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故事五篇⽂字_历史典故⼤全
看历史⼩故事可以有效地提升⼩朋友对于历史的阅读兴趣,增加⼩朋友对于历史的认识。下⾯给⼤家带来⼀些关于历史典故故事五篇⽂字,供⼤家参考。
历史典故故事1
鸿鹄之志
【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春秋·⼠容》和(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释义】鸿鹄:天鹅,叫声洪亮,飞得很⾼;志:志向。天鹅翱翔于天空的远⼤志向。⽐喻志向远⼤和有抱负的⼈。
【历史典故】
秦朝末年,统治者昏庸⽆道,不断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仅要交纳沉重的赋税,还要服繁重的徭役,⽣活在⽔深⽕热之中。当时,有⼀个⼈名叫陈胜,字涉。他因为家境贫寒,不得不以替别⼈耕种为⽣。他深刻地体会到下层⼈民的疾苦,也为当时社会上所存在的严重的贫富差异⽽愤愤不平,于是,他便暗暗地下定决⼼,⼀定要改变这种局⾯。
⼀天,他和别⼈⼀起在地⾥劳作,中间休息的时候,他们谈起了现在过的苦⽇⼦。陈胜因失望⽽叹息了好长时间以后,对同伴们说:“假如以后谁发达了,⼀定不要忘记曾经⼀起受苦的⼈啊!”同伴们都觉得他是异想天开,笑着回答他说:“我们都是被⼈雇来耕地的农民,连⾃⼰的⼟地都没有,哪⾥谈得上富贵啊?别做⽩⽇梦了!”陈胜长长地叹了⼀⼝⽓说:“燕⼦和⿇雀⼜怎么会知道天鹅凌空飞翔的远⼤志向呢!”
胸怀⼤志的陈胜,后来揭竿⽽起,成为秦朝农民起义的领袖之⼀。
【成长⼼语】
树⽴⼀个远⼤的理想是⼀个⼈成才的基础。舒尔茨说:“理想犹如天上的星星,我们犹如⽔⼿,虽然不能到达天上,但我们的航程可凭它指引。”从古到今,⼤凡有作为的⼈都是有崇⾼理想的。吴王夫差灭了越国,越王勾践怀着复国之志,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青年时代就树⽴了“为中华之崛起⽽读书”远⼤志向。他以此为⽬标,奋⽃终⽣,实现了他的抱负。让我们树⽴⼀个远⼤的理想,向着远⼤的⽬标前进吧!
历史典故故事2
志在四⽅
【出处】(明代)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释义】四⽅:天下。志向远⼤,不愿蜗居于⾃⼰的⼩天地⾥。形容有远⼤的抱负和理想,愿意到遥远的地⽅做⼀番伟⼤的事业。
【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晋献公在宠妾骊姬的挑拨下,杀了太⼦申⽣,公⼦重⽿和夷吾也被迫分别逃亡到狄国和梁国。后来,晋献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和齐桓公的帮助下做了国君,他担⼼重⽿会回来争夺王位,便派⼈去追杀重⽿。于是,重⽿⼜从狄国历尽艰险,逃到了齐国。
齐桓公对重⽿以及追随他的⼦犯、赵衰、狐偃等⼈都⼗分优待,还把⾃⼰的⼥⼉齐姜嫁给了重⽿,送给他20辆四匹马拉的车,并且在各⽅⾯都很照顾他。重⽿在齐国⼀住7年,⽇⼦过得⼗分舒服,不想回国了。他的随从⼦犯、赵衰等⼈对于重⽿如此胸⽆⼤志很是不满,但也⽆可奈何。
不久,齐桓公死了,齐孝公做了齐国的国君。⼦犯、赵衰、狐偃等觉得齐孝公不是⼀个贤能之⼈,不会有什么作为,于是便到桑园⾥秘密商议,要想办法让重⽿离开齐国。
不料,正巧齐姜的⼀个⼩丫鬟在树上采桑叶,把他们说的话全听去了,⼩丫鬟⽴即把这件事告诉了齐姜。齐姜希望丈夫能做⼀番⼤事业,害怕这丫鬟泄露了秘密,就把丫鬟杀了,然后对重⽿说:“公⼦,
知道你有远⼤的志向,我很⾼兴。你⾛吧!男⼦汉⼤丈夫总得做⼀番事业,为了实现⾃⼰的抱负,不惜⾛遍天涯海⾓,留恋妻⼦和贪图安逸是没有出息的!那个听到你部下秘密商议的丫鬟,我已把她杀掉灭⼝了。”重⽿听了很惊讶,说:“可是我并没打算离开你,离开齐国呀!”
齐姜听了,知道重⽿不想⾛,便不再劝他了,和⼦犯等⼈商量了⼀个计策,把重⽿灌醉后,送出了齐国。后来,重⽿在62岁的时候,终于回到晋国,当上了晋国的国君,史称晋⽂公。
【成长⼼语】
志向⾼远与否,使⼈们的性格和⾏为产⽣很⼤的不同。有的⼈天⽣没有志向,有的⼈志向卑微,有的⼈志向⾼远,他们进
步和成功的程度和他们志向的⼤⼩是相称的。“⼤丈夫四海为家”、“好男⼉志在四⽅”,都说明了⼈们对于志向的⼀种追求。不要蜗居于⾃⼰的狭⼩天地之中,做⼀只井底的青蛙,⽽应该⾛出去,去看看外⾯的⼤千世界,去关注天下苍⽣,站在⼀个更⾼的⽴场去看待世间的万物,以⼀种更⼴阔的胸怀去⾯对⾃⼰的⼈⽣。
历史典故故事3
鹏程万⾥
【出处】(战国)庄周《庄⼦·逍遥游》。
【释义】鹏:传说中的⼤鸟;程:路程;万⾥:远⼤。相传鹏鸟能飞万⾥路程。⽐喻理想宏伟,前程远⼤。
【历史典故】
传说,在遥远的北⽅,有块不⽑之地,那⾥有个⽆边⽆际的⼤海,名叫天池。天池⾥有⼀种鱼,其⾝宽达⼏千⾥,没有⼈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鲲。鲲变成了⼀只⼤鸟,就是鹏,它的脊背好似巍峨的泰⼭,它展开双翅,宛如遮天的乌云⼀样。
⼤鹏鸟乘着旋转的狂飙盘旋向上,搏击⼀下翅膀,就激起海⾯三千⾥的浪。它乘着旋风,直向⾼飞去,扶摇直上,冲⼊云霄,⼀下⼦就可以飞出⼏万⾥。如此远的距离,⼤鹏鸟要过半年才能飞回到原来的住所休息。
沼泽中有只⼩⼩的雀⼉,看见⼤鹏在⾼飞,不以为然地笑笑说:“它将飞到哪⾥去呢?我跳跃飞腾,悠然向上,不过⼏丈⾼,⼜回到地⾯上,在蓬蒿丛中飞来飞去,⾃由⾃在,这也是极得意的飞⾏啊。它飞飞向⼏万⾥外的地⽅,是为什么呢?”
后来,⼈们常⽤“鹏程万⾥”作为祝贺或⾃勉的话。李⽩在《上李邕》中,写道:“⼤鹏⼀⽇同风起,扶
摇直上九万⾥。”宋代⼥词⼈李清照在《渔家傲》中,写道:“九万⾥风鹏正举。”
【成长⼼语】
俗话说:“⽯看纹理⼭看脉,⼈看志⽓树看材。”⼀个⼈如果没有志⽓,就不会奋发向上,也成不了⼀个有成就的⼈。⽴志是成功的起点,⼀个⼈只有具备明确的⽬标和远⼤的理想,才会朝⽓蓬勃,勇往直前。志有⾼下之分。不同的⼈有不同的志向,就像登⼭⼀样。有的⼈发誓要登上最⾼的⼭,有的⼈却只想攀上丘陵。登⾼⼭固然⾟苦,只要坚持到底,必能如愿。那种“⼀览众⼭⼩”的境界,岂是登丘陵的⼈所能感悟和企及的?唯有具备远⼤的理想,经过努⼒之后,才能取得骄⼈的成就,因为伟⼤的动⼒来⾃伟⼤的⽬标。
三国典故历史典故故事4
⽼骥伏枥
【出处】《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释义】骥:良马,千⾥马;枥:马槽,养马的地⽅。⽐喻有志向的⼈虽然年⽼,仍有雄⼼壮志。
【历史典故】
东汉末年,诸侯四起,天下⼤乱。其中以曹操最有远见,他想统⼀天下,重新建⽴的社会。
曹操⾃从“挟天⼦令诸侯”,许昌屯⽥以后,先后消灭了董卓、黄⼱军、吕布、袁术、袁绍、刘表等地⽅势⼒,基本上统⼀了北⽅。
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败袁绍,从此,军威⼤振,曹操更加雄⼼勃勃。但是,袁绍的两个⼉⼦投奔了乌桓,企图借助乌桓的⼒量卷⼟重来。乌桓的经济、⽂化较落后,当时尚处奴⾪制时代。他们乘中原地区经常混战,常常侵袭汉朝的领⼟,北⽅⼈民的⽣命财产没有保障。对此,曹操决⼼征讨乌桓。
公元207年,即建安⼗⼆年,曹操亲⾃统帅⼤军北上远征乌桓。当时曹操已年过半百。古⼈认为,⼈到50岁,就进⼊衰⽼阶段。这点曹操⼼⾥也⼗分明⽩,但为了彻底消灭袁⽒残余势⼒,真正统⼀北⽅,他胸怀宏志,⼈⽼⼼不⽼,仍然驰骋疆场。经过长达⼏个⽉的艰苦⾏军作战,曹操在⽩狼⼭⼀带与乌桓的20余万兵马进⾏了激烈的争战,彻底击败了乌桓,杀死了他们的头领,⼗⼏万⼈被迫投降。
曹操率领⼤军,凯旋⽽归。在返回的路上,曹操带着胜利的喜悦,想着⾃⼰已经是五⼗三岁的⼈,但历史的重任肩负在⾝,统⼀中原的⼤业尚未完成,他激情澎湃,赋诗⼀⾸: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灰。
⽼骥伏枥,志在千⾥。
烈⼠暮年,壮⼼不已。
……
这⾸诗表现了曹操热爱⾃然、蔑视天命、⽼当益壮、志在千⾥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那变⾰现实、统⼀中原的豪情壮志。
【成长⼼语】
曹操在他年过半百时,仍然充满雄⼼壮志,⽽我们青少年,更应该从现在开始就坚定为理想奋⽃终⽣的信念。“⼈最宝贵的是⽣命,⽣命属于⼈只有⼀次。⼈的⼀⽣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往事时,不会因虚度年华⽽悔恨,也不会因碌碌⽆为⽽羞耻。”这句话曾激励了⼀代⼜⼀代的年轻⼈,⽽对于我们来说,这句话同样意义⾮凡。作为学⽣,我们现在唯⼀能做的就是努⼒学习,不虚度年华。
历史典故故事5
南辕北辙
【出处】《战国策·魏策四》。
【释义】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辕向南,辙向北,⽐喻⾏动与⽬的相反,结果离⽬标越来越远。
【历史典故】
战国后期,⼀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渐衰,可是魏王仍想出兵攻伐赵国。谋⾂季梁本已奉命出使邻邦,听到这个消息,⽴刻半途折回,风尘仆仆赶来求见魏王,劝阻伐赵。
魏王见他如此匆忙,很奇怪,就问他:“你有什么急事吗?难道出了什么⼤事?”季梁没有从正⾯回答魏王,他严肃地说
道:“⼤王,我在路上遇见了⼀个怪⼈,他做的怪事我从未听说过,特来禀报⼤王,请求⼤王指教。”
魏王听了很好奇,就催促季梁快点说。季梁很严肃地说:“我在外出办事的路上,看见⼀个⼈在急急地往北⾛。我问他到哪⾥去,他说到楚国去。可楚国在南边啊。我见他⾛的⽅向不对,便对他说:‘到楚国应往南⾛,你怎么往北去呢?’他却回答说:‘那不要紧,我的马是上等的马。有这样的好马,还担⼼到不了楚国吗?’听了他的回答,我不理解,⼜告诉他:‘即使你的马是上等的马,⾛得快,可你所⾛的路却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那是枉费⼒⽓呀!’那⼈听了我的话,仍不觉悟,反⽽还对我说:‘我的马好,
路费也多。如此的好条件,还发愁到不了楚国吗?’我见他如此糊涂,感到惊讶,也很⽓愤,就对他⼤声喊道:‘你的费⽤多也不管⽤,这条路并不通向楚国!’那⼈⼜指着给他驾车的⼈,有点故意炫耀地⼜对我说:‘您看看,我的这个驾车⼈也是⼀等的驭⼿啊,所以呀,我根本不⽤发愁到不了楚国。’说完这话,他⾼声命令那驭⼿扬鞭催马,仍然朝北边⽅向奔驰⽽去。”
魏王听罢这个故事,不禁笑道:“这个赶路⼈也太糊涂了!世上哪有这么愚蠢的⼈,他该朝南⾛才是楚国的⽅向啊!”季梁听了这话,知道魏王还没有明⽩他讲这件事的⽬的。于是他严肃⽽⼜恳切地说:“⼤王说得对。那个赶路⼈⽅向错了,他的马越好,路费越多,驾车⼈技术越⾼,他离楚国就越远。⼤王您认为是这样吧?现在,您想成为霸主,取信于天下,可您想依赖国家⼤,兵强马壮,去攻占别国来扩充领⼟,以此提⾼威望。我以为,您越是这样做,离您想成就⼤业的实际愿望就越远!这就像那个赶路⼈啊。我说得若不对,请⼤王恕罪。”魏王听了,连连点头,放弃了攻打赵国的计划。
【成长⼼语】
季梁为了打动魏王,⽤南辕北辙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魏王的⾏动与⾃⼰的⽬的背道⽽驰的道理。其实这个旨在告诉我们,⽆论做什么事,都要⾸先看准⽅向,才能充分发挥有利条件;如果⽅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在我们为实现⽽奋⽃的过程中,⽅向起着举⾜轻重的作⽤,选对了⽅向,你的梦想也就实现了⼀半。沿着正确的⽅向⾛下去,梦想才会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