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天津市中考二模语文分类汇编(古诗文默写与赏析)
【和平区】
5.下面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 “塞下秋来风景异”交代了地理位置和季节,表现了塞下和内地收季风光大不相同。
B. “无留意”写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无留恋之意,描绘了秋天塞下寒风销瑟、满目荒凉的景象
大伯公
C. “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
思。
D.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表现了将土们为国家戍守边疆的豪情壮志。
12.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年假不休补偿的规定(2)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行路难(其一)》)
(4)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
(5)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雁门太守行》)
(6)不以物喜,____________。(《岳阳楼记》)
(7)文天样在《过零丁洋》里一声大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激励了多少志士在民族危亡关头勇赴国难;陆游《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又鼓舞了多少先驱在困顿中继续蜗行摸索。
【河西区】
5.诗歌赏析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景叙事,写诗人乘船时所见的大江两岸的景。“客路”“行舟”点出诗人漂泊羁旅之情,“青山”“绿水”则点出季节为春末夏初。
B. 颔联描绘了开阔的江面,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的景象。“正”和“悬”相互对应,写出了江风的和缓与行船的平稳,意境十分开阔。
C. 颈联的“生”“入”二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日”“春”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更替,蕴含自然理趣。
D. 本诗描绘了停泊所见的秀丽风光,表达了诗人放眼山川的广阔胸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并流露出羁旅在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2.在下面横线上,用课文原句填空。
(1)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____________,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4)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5)_________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7)真正的勇气是:即使面对生死,也依然岿然不动,不改已志。正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所歌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开区】
5.下面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A. “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春风而见春雨。“白草折”显出春雨来势猛。“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生动地写出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B. “忽如”二字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之态,而且再次传达出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彩。
C.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句反映了诗人抓取细节的功力之深,旗帜的特点就是飘扬,而此时却被冻住静止,天气之寒跃然纸上。
D. 全诗不断变换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意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12.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单车欲问边,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2)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____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5)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______。(《大道之行也》)
(6)____________________,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7)陆游去职回乡,在《游山西村》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写出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的境界,富有哲理,给人启迪。
【河北区】
5.下面对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A. 词题为“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道出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一片壮心。
B. “八百里”描绘了秋天沙场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烘托出一幅肃杀、庄严的战争画面。
C.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从气势上向人们预示着战争的激烈和胜利。
钱塘湖春行赏析
D. 最后一句中的“可怜”,有特定的意味,写出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和惆怅。
12.将下面古诗文的句子补充完整。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_____________(《诗经·周南》)
②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③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④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_  (赵师秀《约客》)
⑤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⑥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___  (《礼记·礼运》)
⑦古诗词写物尤其注意彩的恰当运用。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两句用黑、金两,鲜明地表现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两句,既交代了行踪,又带出了北固山山清水秀的景;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 “____”两句写风雪之中的边塞景象,红白映衬,画面生动,彩鲜明。
【红桥区】
5.下列对《渔家傲·秋思》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 上阕后半部分景物描写极具感染力,边声、号角声写动,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写静,动静结合,生动地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战地画面。
B.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了词人与征夫们的一种矛盾心理:他们思念家乡,却又因战功未建,不能如愿而归。
C.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中,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
墨盒安装D. 整首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词中描写的是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词人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读来真切感人。
12.木兰花令请将下列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3) 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潭西南而望,_______________,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
(6)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7)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暗含人生哲理,同时也表明自己虽遇挫折,却心存希望的积极人生态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滨海新区】
5.下面对《游山西村》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首联以劝说别人不要弃农腊酒的口吻,写农家在丰年殷勤待客的情谊。
B.颔联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C.颈联由自然人事,写农人欢天喜地地庆贺“春
D.尾联直抒胸臆,一个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12.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每空1分,共8分)
(1)念天地之悠悠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                      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3)晴川历历汉阳树,                    。                (崔颢《黄鹤楼》)
(4)                      视相,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