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爱情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
《诗经》中的爱情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
爱情婚姻是历来文学作品所要表现的重要主题,我国最早的情诗汇集在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此类婚恋诗表现了出了丰富的思想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首先是歌唱男女的相悦之情;其次是抒发男女的漫漫相思;第三是描述幽会的动人情景;第四是体现追求爱情的反抗精神;最后嗟叹弃妇的不幸遭遇。通过贴近人们生活的这种直白的描写,给我们展现出了古代人们对待感情生活的纯真、朴实、热烈,以及他们对幸福生活的大胆追求和对爱情自由的向往。
爱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美好追求,对爱情的追求也是人类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自古至今,许许多多的文学作品都反映了爱情的悲欢离合。而用文学方式比较系统完整地反映先民们的爱情生活与爱情体验始于《诗经》,在《诗经》里主要集中于《国风》部分,约占其一百六十篇的三分之一,多数为民间所作。《诗经》可以说是一轴巨幅画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气等等,当然关于婚恋爱情方面的诗是占有一定比例的。爱情是人类的一种很温、美好、伟大的感情,是一种复杂
、纯洁、高尚的心灵交融。《诗经》中的婚恋诗是我国爱情文学的滥觞,对人类最为普遍的情感的描述与抒发触及人类灵魂的深处,为后人展现出古代人民多姿多彩的爱情婚姻生活。《诗经》中写爱情婚姻问题的诗,主要表现出以下几点内容;歌唱男女的相悦之情;抒发男女的漫漫相思;描述幽会的动人情景;体现追求爱情的反抗精神;以及嗟叹弃妇的不幸遭遇。简要括为:爱河初涉;漫漫相思;甜蜜约会;为爱反抗;悲伤怨歌。
一、爱河初涉
《诗经》主要反映的是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当时原始性文化自由发展,人们的感情尚未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在追求爱情婚姻的追求上显得更加自由、热烈、浪漫。《诗经》中描写初恋的爱情诗,大都描写男女从互相爱慕慢慢发展到幽会以及互赠信物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表达出的感情是纯洁的,充满幻想的,甚至是无拘无束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制度的自由和人们朴素纯洁的爱情观。歌唱男女相悦之情的婚恋诗多表现出一种自由浪漫、热烈率真的追求,同时也不忘体现男女主人公细腻真挚的感情。比如《周南·关》和《邶风·静女》,这两首诗就分别体现出了大胆浪漫和真挚细腻两个方面。
1.对爱情自由浪漫、热烈率真的追求
诗经爱情
男子见到好姑娘怦然心动,姑娘见到好男儿倾慕不已,这是最合乎自然、最合乎人性的感情冲动。所以,笔者认为可以将此类事分成两小类:一类是男对女的爱慕和追求,另一类是女对男的倾心和思念。
先看第一小类。以《周南·关》为例做以说明。
首篇《周南·关》可以说是我国最古老的情歌之一。①
关关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君子好。
参差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菜, 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对于这首诗,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诗序》以及朱熹《诗集传》说这首诗歌咏的是“后妃之德”。而闻一多在《风诗类钞》中认为“《关》,女子采菜于河滨,君子见而悦之。”②笔者偏向于闻一多的解释,认为这是一首青年男子表达对淑女爱慕之情的恋歌。诗中河畔采的“窈窕淑女”心善貌美,引起一位男子的爱慕之情,并从一见钟情发展到一往情深,“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男子沉迷其中,醒着睡着都不能自拔,情感发展至最深处“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男主人公夜夜思念。可是姑娘却还没有这方面的想法,导致君子“求之不得”。而这位聪明的男子采取了一种积极乐观的解脱方法——想象那种求而得之的欢乐。“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出于男主人公的想象,他希望将来能和自己的心上人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友之”“乐之”他幻想着一旦追求到这位“窈窕淑女”,将会千方百计让她高兴快乐。这首诗的感情热烈率真,基调健康积极。孔子曾赞之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再看第二小类。以《召南·有梅》为列来探看姑娘的情感世界。
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其吉兮!
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其今兮!
有梅,顷筐之。求我庶士,其谓之!
这首诗是一首炙热的情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大胆追求爱情而又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一位少女苦苦企盼有男子前来向她求婚,姑娘以梅子的成熟、零落,比喻青春易逝,表现了急于寻求伴侣的迫切心情。树上的果实越来越少,姑娘的呼唤也越来越迫切,从“其吉兮”告诫对方不要错过好时光,到“其今兮”今天正是好时候,到“其谓之”我就等你一句话,只要你开口,我就跟你走,姑娘那迫切的心态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也充分反映了古代人们追求爱情的自由,和男女平等的社会现象。
2.温文尔雅地表现细腻真挚的情感
古代人们虽然物质生活困乏,但是他们的内心世界依然是丰富多彩的,表达感情的方式也不是如出一辙,不同于面所介绍的那种热烈率真,《郑风·出其东门》就采用一种温文尔雅的方式来表现人们内心细腻真挚的情感。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窝思存。衣巾,聊我乐员。
出其,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窝思且。衣茹,聊可与娱。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纯洁专注的爱情。诗中用“如云”、“如荼”写出了城外女子多且美的情形。
这样简单的描写便让读者由云由荼产生联想,云和荼花使人想到女子的轻盈素雅,又充满活力。这首诗的妙处也就正在于诗人在对这些如云如荼的美丽女子的赞美中,表达出了男主人公的真挚情感:他爱的仅仅是那个人中衣着朴素的姑娘。
二、漫漫相思
秦观《鹊桥仙》中有句诗说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有情人之间无一不想着厮守终生,但是在当时社会由于戍边、劳役等原因,他们往往被迫两地分居,不能长相厮守,所以就有了漫长等待和无奈相思。《诗经》中有许多作品都真切地描绘出了情侣、夫妻之间难耐的相思之苦,有的表现妻子对在外服役的丈夫的思念,有的诉说戍边的将士对持家妻子的思念,有的是抒发女子对已故之人的沉痛哀思,还有表达男子思念亡妻的痛苦心情。下面主要以《王风·君子于役》、《唐风·葛生》为例来感受一下《诗经》所传达给我们的那份深深的思念。
《王风.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至哉?鸡栖于,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其有?
鸡栖于,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这首诗主要抒发了思妇盼望久役在外的丈夫回家的感情,全诗采用触景生情的方法,选取了“鸡栖于”、“羊牛下来”、的场景触动思妇的深切思念和绵延惆怅。这位思妇在忙完一天的农活之后,望暮中的田野,一股股愁思自然涌上心头,他为自己的丈夫担忧,鸡牛羊到晚还有个归宿,可是自己的丈夫此时此刻却还不知道漂泊在哪里,是否饱经严寒酷暑,是否能免于饥渴?我们可以看出,这是劳动妇女的一种很真实的感情,她惦记丈夫“苟无饥渴”,这种相思之情更多的是基于生活的困苦和无奈,这是无疑是一种深厚朴实的情感。
再看一首《唐风·葛生》体会古代人们生死离别的哀哀思念。
葛生蒙楚,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於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这是一首妻子悼念亡夫的诗,句句悱恻伤痛,感人至深。全诗从葛藤入笔,正是由于这墓地荒野,触动伤感情思,妻子与丈夫阴阳两隔,各自独处,终日孤孤单单,无依无靠。“谁与独处”、“谁与独息”、“谁与独旦”表面是在描写亡人在这墓野之中独处无人陪伴,实际上也暗示出活着的人孤独无亲的凄凉。不难看出他们二人生前是多么的相亲相爱,互相依靠,以至于到妻子发出“归于其居”“归于其室”死后同穴的悲号。他们之间这样一种至死不渝的爱情,流芳千古,为人敬叹。
三、甜蜜约会
情人约会见面,肯定是快乐无比的,二人都沉浸于一种你侬我侬的幸福感之中,《诗经》中涉及这方面的也有不少,看《诗经》中描写约会的欢快、幸福,使得人们对于古代人民的热情浪漫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加深了我们对于古代人民那种自由真挚的向往。下面主要以《邶风·静女》、《郑风·》为例来感受古代年轻男女的恋爱热情。
《邶风·静女》是地点在“城隅”的约会。笔者认为这大是最纯真的情歌之一。
静女其姝,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说女美。
自牧归荑,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这首诗以情人幽会时的小小场面抒写了男女青年相互爱恋的纯真情感。“爱而不见,搔首踟。”男子心爱的人儿一时还没有到来,他心情焦急以至于徘徊又不停地抓头,通过这一个动作,就将男子等待爱人的那种焦急之情写的活灵活现。待到女主人公来到,以彤管相赠,男子分外爱惜,“匪汝之为美,美人之贻”,礼物很平常,但送礼的人却是独一无二的爱恋。短短几句便将一对恋人约会时相互逗趣的情景跃然纸上,充满生活情趣。
《郑风·》主要描写的是青年男女在河畔的一次盛大聚会。
与,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之外,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