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考知识点
高一地理  高一地理必考知识点 1
  一、气候变化
  1、气候变化
    是指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是以某些与平均天气状况有关的特征,如温度、降水量、风等要素的变化来度量的。
  2、气候变化史
    (1)地质时期: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2)历史时期:期间全球气候有两次较大的波动。
  (3)近现代: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上升趋势;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
  2、加剧了自然灾害。
  3、将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变化。
    4、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影响更为显著。
    5、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如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高一地理必考知识点 2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内部的结构的研究:由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
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1)由于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地震波在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科学家正是利用了地震波的上述性质,通过对地震波的精确测量,了地球内部的结构。
  (2)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速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
  (3)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不连续面以下,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是奥地利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首先发现的,所以叫莫霍面。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这个不连续面是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最早研究的,所以叫古登堡面。
    (4)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面,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所以
地球的内部圈层是依据地震波传播的突然变化的两个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来划分的。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各外部圈层的概况比较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高一地理必考知识点 3
  知识摘要
  1、地球内部三大圈层,岩石圈的结构,地壳结构的特点。
    2、岩石圈的组成及三大岩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及三大岩类之间的关系。
  3、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表现;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理解地壳运动及流水、风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知识结构
  一、地球内部
  1、地壳
  (1)分层
  A硅铝层:以氧、硅、铝为主,钠、钾较多
  B硅镁层:以氧、硅、铝为主,镁铁钙增多
  (2)结构特征
  地壳厚度不均和硅铝层不连续分布
  2、地幔
  3、地核
  二、岩石圈
  1、范围
  2、组成
  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
  沉积岩:石灰岩、页岩、砂岩
  变质岩:大理岩、板岩、石英岩
  三、地质作用
  1、内力作用
  (1)类型: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2)地质构造:褶皱:背斜和向斜;断层:
  2、外力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重力、化学作用
  高一地理必考知识点 4
  1、地球运动的特点:
  地球运动围绕中心方向周期速度自转运动,地轴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恒星日(真正周期)
  太阳日(昼夜更替的周期)
  角速度:15°/小时
  线速度:赤道,向两级递减
  公转运动
  太阳自西向东
  恒星年(真正周期)
  回归年
  近日点:(1月初)快
  远日点:(7月初)慢
  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书本18页图1—3—5)
  黄赤交角:概念: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度数:目前是23°26′
  产生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