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
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
提供给同学们。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出自唐代皮日休的《汴河怀古二首》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1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赏析第一首的万艘龙舸陋室铭的作者代指隋炀帝
的船队。全诗描述了隋炀帝游览扬州的豪华船队以及大运河的地理环境,诗
中隐含了隋炀帝被部将宇文化及杀死的历史事实。诗说当年的浩然盛大的场
面如今已经不复存在,实质是说当时的唐帝国早已是连隋炀帝时也比不得了。
这是对当政者的警训,意味深长。
第二首诗第一句从隋亡于大运河这种论调说起,而以第二句反面设难,予
以批驳。诗中说:很多研究隋朝灭亡原因的人都归咎于运河,视为一大祸根,
然而大运河的开凿使南北交通显着改善,对经济联系与政治统一有莫大好处,
历史作用深远。用至今二字,以表其造福后世时间之长;说千里,以见
因之得益的地域之辽阔;字则表明其为国计民生之不可缺少,更带赞许
的意味。此句强调大运河的百年大利,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使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