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德育渗透教案【六篇】
第1篇:高中数学德育渗透教案
【课题名称】
《等差数列》的导入
【授课年级】
高中二年级
教学重点】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能够运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教学难点】
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等差”特点的理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三维目标】
㈠知识目标:
了解公差的概念,明确一个等差数列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等差数列是否是一个等差数列;
㈡能力目标:
通过寻等差数列的共同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㈢情感目标:
通过对等差数列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上两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数列的定义以及给出表示数列的几种方法—列举法、通项法,递推公式、图像法。这些方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数列的特点。下面我们观察以下的几个数列的例子:
(1)我们经常这样数数,从0开始,每个5个数可以得到数列:
0,5,10,15,20,()
(2)2000年,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奥运会上,女子举重被正式列为比赛项目,该项目工设置了7个级别,其中较轻的4个级别体重组成的数列(单位:kg)为
48,53,58,63,()试问第五个级别体重多少?
(3)为了保证优质鱼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水库管理员定期放水清库以清除水库中的杂鱼。如果一个水库的水位为18m,自然放水每天水位降低2.5m,最低降至5m。即可得到一个数列:18,15.5,13,10.5,8,(),则第六个数应为多少?
(4)10072,10144,10216,(),10360
请同学们回答以上的四个问题
生:第一个数列的第6项为25,第二个数列的第5个数为68,第三个数列的第6个数为5.5,第四个数列的第4个数为10288。
师:我来问一下,你是依据什么得到了这几个数的呢?请以第二个数列为例说明一下。
生:第二个数列的后一项总比前一项多5,依据这个规律我就得到了这个数列的第5个数为68.
师:说的很好!同学们再仔细地观察一下以上的四个数列,看看以上的四个数列是否有什么共同特征?请注意,是共同特征。
生1:相邻的两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师:很好!那作差是否有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生2:作差的顺序是后项减去前项,不能颠倒!
师:正如生1的总结,这四个数列有共同的特征: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即等差)。我们叫这样的数列为等差数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推进新课
等差数列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
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从刚才的分析,同学们应该注意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
师:有哪个同学知道定义中的关键字是什么?
生2:“从第二项起”和“同一个常数”
第2篇:高中数学德育渗透教案
教学目的: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并能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及有关运用
教学难点:标准方程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探究标准方程
二、掌握知识,巩固练习
练习:⒈说出下列圆的方程
⑴圆心(3,-2)半径为5⑵圆心(0,3)半径为3
⒉指出下列圆的圆心和半径
⑴(x-2)2+(y+3)2=3
⑵x2+y2=2
⑶x2+y2-6x+4y+12=0
⒊判断3x-4y-10=0和x2+y2=4的位置关系
⒋圆心为(1,3),并与3x-4y-7=0相切,求这个圆的方程
三、引伸提高,讲解例题
例1、圆心在y=-2x上,过p(2,-1)且与x-y=1相切求圆的方程(突出待定系数的数学方法)
练习:1、某圆过(-2,1)、(2,3),圆心在x轴上,求其方程。
2、某圆过A(-10,0)、B(10,0)、C(0,4),求圆的方程。
例2:某圆拱桥的跨度为20米,拱高为4米,在建造时每隔4米加一个支柱支撑,求A2P2的长度。
例3、点M(x0,y0)在x2+y2=r2上,求过M的圆的切线方程(一题多解,训练思维)四、小结练习P771,2,3,4
五、作业P811,2,3,4
第3篇:高中数学德育渗透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运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教学重难点
运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一)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1.充分条件:如果A成立那么B成立,则条件A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如果A成立那么B成立,这时B是A的必然结果,则条件B是A成立的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如果A既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又是B成立的必要条件,则A是B成立的充要条件;同时B也是A成立的充要条件。
(二)充要条件的判断
1若成立则A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B是A成立的必要条件。
2.若且BA,则A是B成立的充分且不必要条件,B是A成立必要且非充分条件。
3.若成立则A、B互为充要条件。
证明A是B的充要条件,分两步:
_
(1)充分性:把A当作已知条件,结合命题的前提条件推出B;(2)必要性:把B当作已知条件,结合命题的前提条件推出A。
二、范例选讲
高中数学教案例1.(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
(1)在△ABC中,p:A>Bq:BC>AC;
(2)对于实数x、y,p:x+y≠8q:x≠2或y≠6;
(3)在△ABC中,p:SinA>SinBq:tanA>tanB;
(4)已知x、y∈R,p:(x-1)2+(y-2)2=0q:(x-1)(y-2)=0
解:(1)p是q的充要条件(2)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p是q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4)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练习1(变式1)设f(x)=x2-4x(x∈R),则f(x)>0的一个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是(C)
A、x<0
B、x<0或x>4
C、│x-1│>1
D、│x-2│>3
例2.填空题
(3)若A是B的充分条件,B是C的充要条件,D是C的必要条件,则A是D的条件.
答案:(1)充分条件(2)充要、必要不充分(3)A=>B<=>C=>D故填充分。练习2(变式2)若命题甲是命题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命题丙是命题乙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命题丁是命题丙的充要条件,则命题丁是命题甲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例4.(证明充要条件)设x、y∈R,求证:|x+y|=|x|+∣y∣成立的充要条件是xy≥0.
证明:先证必要性:即|x+y|=|x|+∣y∣成立则xy≥0,由|x+y|=|x|+∣y∣及x、
y∈R得(x+y)2=(|x|+∣y∣)2即|xy|=xy,∴xy≥0;
再证充分性即:xy≥0则|x+y|=|x|+∣y∣
若xy≥0即xy>0或xy=0
下面分类证明
(Ⅰ)若x>0,y>0则|x+y|=x+y=|x|+∣y∣
(Ⅱ)若x<0,y<0则|x+y|=(-x)+(-y)=|x|+∣y∣
(Ⅲ)若xy=0,不妨设x=0则|x+y|=∣y∣=|x|+∣y∣综上所述:|x+y|=|x|+∣y∣
∴|x+y|=|x|+∣y∣成立的充要条件是xy≥0.
例5.已知抛物线y=-x2+mx-1点A(3,0)B(0,3),求抛物线与线段AB有两个不同交点的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