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刻舟求剑的故事
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身带着的剑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船上的人都大叫:“剑掉进水里了!”
这个楚国人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然后回头对大家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众人疑惑不解地望着那个刀刻的印记。有人催促他说:“快下水去剑呀!”
刻舟求剑故事楚国人说:“慌什么,我有记号呢。”
船继续前行,又有人催他说:“再不下去剑,这船越走越远,当心不回来了。”
楚国人依旧自信地说:“不用急,不用急,记号刻在那儿呢。”
直至船行到岸边停下后,这个楚国人才顺着他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剑。可是,他怎么能得到呢。船上刻的那个记号是表示这个楚国人的剑落水瞬间在江水中所处的位置。掉进江里的剑是不会随着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记号却在不停地前进。等到船行至岸边,船舷上的记号与水中剑的位置早已风马牛不相及了。这个楚国人用上述办法去他的剑,不是太糊涂了吗?
他在岸边船下的水中,白费了好大一阵工夫,结果毫无
所获,还招来了众人的讥笑。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必然要犯脱离实际的主观唯心主义错误。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注释
.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其--他的,代词。
.自--从。
.坠--掉,落。
.于--在,到。
.遽--立刻,急忙,马上。
.契--用刀刻。
.是--指示代词,这儿。
0.吾--我的。
1.之--结构助词,不译。
.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3.其--他,代词。
.者--……的地方。
.求--。
.之--剑,代词。
.矣--了。
.而--但是。
.若--像。
0.此--这样。
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寓言故事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
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得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