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诗赏析————友如作画须求淡
人类社会的历史,说到底是人的活动的历史。在人类的活动中无非分两类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总是要接触、要联系、要交往。其中相知相识、亲和反目、聚散离合的事经常发生。
孔子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儒家还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德不孤,必有邻。”“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要做好人,须寻好友。
“友者,俭岁之粱肉,寒岁之纤纩也。”渴望真挚的友情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情感追求。早在《诗经》中就有歌唱友情的诗篇。《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声?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诗歌用比兴的手法反映人类渴望交友的普遍心理。主要笔墨集中在鸟儿从幽深的山谷飞落到高大的乔木上,嘤嘤欢唱,呼朋引伴。鸟儿尚且渴望友情,人类更是盼望广交良友以倾诉衷肠。《伐木》篇也因此成为表现友情的典故。
宋朝诗人张拭在《丽泽》中写道:“长吟《伐木》篇,伫立以望子。日暮飞鸟归,门前长春水。”首句用典(常常吟咏《伐木》篇),次句叙事(说自己久久伫立以待朋友的到来),第三句以景衬情(用日暮友情诗
飞鸟归巢来衬托盼望的友人却不见踪影),最后以景结情(只见门前春水不断上涨,碧波荡漾,内心涌起的愁情如春水般动荡不息,不直接言愁而愁情袅袅,不绝如缕)。
屈原在《九歌少司命》中说:“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本不是友情诗,也没有送别意,但一句“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的确成为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友情的绝唱。
真正的友情是经得起时间这块试金石检验的。中国传统友谊向来就提倡不以盛衰改节、不以存亡易心。庄子云:“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战国策》载:“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交者,华落而爱渝。”这充分说明友情应以纯洁、无私、利他、忘我、恒久、真诚为根基和内涵。汉代有诗为证:“采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结友莫羞贫,羞贫交不成。”三国孔明在《交论》中说得更绝:“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真哉斯言!善哉斯道!美哉斯人!
君不见阮籍诗云:“人情有感慨,荡漾焉能排。挥涕怀哀伤,辛酸谁语哉?”
君不见王勃说:“林塘风月赏,还待故人来。”
我曾读孟浩然“衡门犹未掩,伫立待夫君”诗句,深味简陋之门何须关掩,盼友之心只能伫立。
我亦读喻凫“一泓秋水一轮月,今夜故人来不来”诗句,服膺将等待之焦急融于如画之美景。
至于天才诗人李杜,更是把友情演绎到至纯至真至性。“情人道来竟不来,何人共醉新丰酒。”“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真可谓“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杨边。”其间充盈着欢乐的歌唱、温暖的人性,唱的是人生的美好、生命的光辉。
有感于古人友情诗作,吾辈当坚信友如作画须求淡,无论是西出阳关,还是东渡扶桑,我们都应努力做到“一片冰心在玉壶”,再精心诠释古摔琴、谱写今三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