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作者:冯煜
来源:《广东教学·教育综合》2018年第64
        气候是高考的高频率考点,气候的考察中,越来越突出山地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近三年全国一卷均考察了这个知识点,而这部分知识难度大、系统性强,同学们在分析问题时容易顾此失彼,遗漏要点。基于此笔者对这个知识点做了全面分析。
        山地地形通过对气温、降水、光照、风等要素的影响来影响气候。
        一、对气温的影响。
        1)海拔高度对气温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但其变化速率因山地性质和气候条件而不同。一般而言,湿空气的垂直递减率为0.6℃/100m,干空气的垂直递减率为1℃/100m
        2)坡向对气温的影响。一般而言,阳坡的气温高于阴坡。在我国多数山地是南坡的温度高于北坡。坡向对气温的影响还因纬度和季节而异,多数情况是高纬影响比低纬显著,不同方位坡地的温度差异,一般都是冬季最大,夏季最小。
        3)山地形态对气温的影响。由于地形凹凸形态的不同,对气温也有明显的影响。在凸起地形,如山顶,因与陆地接触面积小,受到地面日间增热、夜间冷却的影响较小,湍流交换较强,再加上夜间地面附近的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而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皆较小;凹陷地形则相反,气温日较差大。
        4)山地走向对气温的影响。与冬季风垂直走向的山脉,对冬季风起到阻碍作用,导致迎冬季风一侧气温偏低,背冬季風一侧气温偏高。如四川盆地的冬季气温高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干热风
        二、对降水的影响。
        山地地形既能促进降水的形成,又能影响降水的分布和强度。
        1)坡向与降水。当来自海洋气流与山地坡向垂直或交角较大时,则迎风坡多成为雨坡,背风坡则成为雨影区。如右图,美国北纬37°西部的降水和地形的关系;
        2)高度与降水。在迎风山地,由山脚向上降水量起初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增的,达到一定高度降水量最大,过此高度后,降水量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此最大降水量高度因地而异,一般是空气愈湿润,大气愈不稳定,最大降水量高度愈低。如上图中海岸山脉最大降水量的高度低于内华达山脉最大降水量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