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人说梦”这个四字成语,原本是五个字,因为少了一个字,意思完全改变,本来是褒义词
“痴人说梦”是个很常用的成语,它的意思很简单,就是痴人说痴话,傻子说傻话,蠢人说蠢话。这是个非常贬义的词,一般用于骂人。
但可能很多人不会想到,这个成语原本不是贬义词。它的本意不仅不是说一个人傻白甜,反而还是形容一个人非常清醒,这个清醒的人对着一个傻子说梦话,傻子还信了,这就叫痴人说梦。
贬义词成语也就是说,痴人说梦的本意是一个清醒的人对着一个傻子说话,而不是一个傻子对着别人说话。
这个成语来自宋朝僧人惠洪大师写的一本诗词著作《冷斋夜话》。惠洪虽然是僧人,但是他课余时间比较多,喜欢研究诗词,写了这本诗词评论《冷斋夜话》。
惠洪在这本书里也记录了一些好玩的故事,其中就有一个故事名叫“痴人说梦”。
这故事蛮搞笑的。唐高宗时期,有位道行很高的僧人,名叫僧伽(qie2)。僧伽本来有另外的两个意思,在梵语里它是狮子的意思。因为斯里兰卡被称为狮子国,所以唐朝时,僧伽还是斯里兰卡的国名。一个僧人给自己起这么一个名字,说明他很有自信。
重点介绍一下他的籍贯和姓名。这个僧伽是西域人,当时西域有个小国叫何国,是碎叶国的藩属国。僧伽就是这个何国的国民。
僧伽是他的法号,他本人叫什么名字不知道,只知道姓何。唐高宗时期来到中国,居住在泗州的一座寺庙。泗州就是现在江苏泗洪、盱眙一带。
僧伽大师像
有一次,僧伽一个人出门玩,玩到江淮一带。有一次有关部门需要登记一下他的姓名和籍贯,有人问他:汝何姓?
僧伽说:何姓。
那人又问:汝何国人?
僧伽说:何国。
这位兄弟当时就有点晕了,心里想:什么鬼。这位兄弟以为这法师高深莫测,不敢再问了。其实僧伽大师是实话实说的,但是别人都听不懂,以为大师在说佛语,玩什么心机。
后来的唐朝书法家李邕为僧伽作碑,碑上面就写了七个字:“大师何姓何国人。”
这个故事和这块碑后来都成了一段有趣的故事。惠洪写《冷斋夜话》的时候,写到这里突然大笑起来,在旁边批注了一句:“此正所谓对痴人说梦耳!”
这句话说的是“对痴人说梦”,也就是说僧伽是明白人,他说的都是实话,他确实是何国人,姓何。但是那位搞登记的老兄懵了,没听懂这是什么鬼,以为是梦话,这位老兄才是痴人。所以这个成语的完整版应该是“对痴人说梦”,这个意思才符合这个故事。但是毕竟是成语嘛,人们更习惯接受四字成语,五个字的成语属于另类,所以传着传着,这个关键的“对”字就传掉了,五字词变成了四字词,于是“痴人”成了主语,这才导致古今异义。
其实看过这个故事就很清楚了,“痴人说梦”的本意是一个明白人对一个痴人说话,痴人以为明白人在说梦话。但是今天这个成语出现了另外一个意思,形容一个人自己是痴人,整天说些梦话,这种用法是最普遍的,而它的本意也几乎没有人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