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可作作文标题的经典古诗文句释+运用点拨
所谓精彩古诗文标题,是指这些古诗文可以用作标题,而所谓可以用作标题,未必全句照抄,而是指截取部分或者取其句意。
1. 青山一道同云雨
王昌龄的原诗是:“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写作文时,可以把“青山一道同云雨”用于“担当”“共同肩负”等主题。比如,面对天灾,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齐心协力。要吟诵这种精神,就可以用“青山一道同云雨”为标题。
2. 一蓑烟雨任平生。
可以把这句诗词,用于“豁达”“超脱”“不计较”等主题的标题。我平常看作文,经常看到学生用这句诗做标题,短小别致,内涵丰富,非常适用
3. 为有源头活水来
出自朱熹的《观书有感》,说明唯有源头不干涸,才能涌出源源不断的清水,可以用来说明
积累的重要性。写作文时,可以把这句诗用作“积累”“积淀”等主题的标题。这句诗真的很好用,遇到相关主题,屡试不爽。
4. 怎一个愁字了得
做标题时适用范围比较广,可以直接用于“忧愁”“忧虑”等主题。此外,还可以把“愁”字换成其他字,比如,怎一个“情”字了得?这个标题说明仅仅靠感性还不够,还要学会理性思考。因此,可以用于“拥抱理性”“理性思维”等主题。
5. 莫待无花空折枝
原诗是“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写作文时,可以把“莫待无花空折枝”用做标题,适用主题有:珍惜、抓住机会、不留遗憾等。
6. 虞兮虞兮奈若何。古诗作文
出自项羽的《垓下歌》,原文是:“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最后一句诗“虞兮虞兮奈若何”,意思是“虞姬啊虞姬我拿你怎么办啊?”。
写作文时,可以略作改编,变成标题。比如,2004 年上海高考作文题主题是“忙”,有学生就改编为“忙兮忙兮奈若何”,十分夺目,堪称炫酷!
7.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出于古代禅师,写“读书”“修养”“见识”等主题时,可以用这句话做标题。这句话简洁有内涵,夺人眼球,可以让你的作文先声夺人。
8. 舍一朝风月,得万古长空
出于古代禅师,“一朝风月,万古长空”出自禅宗公案。这里反用其意,也就是用“舍一朝风月,得万古长空”说明为人要豁达、乐观。因此,可以把这句话,用作豁达、乐观等主题的作文标题。
9.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山林自在啼。
适用于自由。原诗为宋代欧阳修写笼中鸟的《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山林自在啼。”哪怕是“金笼”总不如“山林”,关键在于自由的可贵。
10. 虽是见春迟,还免逢秋早。
适用于祸福相依,转换;不利和有利,不幸和幸运。原诗为明朝高启《叹墙下草》:“青青墙下草,经霜未枯槁。虽是见春迟,还免逢秋早。”墙下草经霜后还是“青青”的,“经霜”说明秋已深。诗人缘此慨叹“虽是见春迟,还免逢秋早”。如果没有“墙”的条件,而是一般的原上草,那它们的“见春”和“逢秋”都是同时的。因了“墙”,所受光照少、地温低,则它感受春的气息便迟,陆游的《梅花》诗中也曾说:“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也是这个道理。“见春迟”是不幸 ,秋来晚则是大幸。这首诗说明了事物都具有两重性,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着的双方都能向其对立方面转化。墙下草虽不得先占春光,可免却早枯槁的命运。有了这认识,就能正确对待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不利条件,尽量使之转化为积极的因素。
11. 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
适用于志向,每个人都发光。原诗为明代张羽的《兰》:“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 “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寸心,区区之心,言兰花极小。这看去似有贬意,实乃是为了下句的“扬”:区区之心却容纳着散不尽的香气,那阵香气,乃是由
其“寸心”习习飘出。啊,真是令人心醉神怡!这一笔,跌宕成趣。
12.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适用于志向,自信,自强等。原诗是清代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藓自是低等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诗人能看到这一点并歌而颂之。
13.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适用于不自量力,不自知等。原诗为韩愈的《调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 ,可笑不自量。”诗人将它拟人化了,目的化了,似乎蚍蜉想要撼动、摧倒大树。于是,展现出一幅大自然的奇妙景观:大树参天、枝叶怒放、郁郁苍苍! 如此高大,如此青翠,如此劲挺,如此充满生命的活力! 而树阴之下,局处一隅的小小的蚂蚁居然奔波劳形地钻穴打洞,想要扳动树根。多么可笑的对比!这里展现的是大与小的尖锐对比,是力量的不协调。诗人又用了一个“撼”字,充满了嘲弄意味,更加浓了这种
不协调。由此得出结论:“可笑不自量!”这就一笔骂倒了那些在李杜文章光焰面前摇唇鼓舌的儿。
14. 不有百炼火,孰知寸金精!
适用于磨难,困难等,出处唐·孟郊《古意赠梁肃补阙》,意思是不经过千百次冶炼,怎么会知道寸金的精纯!
15. 惯是湖边住,舟轻不畏风。
适用于熟能生巧,练习,勤习苦练等,出处唐·储光羲《江南曲》其一,意思是惯在湖边居住,船小不怕风浪。
16. 英雄不失路,何以成功名!
适用见意思,出处清·屈绍隆《赠朱士稚》,意思是英雄如果不经受挫折,怎么能成就功名!
17. 不遇阴雨后,岂知明月好!
出处清·孙枝蔚《田家杂兴次储光羲韵》,释义是不遭遇阴雨,怎能知道明月的美好呢!
18. 此生泰山重,勿作鸿毛遗。
适用于有价值地生活,奉献等,出处宋·苏轼《和陶咏三良》,意思是生命像泰山一样重,别把自己像鸿毛那样轻易遗弃。
19. 欲穷大地三千里,须上高峰八百盘。
适用于不断攀登,不断奋斗,自强不息等。出处明·刘基《登白云绝顶》,意思是想把数千里之外的大地尽收眼底,必须登上盘旋曲折的高峻山峰。
20. 年少当及时,蹉跎日就老。
可以替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南朝《乐府》《子夜歌》 (其十六):年少当及时,蹉跎日就老。若不信侬语,但看霜下草。
21. 得知千载上,正赖古人书。
适用于阅读,传承等。这首诗选自陶渊明的《赠羊长史》。陶渊明认为,他从“古人书”中可以得到知识和娱乐。读书 ,既要有继承性,又要有目的性,还要有选择性,把这三者融会贯通,变为自己有用的知识。“古人书”是可贵的。它是后人认识古代社会的窗口,也是借鉴前人经验的宝贵财富。因此,我们要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同时还要学习世界文,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我们要有目的读书,还要有计划读书,既要博览书,又要精读好书,择善而从,这才是正确的读书方法。总之,欲知千载上,必读古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