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期
63
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本文相关信息
引 言
互联网技术的革新带动了教育行业的变革,在线教育、智慧校园等新型教育技术手段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为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生命力[1]。在这一大环境下,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难以满足教学管理工作的需求,甚至可能影响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在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工作者必须树立信息化意识,借助高效的信息化手段来优化教学管理流程、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让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实现质的“飞跃”。一、灵活运用,提高“智慧化”教学管理水平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依靠数据进行决策和管理,教学管理工作也是如此[2]。因此,教学管理人员应提高自身信息化管理水平,灵活运用技术手段来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
(一)进行学生信息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学校应把信息化管理理念运用于学籍管理工作中,在一定技术手段的支持下,将学生的入学信息、成绩信息及奖惩信息等数据汇集于一个数据管理系统之中,让信息管理工作更加可靠[3]。学生的成绩数据是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若能构建集成化的信息管理平台,教师只需要上传原始数据,便能自动获取成绩排名、分析和统计学生考试的详情数据。这能够减轻教师工作压力,提高教学管理的工作质量。因此,学校应重视搭建信息化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学校应依据教务工作的相关流程,进一步规范教学工作的流程与安排,并基于本校实际情况开发与之相匹配的课程体系。与此同时,走班选
课系统的开发也必须立足本校课程体系,实现“系统排课+学生自主选课”模式,从而更好地提高选课工作质量。
(二)进行教学常规管理信息化建设
教学管理工作者应依靠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来构建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师管理系统,特别是对子系统的建设,更要立足现实,构建一套适合本校教师使用的系统[4]。教师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教师基本信息、研究成果及所发表的著作信息等。值得关注的是,教师的课程计划也应被纳入管理系统中,以明确教师的工作进度,从而对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更加精准的评价。学校应重视信息化排课管理系统的构建。在这一环节中,排课系统应能够从整体上管理校园课程安排、教师安排及教具安排,避免
临时排课不合理、不及时等现象的发生。在信息化排课管理系统的帮助下,课程设置及师资的调配将进一步得到优化,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一些突发问题,从而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学校应重视构建信息化的考务管理系统和试题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教学管理,使考务的相关信息更精准、更明确地被运用于教学管理工作中,方便考务人员进行考评分析[5]。一旦发现突发状况,考务人员也可以依据一定的数据信息寻
问题根源,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以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依赖互联网。基于这一社会特征,学校可以搭建一个互动交流平台,鼓励学生家长、教师通过该平台进行交流,从而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及行为态度,进而推动教学
运用信息化手段 推进“智慧化”教学管理
上官培杰
(福建省安溪县逸夫实验小学,福建安溪 362400)
摘 要:目前,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中,推动了各行各业工作形态与方式的变革。互联网技术的革新带动了教育行业的变革,为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教学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点,
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智慧化”教学管理十分重要。学校应灵活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智慧化”教学管理水平;形成意识,提高“智慧化”教学管理效度;注重互动,推进“智慧化”教学管理的应用,从而切实提高学校教学管理的整体效率。关键词:信息化手段;教学管理;“智慧化”
中图分类号:G 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1-0063-02
2021年01期
64
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本文相关信息
工作质量的提高。
二、形成意识,提升“智慧化”教学管理效度
信息化教学管理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具备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意识,能够运用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技术来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
(一)培养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意识
学校要重视对教师队伍的信息化理念与技能培养,提高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意识。其中,最重要的是帮助教师养成电子备课习惯,使教师能够借助海量的网络信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备课质量[6]。与此同时,学校还要引导教师借助一定的多媒体技术来制作和完善课件,以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此外,学校要引导教师参与教学系统的建设和使用,要求教师多使用教学系统,并依据自身的使用情况为教学系统的建设和优化提出合理改进意见,从而不断完善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7]。
(二)培养学生的信息化应用意识
教师可借助一定的网络技术形成交互界面,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展开在线学习。与此同时,学生管理系统还要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为其提供个性化教学方案[8]。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学管理工作人员还应依据相关规定,保证和提升信息化环境下教学管理工作的准确性。特别是针对学生管理这一工作环节,教学管理工作人员更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展开全面分析。
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管理模式,要求有关人员掌握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创新和完善教学管理流程,满足教学管理工作需求,让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充分发挥优势。三、注重互动,推进“智慧化”教学管理应用
师生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师生互动被视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信息化的环境下开展更加自由的教学活动,让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9]。此外,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教学活动等评价环节也能够有所创新,从而促进师生之间
相互理解,推动教学质量的切实提高。
教师应具备先进的教学观念,要有意识地将“知识传授者”的角转变为“学习组织者”的角,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良好习惯的培养、教学方法的指导等形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化观念,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更新观念,使其善于和乐于通过互联网渠道获取知识。教师应明确,强调信息化教育管理并不意味着单纯地让学生使用互联网进行学习,而是让学生借助互联网这一渠道进行自我发现、自主思考,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事实上,很多家长存在一个思维误区,认为只有教师讲的内容才是真正的知识,网络上的内容不一定可信。知识是无穷尽的,获取知识的渠道不只有教师讲授。学生和家长应全面理解“教育信息化”这一概念。
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意识和观念,要变被动为主动,用好互联网这一有利渠道积极获取和吸收知识,不断充实自己。
结 语
总之,将信息技术落实于教育教学管理领域,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现阶段,教育信息化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要想真正发挥其优势,学校必须立足本校实际情况,与时俱进,依靠新技术和新的教学管理理念来构建和优化教学管理系统,用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撑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参考文献]
[1] 范福兰.我国教育信息化实证测评与发展战略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2] 徐镇辉,郑东生,沈毅波.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
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11):38-40.
[3] 童娟,张金华.“互联网+”时代继续教育的校企合
作信息化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8(05):134-137.[4] 岳桂宇.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D].合肥:合肥工
业大学,2019.
[5] 曾巍.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治理水平提升[J].教育研
究,2017,38(03):117-120.
[6] 王瑛,贾义敏,张晨婧仔,等.教育信息化管理实践中的
领导力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32(02):13-24.[7] 荣荣,杨现民,陈耀华,等.教育管理信息化新发展:走
向智慧管理[J].中国电化教育,2014(03):30-37.[8] 翟丽华.教育信息技术异化问题研究[D].郑州:郑州
大学,2013.
[9] 陈耀华.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力的中国路径及优化发
展[J].中国电化教育,2020(12):99-104.
作者简介:上官培杰(1978.8-),男,福建安溪人,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学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