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愁予错误【课外阅读】郑愁予《错误》与古诗比较赏析
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错误》继承了唐宋时的一种诗词风格,体现了现代婉约诗之典范。《错误》这首抒情诗,借一个“美丽凄哀”的故事作为抒情意向:它描写一个女子等后归人,“答答的马蹄声”给极度失望的她的心情一下子兴奋起来,所以说“答答的马蹄声”是美丽的。但是女子和“我”交臂错过,她的希望陡然失望,这希望不过是一个“美丽的错误”。而从审美的角度看,不论造成错误的主角是谁,此次“错误”是“美丽”的。全诗明快而不直露,含蓄而不晦涩,传达出幽闺之哀怨,羁旅之愁苦。
这首诗短小别致,正如评论家所言:“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让我们从古代文学中来寻这种美学基因。且看吕本中《采桑子》词:“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恰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月圆之夜,一位少妇却枕愁难眠。原来是外出的丈夫,不能与她相处在江畔高楼共赏这皎洁的明月了。思夫不得,少妇便生哀怨之心。“正说反说,俱是愁痕。” (钱钟书语)从江楼圆月联想到人生的聚散离合。不过月的阴晴圆缺,却又不分“南北东西”,而与人相随。词人取喻新巧,正反成理。以“不似”与“却似”隐喻朋友的聚与散,反映出聚暂离长之恨。从吕本中《采桑子》词中我们感悟了一位独守幽闺、思念丈夫的妻子的哀怨和忧伤之思夫之情。中国古典诗歌中反映妻子思念外出远游的丈夫的这种“闺怨题材的思妇词,不胜枚举。郑愁予《错误》中寄予的思妇闺怨的句子和情调,其渊源
在于此。再看温庭筠《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颦洲。(温庭筠《梦江南》)”诗中主人公满怀希望,精心打扮,独自凭栏,登上高楼。千船过尽,都
不是自己心中的人,夕阳西下,斜晖脉脉,江水悠悠。柔肠寸断,不堪回首江中白蘋洲。这也是写思妇倚楼望归舟的惆怅缠绵之情。再看柳永《八声甘州》:“ 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温词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柳词的“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两处都是写“美丽的错误”的。在这些词句中,我们一样感悟到了那幸福的激流袭过作者心头后迅速转变为深深的失落美。而郑愁予的《错误》不仅如此,而且选用并糅合了传统的闺怨、乡愁题材,使得诗歌更有内蕴,更有韵味。作家杨牧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就是指我们从他的诗中感悟到了一种浓郁的古典美。《错误》的所有意象我们都似曾相识,都可以在唐诗宋词中到大量的使用这些意象的句子;写游子羁旅之苦、写思妇幽闺之怨的题材更是从《诗经》直至新诗长期沿用的传统题材;“美丽的错误”这一经典构思在温词和柳词中又可以窥见它的影子。再延伸一点,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游子坐在那匹羸弱的马上,看着小桥流水旁吴侬软语,父慈子爱,夫唱妇随以及邻里隔篱互取的相亲相爱,如此这般幸福和美的生活图景,怎能不反衬出断肠人的愁情别绪呢?
总之,《错误》继承了我国古代诗词中的“宫怨” 和“闺怨” 等传统文化元素,形成了浓厚的民族风格,尤其是鲜活的设喻和灵动的抒情意象,给读者留下挥之不去的缠绵悱恻与凄美幽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