像撒上⽆数盏⼩星星。
很美很幽静的感觉,只有⼼静如⽔,不浮躁的⼈才能发现并感受到如此美景。
笛子独奏mp3苏轼《游⾦⼭寺》节选
羁愁畏晚寻归楫,⼭僧苦留看落⽇。
微风万顷靴⽂细,断霞半空鱼尾⾚。
是时江⽉初⽣魄,⼆更⽉落天深⿊。小城故事歌词
江⼼似有炬⽕明,飞焰照⼭栖鸟惊。
相对的英文
怅然归卧⼼莫识,⾮⿁⾮⼈竟何物。
唐诗中的李⽩,宋词中的苏东坡,风格浪漫飘逸,如谪仙。此诗写苏轼夜游⾦⼭寺所见,时间跨度较⼤,从半晚到“⽉
唐诗中的李⽩,宋词中的苏东坡,风格浪漫飘逸,如谪仙。此诗写苏轼夜游⾦⼭寺所见,时间跨度较⼤,从半晚到“⽉⿊风⾼”时。
⼭中僧⼈挽留我观赏⼣阳,微风吹过江⾯,江⽔泛起粼粼细波。明艳的晚霞映照着⽔⾯,江⾯通红透亮。初三,⼆更天江⾯就已经漆⿊⽆光。江⼼中好像有谁点燃⼤⽕,⽕光照着⼭崖,栖息的乌鸦被惊醒了,扑腾着翅膀。我⼼事重重地回寺休息,但还是疑惑江⾯的⽕是怎么来的,是⿁是⼈?究竟是谁点燃的?
唐珙《题龙阳县青草湖》
西风吹⽼洞庭波,⼀夜湘君⽩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满船清梦压星河。
诗⼈唐温如唯⼀的传世之作,颇受现代的年轻⼈喜好。
西风萧瑟,洞庭湖上泛起层层⽩波,如湘⽔⼥神⼀夜愁成的满头银发。⼊夜时分,风停了,⽔⾯波澜不兴,银河倒映在湖中。醉酒的诗⼈看到⼀⽚星光灿烂的世界,⾃⼰仿佛置⾝于银河深处,美好灵动、似幻似真、缥缈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