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游览贵州风景名胜的作文400字范文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西部高原的白水河上,是我国的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大瀑布之一。它吸引了不少中外学者和游客。
7月27日,妈妈陪同重庆钢厂的同志去黄果树瀑布游览时,把我和妹妹也带上了。我们坐着厂车,穿过繁华的城市,汽车便向郊外的公路驶去。这时,我的心啊,早已飞到了日思夜想的黄果树瀑布公园。“到了,到了!”车上的人欢呼起来,我和妹妹高兴得手舞足蹈。“啪”,车门开了,我们迅速下了车,购了门票,便急忙向公园里走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依崖而立的一座亭阁。这座亭子古典、雅致,富有浓郁的民族特。亭的正中雕刻着三个大字;观瀑亭。亭子两边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下联是“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这时,站在我旁边的一位叔叔激动地说:“妙极了,观瀑亭想必就是观看瀑布的最佳角度了吧!”说着,我们便顺着石径再往下走约百余步,就来到座落在葱郁的树林中的茶室。它高二层,正好和瀑布遥遥相对。从茶楼到瀑布,有千余级台阶,一步一景,松青竹绿,山雀争鸣,嘤嘤成韵,使游人心旷神怡。路旁有摆摊出售芭蕉、黄果、桔子的布依族姑娘,还有专门为游人摄影留念的个体摄影师。
“常德德山山有德”,德山位于德山经济开发区,是常德的经济命脉,它因尧舜时期善卷先生在此布善施德而得名,后又有宣鉴禅师
在此讲经悟婵,是“德”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于是,我慕名而来,参观德山美景。
那是在暑假中,我和爸爸同学来到了德山经济开发区,在附近的一个酒店住了下来,准备第二天游览德山风光,参观德山人文景观。
第二天,我们早早地就起床,开始了旅途,刚进入德山森林公园,我们就沉醉其中,放眼望去,看到的除了树还是树,细细谛听,除了鸟叫就是蝉鸣,好像我们被绿树包围了似得。
我们向前走去,来到了德山著名的人文景观:乾明寺,这时,乾明寺的晨钟响了,晨钟的回声在德山上空回响,清晨的朝阳也在这时侯缓缓升起,把整个德山都映照的通红,在这样的美景下,我们走进了乾明寺,乾明寺中很紧,只闻虫和鸟等小动物的呢喃细语,乾明寺总共有五座寺庙,常德四宝中的上有五君定乾坤就是指的这里。
再往上走去,来到了德山最有名的景点:孤峰塔。
孤峰塔共有7层,孤峰塔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初名“文峰塔”,与北岸笔架城遥相映衬,象征常德人杰地灵,文运昌盛,塔梯成螺旋形,我们登上第一层,只见绿树葱茏,满面的碧绿的绿树环绕着我们,树高大且宽大茂密,聚集了德山之灵气,美丽十足。
来到第二层,沅江已经隐隐约约可以看到,景迷人。
紧接着我们进入了第三层,江水已经映入我们眼帘,而且越往上走越清晰,到了第六层,已经完全可
以看江水和大树,的的确确是一种享受。
登到最高峰,朝下望去,云雾中模糊的可以看到路面和房屋,好像有种把常德大地踩在脚底的感觉,清澈的沅江,浩浩荡荡穿城而过;葱茏的德山,像一块绿宝石镶嵌在沅江的岸边,异常美丽。
这时,一辆火车从大桥驶出,十分壮观。
夜晚,我们又来到了这美丽的德山,看着皎洁的明月在夜空中浮现,沅江水中的船的灯光,犹如水上飞翔的萤火虫,在这夜空中缓缓移动,我们的旅途也在这皎洁的月光的水上的“萤火虫”中结束了。
啊,德山,便利的交通,美丽的景,发达的经济,还有人们良好的素质。
这就是德山,别致生趣的德山。
今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妈妈带着姥爷和我去逛张公山公园,听说“国际冰灯冰雕艺术节”在公园里举办。
上午九点整,我们拿着照相机,提着矿泉水就准时出发了。
公园里已经来了许多人,也许是节日放假的原因吧。
一进公园我们就急不可待地直奔冰雕馆,在馆前每个人都穿上了厚厚的棉大衣,当工作人员打开冰雕馆的大门时,顿时感到寒气逼人,脑子里想到的只有一个字“冷”!里面分为:中国展区、美国展区、俄罗斯展区、日本展区。
有慈眉善目的观音、有奥运五福娃、还有穿和服的日本女孩。
各种花草栩栩如生、各种冰灯玲珑剔透,真是太美了。
在里边可以坐冰车、堆雪人。
我最喜欢的就是玩雪场了,妈妈给我买了一把塑料铲子,我堆了一个小雪人,雪人的头是用气球做的,哈哈!利害吧?有创意吧?在玩雪场还遇到了我们二(四)班的一位同学,他抓了一把雪向我扔来,我抓起一把雪,立刻还击!我们玩的可开心了,一点也不觉得冷。
我很想坐冰车感受一下,妈妈说危险,不让我坐,我想这是次要的,主要是又要花钱,哼,妈妈真小气!在儿童乐园里,我还游玩了惊险刺激的历险城、UFO飞车、跑跑卡丁车、溜冰等。
在动物园里,我们还看见了孔雀开屏,它就像一把绿的大扇子,漂亮极了。西湖游记
听说能够看到孔雀开屏是十分幸运的,看来我今年的运气一定不错。
不知为什么要把小角马关在一间小屋里,透过模糊的玻璃,我对姥爷说:“快来看角马。
”姥爷慢吞吞地走过来,自言自语:小马?我看不小。
我提高了嗓音:“不是小马,是角马!”姥爷恍然大悟:不是小马,是匹假马,假马怎么还能动呢?我晕!在海狮馆里,我们观看了小海狮的精彩表演。
它一会儿顶球接球,一会儿又钻圈子,看地我们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