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依然香——《朝花夕拾》读后感
 
轻扣扉页,它便开启了我的心智,塑造了我的灵魂。就好似1926年的鲁迅,回忆起那些不堪而又趣味横生的往事,犹如清晨开放的娇艳欲滴的花朵倒暮时分去摘取,那般的浓郁,值得遐想……
文章记叙了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和青年求学历程,追忆那些难忘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尤其是那令人向往的丰富多彩的童年:去百草园里天蟋蟀弹琴,学堂里脱蝉蜕;听长妈妈口中的长毛、美女蛇,却都未曾见过;还有老祖母讲老虎向猫学艺,会令人忍俊不禁的故事。关东看五猖会着迷《山海经》,上课偷偷描绣像……数也数不清,道也道不尽。
可是好日子也总该有个尽头,也该上学了。看着古板无味的三味书屋,问句“怪哉”,便惹得寿老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满心欢喜地看赛会,却被父亲“从头上浇了盆冷水”拉去背《鉴略》,“粤自古盘,生于太荒”,至于那《二十四孝图》更不用说了,“怕听见父母愁穷,怕见白发的老祖母”。后来,就没了后来。
家道中落,洋务派“乌烟瘴气”,于是气不过,失望之余便弃医从文了。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不得不说,鲁迅生活的那段历史过于悲哀,是有才华之人,却不能锋芒毕露,所有都归结于封建、落后。封建的教育,封建的思想,封建的孝道……怎么能不摧残着一个人的心灵?诞生的只是更多的社会寄生虫。
我依稀看到,在那个朦胧的时代,大文豪的痛苦与挣扎,希望和奋斗……
打开这本散文集,我仿佛依旧能嗅到,那夕拾的朝华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