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致辞6篇
    (篇一)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同学们:
    在不平凡的**年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相聚在这里共迎**学校10周年华诞,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街道办向**学校和**学校的全体老师、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学校的10年是不平凡的10年,学校原来的办学条件比较简陋、教学质量一般,整个学校也只有几百人的规模;10年过去了,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学校的管理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本届行政班子上任以来,全校师生在刘志红校长的带领下励精图治、埋头苦干,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上学期学校顺利通过了宝安区一级学校的评估,家长对学校的认可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余人的规模就是最好的证明。可以肯定地说,目前的**学校是振兴历史上的最好时期。
    就整体而言,民办学校的发展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各种挑战接踵而来,招生政策对民办学校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世界经济危机的不断深化也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招生和发展,这就需要我们继续改善办学条件,练好内功,以我们的质量和特去面对挑战。
    对一所学校而言10年还很短暂,我们应该立足于50年、100年来做好今天的每一项工作,
到那时候我相信学校会取得更多的成绩、有更大的发展。
    曾经的辉煌属于过去,明天的绚丽需要今天加倍的努力。希望**学校的全体师生勇于面对现实,克服困难、再展宏图、再创佳绩。今天多美好,明天更灿烂!
    谢谢大家!
    (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家长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在这腊梅吐香,茶花绽放的冬季,我们蚌五小广大师生激情高涨,其乐融融,在这里隆重集会,共同庆祝五小建校50周年。这不仅是五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也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喜事!在此,我谨代表蚌五小广大师生向五小50年华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五小创建与教育教学工作做出贡献的各位老师、同学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和支持五小教育发展的区委、区政府、教体局领导、兄弟学校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1964年,**市**第五小学正式成立,50年光辉历程,50年英才辈出。50年来,五小在艰苦创业中成长,在励精图治中壮大。学校在“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引领下,以“质量
立校,科研新校,特强校,文化润校”为办学理念,以“一刊四节 幸福五小”为办学策略,以“激发兴趣,培养习惯,面向未来,奠基人生”为核心价值观。50年耕耘结成硕果累累。50年书香积淀人文底蕴,我们欣喜的看到校容校貌的改变,教育质量的提升,教育成果的引人注目。蚌五小在芳争艳的教育界亮出了自己的光华,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先后荣获了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新课程改革先进校”、全国校园足球布局校、安徽省家教名校、安徽省未成年人保护示范校、安徽省科技教育创新先进单位、安徽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示范点、**市特小学、**市平安校园、**市绿学校、**市花园式单位、**市语言文字示范校、**市体育艺术2+1示范校、**市卫生先进单位、**市疾病防控先进单位、**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市素质教育示范校、今年科技创新成绩尤为突出,信息技术比赛学生获省一等奖、全国网络机器人野外生存赛全国二等奖、学生科技实践活动连续四年获全国二等奖、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上周为五小50年校庆送上厚重的贺礼那就是:蚌五小获得全国科技教育先进单位,安徽省唯一一家。
    块块奖牌,犹如一曲悠扬而动人的赞歌和着那些渐行渐远的往事,和着逝者如斯的时光定格在蚌五小,成为永恒。块块奖牌源自于五小人凝心聚力,顽强拼搏和坚持不懈地探索
和追求。追求的道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老师们,我们要以满足人们众享受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为第一要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断提升办学品味,抓管理,要质量,出名师,育名生,进一步打造既有实力,又有特的名校。同学们,你们要珍惜今天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将来用丰厚的知识汇报社会。今天“你为五小骄傲,明天五小以你为荣”。无限风光在险峰,未来道路山高水长,愿五小在创造中延伸,在创造中升华。
    岁月铸就辉煌,历史昭示未来。我们相信,在区委、区政府、区教体局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蚌五小一定会发展得更大更强,教育事业一定会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篇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是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庆祝建院十周年的日子,我代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送上一句祝福:生日快乐!
    这一句祝福的背后,是我们两家学院难解的缘分、深深的情谊。**年至**年间,包括丁淦
林先生、童兵先生在内的多位复旦资深教授来到咸阳,为西藏民院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开设学术讲座,传道授业。更多的复旦中青年教师以多种方式参与到民院新闻传播教育工作中。我本人就是其中一员。经历了**年一整年的援教工作,我与其他复旦同仁一样,深切感受到了民院老师们的热情、敬业,感受到了同学们的质朴、真诚,也为他们的多才多艺所折服。与此同时,我也加深了对西藏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这些,都是我永生难忘的宝贵财富。就在本月初,在得到这个庆祝活动消息之前,我发表的一篇专栏文章恰好讲述了援教工作中的一段奇幻经历——**年8月下旬,在结束了西藏考察学习之后,我从拉萨乘坐公共汽车,辗转三省两区,历经三天两夜,赶在开学前回到咸阳。
    那时候,这里的新闻传播教育与当时的高原交通一样,基础相当薄弱。而今天,青藏铁路已经开通运营多年,西藏的发展越来越好。在今天,重新回到这里,我看到的一所专业门类多样、办学特鲜明、整体实力迅速增强的新闻传播专业教育机构。我也了解到,越来越多的专业教师已经在这里成长起来,教学水平与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更有越来越多的优秀毕业生走向社会,成为区内外新闻出版、文化影视、宣传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为此,我和你们一样感到自豪,复旦新闻学院也因为民大新闻传播学院取得的成就而感到荣耀。借此机会,我也要向人民大学、陕西师大、西北大学等兄弟院校新闻专业教师的援
教付出表示敬意。
    建院十年,是民大新闻传播教育的一个新起点。同样在这一段时期,复旦新闻学院也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我们同在一个信息时代、网络社会,朝着同样的教育发展目标奋进。让我们两家学院进一步加强合作,进一步互联互通、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谱写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多彩篇章!
    最后,再次衷心祝愿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更上一层楼!
    谢谢!
    (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系友、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是**大学哲学系50岁生日,也是系友们欢聚的节日。在这里,我代表哲学社会学院全体师生,向各位来宾和系友表示诚挚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刚才,**同志宣读了我们的老系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同志的贺信;贺来教授宣读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兄弟院校和系友们的贺信、贺电。这些饱含深情的贺信、贺电,表达了他们的美好祝愿和热切的期待,这既使我们倍感亲切,也引发了我们对吉大哲学系的回顾与展望。
毕业致辞
    从1958到**,**大学哲学系已经走过50年的风雨历程;从1978到**,我个人在吉大哲学系学习和工作也整整30年了。回顾这50年和30年,真是感慨万千。近日,我们正在召开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全国哲学系主任联席会,共同回顾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哲学事业的发展历程。许多学者都认为,吉大的哲学系是“有哲学”的哲学系。我认为,这是给予我们的最高的评价和最大的期待。
    什么是“有哲学”的哲学系?“有哲学”的哲学系,就是具有学术传统的哲学系,就是具有学术理念的哲学系,就是具有学术人物的哲学系,就是具有学术影响的哲学系,就是具有学术未来的哲学系。
    我从这五个方面简要地回顾哲学系50年的风雨历程。
    首先,**大学的哲学系,是具有自己的学术传统的哲学系。我们的学术传统,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一是反对教条主义的传统,二是研究基础理论的传统,三是坚持理论创新的传统。从上个世纪创建哲学系,哲学学科的奠基人刘丹岩教授就与高清海、邹化政教授一起,批判地审视前苏联的哲学教科书,反思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开拓了哲学教科书改革的先河,并形成了反对教条主义的学术传统。在反对教条主义的学术研究中,吉大哲学系又形成了研究哲学基础理论的传统。用刘丹岩教授的说法,就是“从根抓起”,
由此形成了哲学观研究、辩证法理论研究和唯物史观研究等主要研究方向。在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吉大哲学系不仅强调面向文本的理论研究,而且强调独立思考的理论创新。这就是高清海教授所倡导的“笨想”的学术传统。在回顾和总结我们的学术传统的时候,我们向自己的学术前辈表示深切的缅怀和崇高的敬意!同时,我们也向长期以来支持哲学学科建设的历届校领导、各职能部门和各兄弟院系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其次,**大学的哲学系,是具有自己的学术理念的哲学系。20世纪80年代,高清海教授就提出,哲学是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哲学的奥秘在于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就在于,它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去回答全部哲学问题,从而把哲学从解释世界的哲学变革为改变世界的哲学。50多年来,高先生矢志不渝地致力于哲学的理论创新。他把哲学视为民族之魂,认为哲学标志着一个民族对自身自觉意识所达到的高度和深度,体现着一个民族心智发育和成熟的水准。他从国家、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出发来思考哲学,认为一个国家和民族要站起来,关键在于首先要在思想上站立起来,因此他倡言,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需要有自己的哲学理论。这是先生求索终生的思想箴言,也是先生对我们的思想嘱托。
    哲学是以时代性的内容,民族性的形式和个体性的风格去求索人类性问题,哲学的真正使命不仅仅是反映和表达时代精神,更重要的是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因此,哲学研
究需要:时代精神主题化,现实存在间距化,流行观念陌生化,基本理念概念化;搞哲学的人需要:“高举远慕的心态,慎思明辨的理性,体会真切的情感和洒脱通达的境界”。正是秉持这种哲学理念,我们倡导本科教学要“激发理论兴趣,拓宽理论视野,撞击理论思维,提升理论境界”;培养硕士生要“寻理论资源,发现理论困难,创新理论思路,作出理论论证”;培养博士生要“抓住基础理论,稳定研究方向,坚持独立思考,进行课题研究”。这就是由我们的哲学理念所构成的教学理念。
    第三,**大学的哲学系,是具有学术人物的哲学系。敬畏学术,同敬畏学者是密不可分的。学者是人格化的学术或学术的人格化。在当代中国哲学界,高清海教授的哲学观念变革和哲学体系创新,舒炜光教授的自然辩证法研究和科学哲学研究,邹化政教授的西方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车文博教授的心理哲学特别是弗洛伊德思想研究,张维久教授、赵永茂教授、艾福成教授、蔡英田教授、杨魁森教授和刘福森教授的唯物史观研究,乌恩溥教授和陈庆坤教授的中国哲学研究,顾毓忠教授、张长城教授和刘猷桓教授的自然辩证法研究,邹铁军教授的西方哲学特别是实用主义研究,都取得了学界瞩目的重要的研究成果。曾在**大学哲学系学习或工作过的吴雄丞、赵耀、崔自铎、杜岫石、张守刚、张德信、刘奔、李连科、李敏生、刘培育、郭湛等教授在中国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80年代
以来培养的孟宪忠、邴正、陆杰荣、刘少杰、李景林、邹广文、胡海波、田海平、徐长福、邹诗鹏、马天俊、宋继杰、崔秋锁、樊志辉、应奇、柯小刚等一批吉大哲学学子,已经成为学界耳熟能详的新一代学人,并把吉大的哲学传统融汇到各兄弟院校的学术传统中。在此,我们向生活和工作在国内外的校友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第四,**大学的哲学系,是具有学术影响的哲学系。50年来,我们获得了丰厚的学术资源,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结交了广大的学界朋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的世纪以来,**大学哲学学科获得了一系列的重要学术资源:1981年和1983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技术哲学先后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7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被确定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1994年,**大学哲学学科被确定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年设立哲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年**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被确定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年获得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同年,**大学社会发展理论研究中心被确定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年**大学哲学教学团队被评选为国家级教学团队。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学术传统和丰富的学术资源,为我们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吉大哲学学科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20余篇,在《哲学研究》发表论文70余篇,《新华文摘》全文转载80余篇,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科学认识论》、《西方心理学史》、《人类理解论研究》等一系列重要著作,并获得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1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承担了近百项各类科研项目。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是同全国高校各兄弟院系的鼎力支持密不可分的。在庆祝**大学哲学系建系50周年的时候,我向学界各位同仁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第五,**大学的哲学系,是具有学术未来的哲学系。
    在庆祝吉大哲学系建系50周年的时候,我们最为欣慰的是,一批学术新人在吉大哲学的沃土上成长起来,并成为吉大哲学系的现任教师。他们懂得,选择一种职业,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科学家为人们揭示宇宙的奥秘,艺术家为人们激发生命的活力,政治家为人们开辟生活的方式,哲学家为人们提供真实的思想。学术要求人们“忙别人之所闲,闲别人之所忙”。他们正在以“抑制不住的渴望”而进行自己的哲学研究。我们最为自豪的是,一批又一批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正在茁壮成长。他们在吉大学会了做学问,学会了做人,他们是**大学哲学的未来和希望。在庆祝**大学哲学系成立50周年的时候,我向他们表示最美好的祝愿!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追求真理、正义和更美好的事物是哲学的天命。让我们在**大学这片学术的沃土上,坚守我们的学术传统,创新我们的学术理念,培
育我们的学术人物,拓宽我们的学术影响,造就我们的学术未来,创造**大学哲学系的新的辉煌!
    (篇五)
    尊敬的各位来宾,敬的各位法律界的同仁,尊敬的各位同学:
      今天我特别荣幸,受**教授(会长)的委托,在这个隆重而庄严的场合发言,代表胶东法律人联谊会,对烟台大学法学院成立三十周年表达衷心和热烈的祝贺!
    烟台大学法学院的三十周年庆典是我国法律教育界的一件盛事,更是五湖四海的胶东法律人至感欣喜的大事件。古人说“三十年为一世”,三十年的生日,正是我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重要时刻。
    我个人在三十六年前离开家乡,远赴重庆,开始了自己的法律人生涯。那时候放眼整个烟台地区,只有两所大学,一个是现在已更名为鲁东大学的烟台师范专科学校和莱阳农学院。烟台具有相当发达的中学教育,但高等教育资源却是如此贫乏,以致于结束恢复高考之后成千上万的上榜者不得不远走他乡,接受深造。记得1978年**省考取西南政法学院的十七名法科新生中,烟台一地就占了九名。第二年更极端,据1979年考入西南政法,现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的王人博教授告诉我,他们那一年的**籍新生中,只有一位不是烟
台人!
    从这个背景看,我们可以知道,三十年前烟台大学及烟大法律系的建立是多么重要的一个里程碑。我们的家乡终于有了一所高规格的综合性大学,它的意义绝对不仅仅限于给本地莘莘学子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空间,更具深远影响的是,烟台大学拓宽了本地人的知识视野,提升了这个地方的整体文化品位,来自祖国各地的学子们带来了文化的多元性,同时让我们的家乡越来越具有国际化的品格。还有,大学校园里风采各异的教授们更构成了这片古老土地上的一道靓丽的人文风景!
    各位嘉宾,各位老师和同学们,我们说由于烟台大学的创办和发展使得本地区走向国际化,重要的原因正在于这里良好的法律教育。中国近代以来的法律教育属于外来学问,在法学课堂上,即便我们使用的是中文,但是那些名词、规则以及基本理论却大多来源于古罗马、近代欧陆以及盎格鲁·萨克逊诸民族的文化创造和历史经验,因此,法学本质上就是一个开放的和世界性的学科。由于初创时既由北大参与规划与实际操作,烟台大学的法律教育一开始就具有高起点、宽眼界和远大追求的特点。在历任主持者和教师体的共同努力下,法学院不断地强化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们能接受最前沿的法学理论和实务技能的培养,使得这里的毕业生与那些在大都市接受教育者相比毫不逊。一届又一
届的烟大法律人为法治建设而拼搏,为烟台大学而争光,作为胶东法律人联谊会的代表,我有义务向所有筚路蓝缕的创业者,向所有为烟大法学付出艰巨努力争得大学荣光的教师和管理者们表达我的崇高敬意!
    女士们、先生们,在烟台大学三十年生日的时候,我不禁想起法律教育领域那些比我们资历更老的机构,例如最早开启法律高等教育的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作为史上第一所近代型大学,也是创办伊始就以法律教育见长的大学,再过六十多年,它就该举行千年校庆了。与波罗尼亚、牛津、巴黎等前辈相比,烟大法学还是太过年轻。不过,年轻意味着较少历史包袱,意味着蓬勃向上的朝气,意味着或许更为远大的前程。烟台地处孔孟之乡,又面朝大海,是开埠最早的北方城市之一,是中国第一所大学——登州文会馆的诞生地,1910年这里走出了中国第一个在哈佛法学院接受完整法律教育,归国后任教于北京大学的张福运先生。今天,我们又处在一个法治的正当性得到不断强化的时代。在场的各位都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烟台大学法学院将会在前人传统,前三十年的雄厚基础上更上层楼,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在这个过程中,七年前创办于烟台大学的胶东法律人联谊会,也将与烟台大学法学院风雨同舟,携手前行,在共同推进国家法治进程,提升法律教育水准的同时,书写我们胶东
法律人新的更具光彩的历史篇章!
    谢谢大家!
    (篇六)
    大家上午好!金秋十月,硕果飘香;贤毕至,少长咸集。在这个收获的美好时节,我们迎来了**中学建校90周年的大喜日子。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向**中学全体师生、教职员工和广大校友,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领导、嘉宾,远道而来的朋友表示热忱的欢迎!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教育,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特别是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坛辛勤耕耘的老师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世事沧桑,弦歌不辍;鸿庠承运,薪火相传。90年前,在新旧交替的历史大变革中,先贤们筚路蓝缕,筹建成立了**中学。九十年来,时序更替,梦想前行,虽然学校几易其址,但**中学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秉承先进的办学理念,播撒知识,传承文明,教泽长流,英才辈出,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他们中有取得卓越成就的专家学者,有在政府部门担任要职的领导干部,有商海弄潮的经济人士,还有在各行各业为家乡发展默默奉献的劳动者。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这些年来,**中学深化教育改革,探索办学新路,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中学今天的辉煌,是全体师生接力奋进、共同拼搏的结果,也是广大校友、社会贤达情系桑梓、矢志助学的结果,也是我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的结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读书种子”的故乡,素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过去十年,在教育方面的投入超过100亿元,有力保障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高中段入学率、高考成绩年年迈上新台阶。教育事业的发展,又反过来助推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呈现好的态势、好的趋势、好的气势,全国百强县排名节节攀升,先后获得国家生态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多个国家级荣誉。
    忆往昔,思绪万千;看今朝,激情满怀;望将来,任重道远。“十三五”,县委县政府提出,要大力弘扬“大气、正气、硬气、和气”的“四气”精神;要把**建设成为政治生态好、经济生态好、自然生态好、社会生态好的“四好”示范区;要着力打造工作在**最有成就感、生活在**最有幸福感、居住在**最有安全感、谈论起**最有自豪感的“四感”城市。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全县上下一起努力,需要教育系统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中学作为全县教育改
革发展的排头兵,更要积极作为、做好表率,为**实现跨越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我们由衷希望,**中学以九十周年为新起点,秉承“求实、求是、求精”的教风和学风,坚持以“读书种子,品质公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责任与自主”的育人模式,牢牢根植于教育发展的时代命题和现实土壤,与时俱进,厚积薄发,努力建设具有国际视野的特示范学校,打造成为全省一流、全国有影响力的“百年名校”。
    我们由衷希望,在学校这个最具人文精神的地方,老师的一撇和学生的一捺,共同写好并竖起这个大写的“人”。每一位老师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少一点急于求成的功利,多一些静待花开的耐心,用智慧和汗水浸润一个个心灵,换得满园桃李芬芳。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我们更希望,每一位同学都珍惜年华、志存高远,身体力行“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的校誓,从小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家国情怀,以建设国家、造福桑梓为己任,奋发向上,德才并进,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们还希望,社会各界一如既往支持**教育事业,各位校友继续关心关注母校发展,同心协力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增光添彩。有空,常回家看看。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友、各位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衷心祝愿同学们,学业有成、鹏程万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