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他人,反思自己 
几天来我详细观看了各位老师的授课视频,他们的授课水平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六位老师的授课各具特,亮点纷呈,看了让人耳目一新,几位老师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构思巧妙,思路清晰,层层递进,由浅入深,一气呵成,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理解掌握,又能调动起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我深深感受到老师精湛的教学知识和丰富的文化素养。老师不仅对教材把握精准,也充分研究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下是我个人在本次观课过程中的一些感受。
一、总体评价:
   首先,观摩的几位老师的课可以说是各有特,精彩纷呈:首先,他们既注重地理课的课程性质,又能注重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其次,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主要体现在有趣的导入、贴近生活的教学等教学环节;最后,是教师的专业素质都很高,注重时事,能把课本知识活学活用,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觉得地理课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充满快乐和激情;充满神秘与探索。
二、主要优点:
1、展示个性,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教学中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那么就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要从学生身边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也许曾经在学生身上发生的情境,才能有共鸣和求知欲。比如:鲁法香老师《亚洲、欧洲的地形》的导入中使用了播放歌曲《亚洲雄风》,这是学生们都会唱的,这个视频一下子把师生融入了课堂,使学生很容易了解亚洲的地形,这些环节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愉快,学习知识轻松。吕新美老师《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的课中,用到了“小调查”,用学生身边的实例,用直观感受,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反思自己   2、激发活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在这六节课的授课过程中,各位老师都不同程度的运用了信息技术、图片、视频等激发兴趣、引发质疑,既辅助了教学,又丰富了课堂。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六位老师均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策略,实施分层次教学,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收获。 
   3、活学活用地图,体现新课程理念。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教学中老师们利用课件,使地图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如在讲印度时,老师利用“帮图说话”这一环节,让学生掌握印度的位置、国家、地形、河流等知识点,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还让学生将知识点落实在地图上,做到了图文结合,学生印象深刻,读图分析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教学建议:
个别教师放不开手。老师讲的太多,课堂上能够独立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寥寥几个,多数情况是教师引导,全班集体附和,这种情况容易造成多数同学没有集中精力听课思考,而是滥竽充数,而教师也不能够及时发现,一堂课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就浪费了。教师要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探究等方式得出结论。
在以后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我决定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待继续完善。
1.顾得全面,直击课程标准要求。
在教学中,深入研究教学课程标准,了解课程目标,做到每一个知识点与课程目标接轨。
2.懂得专业,体现地理学科特。
在地理课堂上,地理教师要拥有扎实的基本功,深厚的地理专业知识,运用精练、准确的地理语言,引导学生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等等。
3.巧用多媒体,突出导学案实效性。
   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杜静老师准备的导学案内容充实,增加了课堂的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课件设计精巧,导学案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令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