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xiān
①<;形>次序或时间在前的。《<;指南录>后序》:“舟与哨相后~,几邂逅死。”
【又】<;形意动>以……为先;放在前面。《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②<;动>走在前面;向前走。《国殇》:“矢交坠兮士争~。”
③<;名>先导;前驱;表率。《五人墓碑记》:“吾社之行为士之~者,为之声义。”
④<;动>抢先;先做。《教战守策》:“战者,必然之势也,不~于我,则~于彼。”
⑤<;形>从前的;过去的。《孔雀东南飞》:“果不如~愿,又非君所详。”
⑥<;形>对已经死去的尊长或祖先的尊。《出师表》:“~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⑦<;名>祖先。《史记·蒙恬列传》:“蒙恬者,其~齐人也。”
⑧<;名>前辈。《送东阳马生序》:“尝趋百里外从乡之~达执经叩问。”
⑨<;副>指事情.行为发生之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苦其收志。”
(2)课:kè
①<;动>按一定的标准试验,考核。《管子·七法》:“成器不~不用,不试不藏。”
②<;动>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南齐书·武帝纪》:“宜严~农桑。”
【引】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学习或教授。白居易《与元九书》:“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赋,夜~书。”
③<;动>按规定的数额和时间征收赋税。《宋书·孝武帝本纪》:“是岁,始~南徐州侨民租。”【又】<;名>赋税。鲍照《拟古》:“岁暮井赋讫,程~相追寻。”
(3)秩:zhì
①<;名>官吏的俸禄。《荀子·王霸》:“重其官~。”
【引】官吏的品级第次。《汉书·赵广汉传》:“贬~一等。”
②<;名>次序。《汉书?谷永传》:“贱者咸得~进。”
③<;名>常态。《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是曰既醉,不知其~。”
④<;量>白居易《思旧》:“已开第七~。”
(4)逸:yì
①<;动>马脱僵奔跑。《柳毅传》:“鸟起马惊,疾~道左。”
②<;动>释放。《左传?成公十六年》:“乃~楚囚。”
③<;形>安闲;安逸。《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④<;形>放荡。《柳毅传》:“而夫婿乐~,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
⑤<;形>超过一般的。《孙雀东南飞》:“云有第五郎,娇~未有婚。”
⑥<;动>通“佚”。散失;亡夫。柳宗元《武功县丞厅壁记》:“壁坏文~。”
【逸才】才能在常人之上的人。【逸民】避世隐居的人。【逸】超。
【逸兴】豪迈的兴致。【逸遊】纵情遊乐。。
(5)禁:jìn
①<;动>禁止;制止。《训俭示康》:“居位者虽不能~,忍助之乎?”
②<;名>禁令;不准做什么的法规。《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
③<;名>宫禁;皇帝居住的活动的地方。《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常居~中。”
④<;动>监禁;关押。《魏书·高阳王雍传》:“别房幽~,不得干豫内政。”
⑤<;名>监狱;牢房。《狱中杂记》:“而狱中为老监者四,监五室,~卒居中央。”
jīn
<;动>堪;经受得起;承受得住。《登楼赋》:“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
《与妻书》:“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失吾之悲。”。
(6)对:duì
①<;动>回答。多用于下对上的回答或对话。《庄暴见孟子》:“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也。”《曹刿论战》:“既克,公问其故。~曰:‘夫战,勇气也。’”
②<;动>并着;向着。《梦游天姥吟留别》:“~此欲倒东南倾。”《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③<;动>敌对;对立。《三国志·诸葛亮传》:“而所与~敌,或值人杰。”
④<;名>配偶。《后汉书·梁鸿传》:“择~不嫁。”
⑤<;名>对偶的词句。如“对联”.“对句”。
【对薄】受审问。薄,狱辞的文书,相当于现在的诉状。古代审讯时,依据状文核对事实,故称对薄。
【对策】⒈古代科举考试取士的一种方法。用政治.经义等设问写在简策上,让应考者对答。明清时在殿试时进行。⒉对付的策略或办法。
(7)如:rú
①<;动>往;到……去。《涉江》:“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
②<;动>依照;遵从。《中山狼传》:“先生~其指,内狼于囊。”
③<;动>顺;符合。《赤壁之战》:“邂逅不~意,便还就孤。”
④<;动>像;如同。《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车盖。”
⑤<;动>及;比得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地利。”
⑥<;动>用于短语“如……何”中,表示“对待……怎么办”.“把……怎么办”。《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何?”
⑦<;副>不如;应该。《子鱼论战》:“若爱重伤,则~勿伤。”
⑧<;连>如果;假如。《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相问。”
⑨<;连>或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安见方六七十,~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⑩<;连>至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其礼乐,以俟君子。”
⑾词缀。用于形容词后,表示“……的样子”,也可不译。韩愈《答李翊书》:“仁义之人,其言蔼~也。
(8)檄:xí
<;名>檄文;古代官府用来晓谕.声讨.征召等的公文。《<;指南录>后序》:“到高邮,制府~下,几以捕系死。”
(9)中:zhōng
①<;名>内;里。《狼》:“一屠晚归,担~肉尽。”
②<;名>中间;内部。《石钟山记》:“有大石当~流。”
③<;形>半;一半。《乐羊子妻》:“若~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④<;形>中等;不高,不低。《邹忌讽齐王纳谏》:“上书谏寡人者,受~赏。”
⑤<;名>内心。《史记·韩安国列传》:“深~隐厚。”
⑥<;名>中国。《图画》:“图画之设彩者,用水彩,~外所同也。”
zhòng
①<;动>符合。《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规。”
②<;动>射中。《卖油翁》:“见其矢十~八九。”
③<;动>击中。《荆轲刺秦王》:“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
④<;动>考中。《范时中举》:“你恭喜~了举人。”
⑤<;动>猜中。《醉翁亭记》:“射者~,弈者胜。”
⑥<;动>中伤。《书博鸡者事》:“臧怒,欲~守法。”
【中肠】内心。【中人】⒈平常人。⒉朝中公卿大臣。⒊指宦官;太监。⒋宫女。
【中节】适度。【中式】⒈科举考试被录取。⒉符合规格。。
(10)诬:wū
①<;动>用谎言欺骗。《孟子·滕文公》:“是邪说~民。”
②<;动>诬陷;诬蔑。《书博鸡者事》:“会袁有豪民尝受守杖,知者意嗛守,即~守纳己赇。”
(11)掾:掾yuàn
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掾史。掾吏。掾属。掾佐。
(12)工:gōng
①<;名>工匠.手工业者。《荆轲刺秦王》:“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以药淬之。”《师说》:“巫医乐师百~之人,不耻相师。”《石钟山记》:“而渔~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②<;名>纺织.刺绣.雕刻等手工艺方而的工作。《管子·问篇》:“处女操~事者几何人?”
③<;名>乐工;乐人。《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使~为之歌《周南》.《召南》。”
④<;形>精;精巧。《扬州慢》:“纵豆蔻词~,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⑤<;动>善于;擅长。《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江南弟子,最~轻薄。”《图画》:“善画者多~书而能诗。”《大铁椎传》:“宋,怀庆青华镇人,~技击。”
⑥<;名>官吏。《尚书·益稷》:“百~熙哉。”
⑦<;名>通“功”。功效。《韩非子·五蠹》:“此言多资之易为~也。”
(13)僭:jiàn
①<;动>超越身分,冒用在上者的职权、名义行事
诸侯僭于天子。——《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
指南录②<;动>僭越(超出本分行事);僭拟(超越本分,自比于居上位者);
僭居(超越身分而窃居);僭位(越分窃据上位)
(14)孤:gū
①<;名>幼年丧父的孩子。《祭十二郎文》:“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与汝之乳母。”
②<;形>孤独;单独。《归去来兮辞》:“景翳翳以将入,抚~松而盘桓。”《陈情表》:“祖母刘悯臣~弱。”
③<;名>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殽之战》:“~违蹇叔,以辱二三子。”《赤壁之战》:“诸人持议,甚失~望。”
④<;动>辜负。《汉书·袁敞书》:“臣~恩负义。”
(15)贷:dài
①<;动>借;借出;借入。王符《潜夫论·忠贵》:“宁积粟腐仓而不忍~人一斗。”《庄周家贫》:“庄
周家贫,故往~粟于监河侯。”
②<;动>宽恕;宽免。《书博鸡者事》:“汝罪宜死,今姑~汝。”《后汉书·袁安传》:“示中国优~,而使边人得宁。”
(16)狱:yù
①<;名>官司;案件。《曹刿论战》:“小大之~,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名>监狱。《狱中杂记》:“余在刑部~,见死而由窦出者,日三四人。”
③<;名>罪状。《狱中杂记》:“法应立决,~具矣。”
(17)白:bái
①<;名>白。《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质而黑章。”
②<;形>纯洁;干净。《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在人问。”
③<;形>明亮;光明。《赤壁则》:“相与枕藉手舟中,不知东方之既~。”
④<;形>清楚;明白。《荀子·天论》:“功名不~。”《书搏鸡者事》:“然使君冤未~,犹无益也。”
⑤<;形>真诚;坦白。《庄子·天地》:“机心存于胸中,则纯~不各。”
⑥<;动>禀告;陈述。《孔雀东南飞》:“便可~公姥,及时相遣归。”
⑦<;副>单单;只是。《红楼梦》:“要是~来逛逛呢便罢。”
⑧<;名>指罚酒用的酒杯,也泛指酒杯。左思《吴都赋》:“飞觞举~。”
【白衣】1.白的衣。杜甫《可叹》:“天上浮云如~,斯须改变如苍狗。”
2.古代无功名的人的代称,犹言“平民”,“老百姓”。《后汉书·崔骃传》:“以为不宜与~会。”
3.古代替官府办事的小官吏。《汉书·龚胜传》:“闻之~,戒君勿言也。”
(18)与:yǔ
①<;动>给予。《鸿门宴》:“则~一生彘肩。”
②<;动>结交;交好。《六国论》:“~嬴而不助五国也。”
③<;名>朋友;同类者。《原毁》:“其应者,必其人之~也。”
④<;动>通“举”。整个;都。《涉江》:“~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⑤<;连>和。《愚公移山》:“吾~汝毕力平险。”
⑥<;介>介绍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方,相当于“跟”.“同”等。《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