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手表的科学
  牛顿有一次想问题,后来感觉饿了,想吃早饭,于是想到要煮鸡蛋来吃。但煮鸡蛋时还不忘学习,于是过了几分钟后,掀开锅盖,看到的竟是他的手表在锅里。再一看,鸡蛋怎么在自己手里!
  这体现了一个人何等的专注精神!牛顿无论对学习还是研究都很专心,也正因为他这种专心致志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才造就出来一位这样伟大的物理学家,为人类解开大自然之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锲而不舍的爱迪生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是位举世闻名的美利坚合众国电学家和发明家,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2 岁的时候,他获得列车上售报的工作,辗转于休伦港( Port Huron )和密歇根州的底特
律( Detroit )之间。他一边卖报,一边兼做水果、蔬菜生意,只要有空他就到图书馆看书。他买了一架旧印刷机,开始出版自己的周刊 —— 《先驱报》,第一期周刊就是在列车上印刷的。他用所挣得的钱在行李车上建立了一个化学实验室。不幸有一次化学药品着火,他连同他的设备全被扔出车外。另外有一次,爱迪生被列车员打了一耳光,这一行动导致了爱迪生成为终身聋子。这样的挫折,没有使爱迪生退缩,他依旧执著于发明创造。他发明了电报、电灯、电话,在物理学史中,他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不一样的王选
〈大师王选〉
  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种美,给人带来的愉快是最大的报酬,是一种高级享受。
  一心想得诺贝尔奖的,得不到诺贝尔奖。不要急于满口袋,先要满脑袋,满脑袋的人最终也会满口袋。要善于“延迟满足”。
  一个科学家如果经常在电视上出现,那么他的科学生命也就结束了。
  中国古代有句话,上士忘名,将名利彻底淡忘;中士立名,靠自己的成就把名立起来;下士窃名,自己不行就窃取人家的。我做不到上士,但是我不会为了立名而去窃名。
  “名人是过时的人。”这是王选给名人下的定义。“名人要保持普通人的心态,知道自己是一个过时的人。”
发明家的故事〈凡人王选〉
  北京大学东门对面,方正大厦巍然而立,“这是王选一手带大的‘孩子'。”方正集团的一名高
层人士说。
  2003 年,王选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他的办公室并未搬出方正集团。
  在方正集团内部,能明显感觉到王选身后留下的恢弘事业和集团上下对他的敬重。
  王选助手丛中笑哽咽着说,“他很谦虚,在同学同事面前都没有架子。”王选很少用汽车,甚至在方正集团给他配备了汽车后,他也不在家门口坐车,都是自己骑自行车到方正。
  北大教授金东瀚印象中的王选,最爱穿的就是白衬衫和卡其布的裤子,膝盖那里经常磨得发白。“我们在电视上看到他穿西服都有些不习惯。”他说,王选去参加外面的活动,总是随身带着西服,到方正集团里面把西服穿上,活动完了,再脱下来,换上平日装束。
  我在采访中多次接触王选,他一点架子也没有,总是一副谦虚的笑容,大家都亲切地叫他“ 王 老师”。他从来不居功、不诿过,如果继续炒作,损害的不仅是王选的声誉,也是方正集团乃至整个北大和自主创新品牌的声誉。
 
勤奋学习的陈景润
  1953 年,陈景润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留校当一名图书馆的资料员,除整理图书资料外,还担负着为数学系学生批改作业的工作,尽管时间紧张、工作繁忙,他仍然坚持不懈地钻研数学科学。陈景润对数学论有浓厚的兴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系统地阅读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关数学的专著。陈景润为了能直接阅读外国资料,掌握最新信息,在继续学习英语的同时,又攻读了俄语、德语、法语、日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学习这些个国家语言对一个数学家来说已是一个惊人突破了,但对陈景润来说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