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限时集训(二十八) 挑战教皇的权威与理性之光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1521-1534年间马丁·路德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大众化的语言翻译出德文版《圣经》 因语言通俗易懂该译本多次出版、大量印刷并广为流传成为欧洲宗教音乐的重要来源。据此可知 (  )
A宗教改革实现了德国民众思想统一
B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
C印刷术是宗教改革深入的充分条件
D教皇的权威已被彻底颠覆
B [根据材料“马丁·路德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大众化的语言翻译出德文版《圣经》因语言通
俗易懂该译本多次出版、大量印刷并广为流传成为欧洲宗教音乐的重要来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圣经》的民族化、通俗化促进了思想的解放故选B项;材料并没有体现德国民众思想统一排除A项;印刷术促进了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是宗教改革的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充分条件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C项;宗教改革虽打击了教皇的权威但教皇的权威并没有被彻底颠覆排除D项。]
21521年马丁·路德指出:“只要我还不曾被《圣经》文字或清晰理性驳倒了的时候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话。”这反映出马丁·路德(  )
A主张摆脱宗教的束缚     B.否定《圣经》的权威
C认为依靠信仰即得救    D.崇尚理性地思考
C [材料“只要我还不曾被《圣经》文字或清晰理性驳倒了的时候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话”表明马丁·路德主张信仰得救C项正确;马丁·路德并不反对宗教信仰故A项错误;B项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是启蒙运动的内容排除。]
3下图为马丁·路德肖像画。该画创作于1521年与画家先前的画作相比画中路德的姿
态从正面变成了侧面发型不再是典型的僧侣头而是戴起了一顶博士帽。该肖像画可以佐证(  )
A.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B.宗教改革揭开序幕
C浪漫主义美术出现    D.路德思想走向民众
D [“发型不再是典型的僧侣头而是戴起了一顶博士帽”体现路德的形象从代表神职到世俗化故选D项;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14世纪排除A项;宗教改革揭开序幕是1517年排除B项;浪漫主义美术出现于18世纪末排除C项。]
4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宗教主题占主导地位而世俗主题的绘画也在增加通常是富人或贵族的肖像画不过更多的普通人也出现在绘画中。造成绘画主题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转变
B人们的宗教信仰发生改变
C中世纪传统艺术被抛弃
D教权被世俗政权所取代
A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当时社会价值观的变化表现在绘画题材上就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神故A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信仰没有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宗教主题占主导地位”是中世纪绘画主题的延续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教权与世俗政权的权力区分故D项错误。]
5“他们代表着一种十足的保守势力致力于恢复基督教的原初形态。无论就个人的精神气质还是改革的理想目标来说这些领袖都无可争议地属于中世纪类型的人物。”材料中的“他们”应是(  )
A天主教教士    B.人文主义者
天主教圣经
C宗教改革家    D.启蒙思想家
C [在宗教改革时期改革家们反对天主教的教义和教规认为任何人都可以通过阅读《圣经》来获得救赎以“致力于恢复基督教的原初形态”之意故选C项;中世纪的天主教教士不会“致力于恢复基督教的原初形态”排除A项;“人文主义者”这样的概括过于宽泛排除B项;启蒙思想家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不再信仰基督教排除D项。]
6恩格斯说:“这位托庇于萨克森选帝侯保护之下的维登堡名教授(指马丁·路德)这位一鸣惊人声势煊赫而被一团趋炎附势之徒簇拥着的伟大人物毫不踌躇地抛弃运动中的下层人民倒向市民、贵族和诸侯一边去了。”据此推知马丁·路德(  )
A强烈反对人民众举行合法运动
B旨在改变和扩大世俗贵族的权力
C抛弃下层民众是其阶级本质所致
D违背了因信称义的宗教改革初衷
C [材料无法体现马丁·路德强烈反对人民众举行合法运动排除A项;“毫不踌躇地抛弃运动中的下层人民倒向市民、贵族和诸侯一边去了”不能说明马丁·路领导的宗教改革旨在改变和扩大世俗贵族的权力排除B项;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毫不踌躇地抛弃运动中的下层人民倒向市民、贵族和诸侯一边去了”是其阶级本质所致C项正确;题干无法体现马丁·路德违背因信称义的宗教改革初衷排除D项。]
7有学者说在宗教气息浓郁的16世纪人文主义者只能拐弯抹角地宣传自己的主张而宗教改革家却坚信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符合基督教和《圣经》精神的这种坚定的使命感使他们在宣传自己的宗教主张时表现得正气凛然和义无反顾。这反映出当时的宗教改革家(  )
A倡导安贫乐道理念
B主张扩大基督教会的影响
C主张重建信仰权威
D坚持世俗权力高于教会的原则
C [依据材料“宗教改革家却坚信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符合基督教和《圣经》精神的这种坚定的使命感使他们在宣传自己的宗教主张时表现得正气凛然和义无反顾”可以看出宗教改革主张重建信仰权威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8(2020·济宁模拟)16至17世纪西方的耶稣会学者既把基督教传到了亚洲也把西方科学传遍了欧亚大陆。但基督教在中国和印度被排斥在日本又被彻底根除。相反西方的近代科学却能渗透到任何地方。这种现象反映出(  )
A世界各地的文化差异逐渐消失
B科学比宗教在文化交流上更具适应性
C科学发展与宗教传播相互排斥
D各地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B [通过题干可知基督教“在中国和印度被排斥在日本又被彻底根除”而“近代科学却能渗透到任何地方”说明在文化交流方面科学更具有适应性故选B项;每个民族都有
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其差异不会消失排除A项;材料只是反映了在文化交流上科学比宗教更容易被接受而不是科学发展与宗教相互排斥排除C项;“经济发展需要科学理论指导”是题干所反映现象的一个方面这种表达不全面排除D项。]
9(2020·永州模拟)英国早期著名的启蒙思想家霍布斯(1588—1679年)认为数学语言是唯一一种理性的话语形式。之后数学语言被科学家莱布尼茨和牛顿当作新的物理语言来使用这使得数学语言成为了理性象征。这一现象(  )
A直接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产生
B标志着近代科学体系最终形成
C反映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相互推动
D说明了英国成为欧洲启蒙运动中心
C [材料分两层第一层是英国启蒙思想家霍布斯认为数学语言是一种理性的话语形式第二层是科学家莱布尼和牛顿在物理中使用数学语言说明启蒙思想推动了科学发展故选C项。]
10(2020·北京海淀区模拟)从文艺复兴时期到17世纪人文主义者都把成为“皇家顾问”(向君主及其大臣建言)作为追求。而启蒙运动者则把自己看成是“公众舆论”的引导者希望通过影响人民大众制造并指挥舆论来引导当权者。这一变化说明(  )
A文艺复兴提倡君主专制
B文艺复兴主张因信称义
C启蒙运动重视公共意志
D启蒙运动抛弃人文主义
C [通过题干可知启蒙运动者把自己当作“公众舆论的引导者”希望通过影响人民大众制造并指挥舆论来引导当权者”可知他们重视公众意志故选C项;题干的着重点在于论述启蒙运动并非文艺复兴排除A项;题干的着重点在于论述启蒙运动并非文艺复兴并且因信称义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主张不是文艺复兴排除B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没有抛弃人文主义排除D项。]
11恩格斯说: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从今以后迷信、非正义、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取代”。恩格斯认为启蒙思想家(  )
A完全否定当时社会存在的一切权威
B主张未来社会不应该存在任何权威
C强调对过去的权威进行无情的批判
D希望在自由平等基础上重建社会权威
D [从材料“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已经把矛头指向了封建制度的高度提出了建立资本主义的“理性王国”希望在自由平等基础上重建社会权威D正确;A、B两项说法太过绝对排除;C项理解片面排除。]
12(2020·张家口模拟)伏尔泰在《论宽容》中告诫人们企图使所有的人都用同样的方式就形而上学进行思考是绝顶荒唐的想法。使用武力征服整个世界这比制服一个城市所有人的头脑容易得多”。据此可知伏尔泰意在(  )
A批判专制统治的顽固性    B.摆脱宗教对人的束缚
C突出暴力革命天然合理    D.强调人的思想自由
D [控制人们的思想比使用武力征服世界的难度还要大这里伏尔泰强调的是思想自由的重要性故选D项; 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伏尔泰强调宗教宽容及思想自由的重要性而非摆脱宗教对人的束缚排除B项;伏尔泰反对暴力革命排除C项。]
13在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中孟德斯鸠和伏尔泰塑造了一个立体的中国形象一个把中国描述为封建专制主义盘踞的腐朽国度一个则将其看作贤者治国的成功典范。二者意在(  )
A批判封建专制王权    B.抨击天主教会独裁
C鼓吹理性主义思潮    D.寻思想启蒙论据
D [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对同一个时期的中国形象孟德斯鸠和伏尔泰却有截然不同的描述之所以会出现该现象是因为二者都为自己的观点主张寻启蒙的论据故选D项;伏尔泰将中国“看作贤者治国的成功典范”因此二者并不都是批判封建专制王权排除A项;在中国儒家思想居于社会的主流地位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理性主义”排除C项。]
14孟德斯鸠的第一部哲理小说《波斯人的信札》发表后在巴黎城引发了轰动效应。伏尔泰、狄德罗和卢梭紧随其后创作了《老实人》《拉摩的侄儿》和《爱弥儿》等哲理小说在巴黎贵族社交圈和市民社会都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被公众广泛阅读和接受。启蒙思想家多用哲理小说形式创作主要在于这类作品(  )
A最能体现启蒙文学的理性光辉
B有效利用文学力量宣传启蒙思想
C促进法国启蒙文学的大众化传播
D是当时法国广泛使用的公共文体
B [启蒙思想家多用哲理小说形式创作主要在于哲理小说包含着启蒙主义的理性彩能够有效利用文学力量宣传启蒙思想故选B项;材料未将哲理小说与其他启蒙文学进行比较不能得出A项结论; C、D两项是这类作品被公众广泛阅读和接受所产生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