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诗经》与《汉乐府》中爱情诗的差异
摘要:自古,诗歌创作离不开“爱情”话题。《诗经》和汉乐府中有大量描写爱情的诗歌,这些诗歌虽然抒发的情感有相似之处,但是在表现手法、语言方面、抒情方式上却有着显著的差异。笔者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浅谈《诗经》与汉乐府中爱情诗的差异。
关键词:《诗经》 汉乐府  爱情诗  差异
正文:《尚书·虞书·舜典》中记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这反映了诗歌不仅要表达人的意志,还要突出诗的意义。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爱情诗”是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的题材,在诗歌史上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无论是先秦两汉,亦或是诗歌发展的顶峰时期唐朝,“爱情诗”一直是文人墨客吟咏的主题。古人所写的“爱情诗”一般包括了“春归诗”、“相思诗”、“弃妇诗”等,这些诗歌所表现的感情不尽相同,但是却体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爱情。
早在西周和春秋时期,社会上就涌现出了大量的民歌,而这些民歌大部分与劳动生产和男女爱情有关。这些民歌最终汇编成集,也就产生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的
题材广泛,有雄浑昂扬的周民族史诗,有政治讽喻和道的批评的怨刺诗,同时也有为征战生活吟唱的军旅诗歌……而在《诗经》众多的篇目中,“爱情诗”可算是一株奇葩,使《诗经》在文学史上大放光彩。
  《诗经》中表现爱情与婚姻生活的诗篇数量较大,它们比较集中地保留在“风”这一部分中。《诗经》中的爱情诗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痴迷爱情、执著追求型
这一类诗篇多描写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渴望与追求,或抒发无限爱慕和追求,或抒发相思的绵长,或抒发离别的痛苦,诗歌中主人公热烈真挚的情感深深感动着我们。如《秦风·蒹葭》中描写了一位男子对在水一方的美丽伊人如痴如醉的苦苦追求,诗歌中所呈现的那种望之不及、爱而不得的深深情意,几千年来触动了多少人的心弦。这样痴迷,这样执着,这样的一往情深,换来的却是怅然乎有待而不至也。同样,《周南·关雎》中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生动的动作行为刻画出一名痴情男子对爱情的执著,最终还是克己复礼,送给了心上人最美好的祝愿。这类古老的爱情诗中,青年男女大胆地追求爱情,无限地向往爱情,用不完满的人生阐释者纯洁真挚的爱情佳话。
2.享受爱情、两情相悦型
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是含蓄委婉的,因此爱情也被人们囚禁起来,但是在《诗经》中也有一些诗篇向世人展示出两情相悦的美好爱情。《邶风·静女》中一位憨厚朴实的小伙子,一位活泼温柔的姑娘,一对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在一次约会中的一波三折,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心心相印,感受到甜蜜爱情中愿意把最好的东西分享给对方的喜悦,这样简单而饱含深情的举动,无不令人感到爱情的美好。
3.抛弃爱情、慷慨悲壮型
爱情如蜜,人皆向往。而面对男子的抛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但慷慨悲壮的结局又是惊人的相似。《卫风·氓》讲述了女子从遇见爱情、沉迷爱情、勇敢追爱、再到美貌不再、激情淡去后丈夫的残酷凶暴,女子清醒刚烈决绝地与丈夫“一刀两断”的过程。《召南·江有汜》中面对丈夫的抛弃,这位女子温婉隐忍,面江诅咒丈夫,其实期待丈夫有一天能幡然悔悟,她将绵绵恨意化作滔滔江水,痛心疾首又缠绵婉转。这些爱情中的弃妇,各自用自己的方式宣泄情绪,但是她们那不幸的遭遇带给人无限的思考,这些诗篇都生动传神地展现了对爱情不幸的描写,感人至深,发人深省。
可以说,《诗经》中的爱情诗开启了古代爱情诗的先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代爱情诗的发展。比较典型的就是感于哀乐、终事而发的汉乐府民歌。在《汉乐府》中,诗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悲惨哀怨的民众乐歌,另一类就是关于描写婚姻爱情生活的反映。由此可见,爱情诗在《汉乐府》中同样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在汉乐府民歌中,缺少了《诗经》中描写男女之间轻松愉快、自由相爱的作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奔放的不顾一切的炽热情感。如大家熟知的《上邪》,这首诗歌所表现的感情非常的强烈:“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诗中的主人公连用五种绝对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震撼着世人心扉,表达出爱情的坚不可摧。这首诗虽篇幅短小,但是所抒发的情感却有着惊心动魄的力量。
《汉乐府》中同样有表现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乐府双壁”之一的《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叙述了封建礼教下的婚姻悲剧。这首诗无论是在字数上和人物的塑造等方面,都比《诗经》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在文学史上也成为了“乐府三绝“之一。
诗经爱情
在表现手法上,《诗经》 采用“赋、比、兴”的手法,长于抒情,而汉乐府民歌的出现,打
破了《诗经》中以抒情为主的现状,取而代之的是长于叙事。汉乐府民歌的叙事很有特,往往使诗歌中的情节、人物展示涵盖着丰富的内容,令其具体的画面表现出广阔的社会背景。除此之外,汉乐府民歌在叙事过程中注重塑造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如《陌上桑》中“罗敷”的描写、《木兰诗》中对“木兰” 的描写等。这也是与《诗经》长于抒情的表现手法不同的地方。
在语言方面,《诗经》以四言为主,而汉乐府民歌在发展中形成了以“杂言体和五言体”为主的新诗体。汉乐府的杂言体诗在句法上显得更加自由灵活,长短整散不拘,这样的句式对于描写诗歌内容,抒发作者的感情,都起到了美轮美奂的效果。
在抒情方式上,《诗经》与汉乐府民歌中的爱情诗有着明显的不同。汉乐府民歌受楚辞抒情方式的影响,在叙事诗和抒情诗中,流露激烈的情感,这与《诗经》中爱情诗抒发的细腻真挚的情感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诗经》与《汉乐府》中的爱情诗,在抒情上明显不同,一个感情含蓄平和,一个感情热烈而奔放。正是因为这些差异,促使了中国古代爱情诗逐步的不断发展,并日臻成熟。
参考文献:[1]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1次印刷。
          [2]洪湛侯《诗经学史》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
          [3]余冠英《乐府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一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