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汉字的特点来进行识字的教学
1、抓结构,记字形。汉字数量虽然很多,但其中形声字占汉字总数的80%以上。我充分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特点进行识字教学,把形声字表形部分理解字义、表音部分记忆字音的特点教给学生。如第三册归类识字(一)第三课,认(认真)、柿(柿子)、注(注意)、迷(迷路)、诚(诚实)、递(递过来)等。在教学时,提出下面问题让学生想:去掉偏旁部首后的基本字你会读吗?把偏旁部首和基本字结合起来想想该怎么读?这些字是什么偏旁?你想到和那些东西有关?学生一听很感兴趣,有的说:“柿”字是读“市”的音,柿子是长在树上的,与树木有关,所以柿子的“柿”用木字旁。学生思维立即活跃起来了,纷纷举手发言。
2.抓对比,辨形近。对比,这里是指新旧知识对比。汉字的来历是复杂的,既多又难,字形繁简难易各不同。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汉字是由“基本笔画、偏旁部首、基本部件”组成的。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我们就可以运用新旧知识对比学习生字。如通过“羊”和“工”学习“差”,“日”和“生”学习“星”,通过“”学习“祖”,通过“每”学习“海”。这样通过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提高识字率。
3.抓辨析,辨同音。⑴进行同音字的辨析。同音字有音同形异、音同形近两种类型。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辨别,如音同形异的“教”和“叫”、“象”和“向”、“克”和“刻”、“东”和“冬”等等。这几组字都是音同
字的来历义同、形也不同。我引导学生把它们分别组成词或结合词句,联系语言环境,着重从字义上、字形上分析比较辨别,掌握用法。“工”是“工人”、“工作”、“工厂”的“工”,“公”是“公园”、“公家”、“公平”的“公”。把字义搞清楚了,再引导辨析字形,学生就不会张冠李戴写别字了。音同形近的如“晴”和“情”、“镜”和“境”、“姑”和“咕”等等,学生对这类同音字容易混淆,因此,我就把形声字的形旁
表义、声旁表音的构字特点交给学生,以熟字带生字,分别让学生组词和理解字义,重点分析字形中不同的地方。⑵进行形近字的辨析。学生观察事物,有时对相近的事物难以区分。要培养他们在字形中出不同部位的严谨学风。如“辨”“辫”“辩”,除使学生认识各字中间部分不同之外,还要看左右边也不同,左边的“辛”字最后一笔是撇,右边的“辛”字最后一笔是竖。如“往”和“住”部首不同,“主”和“王”起笔不同。也要培养学生善于在字形中出相同部分,如“挑”和“桃”右边相同。这样就能提高识字率。
4.抓观察,明字义。引导学生看多媒体图片或插图学生字。第一册“看图读拼音识字”“看图学词学句”,是识字最初阶段,教学的重点是识字。这类课文中的生字意义同课文的插图内容有密切联系。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图画、拼音和汉字之间的联系,把汉字和认识事物紧密结合起来。如“看图读拼音识字”第六课,先放多媒体插图,让学生拼读音节儿歌xiǎo  liàng  zài  Shàng  miàn( 小亮在上面), dà  míng  zài  xià  miàn(大明在下面),wǒ  zài  zhōng  jiān(我在中间)。观察画面时,重点放在“上中下”的方位上,突出这三个方位词,至于他们怎样滑滑梯就不必多讲。再从音节中出生字“上中下”来学习,这样,学生就会观察最能突出表现生字意义的那部分图意,培养了观察能力。
5、抓理解,会运用。学生字要与语言环境联系在一起,在语言环境中识字,以义为主线,显示字的音形义之间联系。许多汉字是一字多义的,把多义字放在语言环境中来学,不仅能正确的理解字义,而且能在脑中牢固地建立音形。如教第三册归类识字(二)第二课的生字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甜”字的音形义,我给偏旁加上部件组成新字,再组词,最后造句,让学生扩词,口头造句。同学们先组“真甜”,再说“这个西瓜真甜。”“小妹妹睡得真甜。”(前句是指滋味像糖或蜜一样,后句是指人感到舒服。)有的同学说:“我们的生活过的真甜。”(指幸福)这样确定了字义,加深理解,生字的音形义之间建立起联系,学生对生字就加深了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