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迢迢牵牛星》与秦观《鹊桥仙》阅读答案对比
赏析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搬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严禁语。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见,便大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就是何疑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请从思想内容方面谈谈这两首诗词的异同点。
2、以下对这两首诗认知不恰当的两项就是
a、《迢迢牵牛星》一诗大量使用叠字,对人物进行刻画,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性和音
乐性。如“皎皎”突出星的光辉,使人联想到“河汉女”娇艳的容颜;“纤纤”极言女主
人公的纤弱体质,使人联想到女主人公的弱不禁风。
b、“纤纤擢素手,札札搬机杼”既写下女主人公高超的缝纫技能,也表明了她美丽
动人的姿容。她本就是一位缝纫能手,可是现在却“终日未成章,泣涕零如雨”。这四句,描绘女主人公因思念心上人而有心缝纫的场景,刻画女主人公内心的忧愁。
c、《迢迢牵牛星》通篇使用了比兴手法,明写神话故事,暗写现实生活,以委婉曲
折的手法,抒发闺妇的感伤情怀,每一句都不涉及自己的情事,其实处处都是写自己的感受。
d、“两情若就是何疑时”二句对男女主人公诚挚深情的嘉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
又何必听任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并使全词升华至代莱思
想高度。
e、《迢迢牵牛星》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而秦观的《鹊桥仙》则运用了抒情与议
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没有描写,但后者的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写得自然流
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参考答案
1、(1)同:两首诗都取材于“牛郎织女”这一美丽的传说,都形象地表现了这一爱
情故事,使其得以世代流传。
(2)异:《迢迢牵牛星》刻画了一位蕴含往昔的少妇形象,抒发的就是忧愁伤感之情。(全诗筹钱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距、严禁相逢的故事,抒写了因爱情遭挫折
而痛苦伤感的心情。)
《鹊桥仙》不是停留在抒发愁苦哀怨、离愁别恨上,而是歌颂真挚而忠贞的爱情,立
意新颖,境界高绝。
2、ae〔a“纤纤”极言手的细长美艳,并使人M18x至她柔情的体态和气质;e《鹊桥仙》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4分后)
《迢迢牵牛星》《鹊桥仙》对比赏析
一、从思想内容方面去比较赏析
《迢迢牵牛星》塑造了一位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表达的是愁苦哀怨之情。开头两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写出了牵牛和织女夫妇相距之遥远。然后,“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四句正面描写织女美丽勤劳的形象和她的悲痛
情怀。接下来的“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又写织女的内心独白,那阻隔了他们夫妇
的银河既清且浅,相去也并不甚远,却偏偏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因此,当织女回眸河汉时,强烈的相思再也无法抑制,情感达到了高潮。“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两句
生动地写出了凝视对岸、悄然无语、外表极平静而内心极凄苦的思妇形象,“此时无声胜
有声”,令人回味无穷。
而秦观的《鹊桥仙》则一前人俗套,自出机杼。不是逗留在抒写忧愁伤感、往昔
别怨上,而是颂扬真诚而忠贞的爱情,立意多样,境界低绝。上片写下聚会。“纤云弄巧”两句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聚会图形气氛。“银汉”句写下牛郎织女渡河前往可以大力推
进情节。“金风玉露”两句由描述变为议论,抒发作者的爱情理想:他们虽然难得见面,
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这岂不远远比不上尘世间那些长相相爱却貌合神离的夫妻?整体
表现出来作者对当时社会上那些朝欢暮乐、日日相爱而实际并并无真实感情的薄情男女的
深信不疑。下片写下初恋。“柔情似水”,形容牛郎织女爱恋之情,有如天河中悠悠的流水。“佳期例如梦”,既带出了欢会的较长时间,又真实地阐明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例
如梦似幻的心境。“忍顾鹊桥归路”,写下牛郎织女临行前的憧憬与伤感。“两情若就是”二句就是对牛郎织女深情的嘉勉,颂扬的就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
二、从艺术特方面来比较赏析
《迢迢牵牛星》全诗以叠音词入诗,以描绘居多,情景交融,声情并茂。“迢迢”,
写下距离之离;“皎皎”,写下星光之暗,并使人产生一种夜空社会各界、星光灿烂的视
觉体会。然后,诗人将视线安远至织女星上。由离而近,先人后物。“纤纤”状素手之修
成美,“札札”状缝纫之拥挤,一状形,一飞白声。“纤纤”和“札札”,形声生情。
“盈盈”写下水之物貌;“脉脉”写下人之情貌,水貌和情貌都很漂亮。可是一水之隔,
却“严禁语”,就可以含情脉脉,隔河相望。景情并生,伤感动人。
《鹊桥仙》则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词人以飞逝的流星比喻织女手中的金梭。勤劳而手巧的织女无止无休地织着彩霞云锦,而
自己却终生孤寂。这里是写景,也是抒情。“迢迢”说明牛郎织女相距之远,同时也极尽
摹写二人相思之苦。而“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是作者有感而发的议论。作
者把难得的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主
人公纯洁高尚的心灵和不为邪恶势力所屈服、爱情真挚而专一的道德情操。这一慨叹,使
得词的格调清奇而高绝。词的下片,以“柔情似水”开惜别之端,把情人相会时的那种情意,比作悠悠无声的流水,让人格外感到爱情的温柔、缱绻。然而,这一夕的佳期竟然像
梦幻一样倏忽而逝,牛郎织女就更加感到割爱的痛苦。接着,作者又以“忍顾鹊桥归路”
将情感进一步深化。一个“忍”字把他们那种悲痛欲绝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作者
以高尚的精神境界,迸发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千古名句。这是全词
的“点睛”之笔,而这字字珠玑的警策之语,正是这首词历久不衰的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迢迢牵牛星》和《鹊桥仙》同就是取材于“牛郎织女”这一美丽的传说,虽立意相同,表现手法也各具特,却都形象地整体表现了这一爱情故事,并使其以求世
鹊桥仙古诗代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