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读书,读好书》教案
《好读书,读好书》教案1
  【教学重点】
  通过有指导的阅读活动,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获得审美体验,写作关于读书的作文。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自主组织活动,以多种方式交流展示读书体会,提高读书水平。
  一、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次活动课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热情参与,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读书心得的交流和展示。
  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利用多媒体)。
  2、合作法──拓展资料,交流心得。
  3、演示法──个别展示,丰富体验。
  其中,演示法是本课最主要的方法。在课前大量资料积累准备的前提下,让学生以丰富的形式进行交流展示,来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
  课标要求,在初中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我们更多的时候是重视引导
学生阅读名著,侧重经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怎样使学生在平日学习任务重的情况下还能保持一种持续的阅读习惯,我选择了向学生推荐阅读刊物《读者》,并把它迁移到课堂上,其目的在于不仅要亲近文学大师,还要拓展视野,走近温情的生活。此种阅读习惯已经保持两年,借本次综合性学习“好读书,读好书”之东风,我把本课定位于《读者》交流课,力求让学生在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中对读书有更深刻的认识。
  2、学力培养: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会学生发现真理。”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3、指导方法:
  课前积累和准备是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每一次读书活动,我有序的指导学生:
  ⑴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谈读书教案
  ⑵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⑶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⑷悬念法──带着问题,积极思考。
  ⑸感悟法──撷取要点,阐发感受。
  4、同时也注意指导训练学生:
  ⑴学写读后感。
  ⑵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思路
  1、课前准备:
  ⑴确定选题:
  请学生从《读者》杂志中精选出深受喜爱的六个栏目,并分别拟题。
  “文苑”──人间的诗意;
  “原创精品”──心灵的日出;
  “书摘”──文学的影像;
  “人物”──历史的脊骨;;
  “人生”──成长的岁月;
  “话题”──人类的声音。
  拟题的过程也是一个陶冶文学情趣的过程。
  ⑵小组分工:
  ①组织全班学生分成六大组,每组选出一名负责的同学。
  ②抽签决定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栏目的收集整理工作。
  ⑶活动内容:
  ①组长负责自己小组在收集整理中的合作协调情况和交流情况的记录。
  ②教师指导学生以多种方式向小组同学展示交流读书体会。
  在__形式上,可以写读书心得,改写,缩写,续写,仿写,剧本,精彩片段积累等等。
  在展示形式上,可以朗读,朗诵,吟唱,表演等等。
  ③组员在讨论的基础上推荐好的作品参加课堂成果展示。
  2、课堂内容:《读者》交流课。
  ⑴在选出一名主持人,和六名组长沟通合作的基础上,学生汇报成果进行展示。(学生自行设计形式,内容丰富多彩。)
  ⑵教师适时的提供建设性的意见,配合制作多媒体课件。
  ⑶教师总结评价:
  读好书吧,和高尚的人对话;读好书吧,和平实的生活对话!
  ⑷布置作业:
  整理读书心得。
  四、总结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当然,我仅仅是针对自己学生长期以来养成的阅读习惯,有目的性的借这次综合性学习“好读书,读好书”做一次《读者》交流课,有不当之处,恳请得到各位老师的指正,以让它更趋系统化,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