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26
遵守纪律小故事
你知道大雁为什么会排成这整齐的雁阵吗?   
    春天,大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从南方飞向北方;秋天,大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又从北方飞回南方。年复一年,它们总是这样,摆着雁阵飞来飞去。
    在外人看来,这是一道很壮观的风景,整齐、有序,好看!其实大雁通过摆成这种阵型飞翔,有利于减少空气当中的阻力,为自己节省力气,使所有大雁都能顺利的到达目的地。
大雁为了能安全顺利的到达目的地,通过团队的力量,调整队形,井然有序。
    在我们现实工作当中,比如一个团队、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你能比你的竞争对手做的更规范一些,更遵守纪律一些,共同面对学习中遇到的挫折,一起完成班级各项任务 ,树立团队品牌形象,会给别人增添好的印象和形成鲜明的对比,树立光辉品牌形象,从而增加团队的信赖度和美誉度,赢得别人的尊敬和支持。这样的班集体,将是一支百战不殆的团队,愈战愈勇、所向披靡。
有纪律,才有真正的自由。或者说纪律是自由的保证。对于大家而言,纪律是学习的保证,也是安全的保证。不要一提纪律就只想到罚站、停课,甚至认为纪律=整人,纪律=惩罚。换个角度想想吧,严格的作息保证了我们多少学习时间,科学的生活方式使我们的身体如何强健,全面的防范使我们消除了多少安全隐患。总之,遵规守纪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好处,所以我们必须感激纪律。
      《列宁守纪的故事》
    有一次列宁去克里姆林宫理发室理发。当时,这个理发室只有两个理发师,忙不过来,很多人都坐着排队,等候理发。列宁进去后,大家连忙让座,并且请列宁先理,可是列宁却微笑着对大家说:“谢谢同志们的好意。不过这样做是要不得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发。”他说完后,就随手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最后一个位置上。 
《我也要遵守制度》
    那还是在延安的时候,毛.主.席去医院看望关向应政委。两人愉快的在病房里交谈起来。护士进来说:“同志,医生吩咐,病人要安静,不能会客。”毛.主.席谦和的说:“对不起,小同志。”随即辞别关向应离开了病房。  
《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
    一次,周恩来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图和一些书籍。工作人员给北戴河文化馆打电话,说有位领导要看世界地图和其他一些书籍。接电话的小黄回答:“我们有规定,图书不外借,要看请自己来。”周恩来便冒雨到图书馆借书。小黄一见是周总理,心里很懊悔,总理和蔼的说:“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 
《这个战士应该表扬的》
    有一次,刘少奇同志去散步,走到某炮兵阵地,想进去看看。站岗的战士不让进。随行人员上前对战士说:“少奇同志想去看看阵地。”战士认真地说:“上级有规定,要有上级指示才能看。”随行人员很生气,少奇同志却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说:“回去吧!”说着就往回走。一边走一边告诉随行人员:“回去告诉那个战士的领导,不要批评他,他做得很对。”后来部队领导知道了,要批评那个战士,少奇同志再次让工作人员转告部队领导:“这个战士认真执行规定制度,不但不应批评,还应该表扬.”
《朱德挑粮》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上,跟毛.泽.东同志会师。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红军要坚守阵地,粉碎敌人进攻,就要储备粮食。井冈山生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一些人去茅坪挑粮,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所以劝他不要去,他不肯,有个同志把他扁担藏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连夜做了一根扁担,还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列宁的故事
 
《火烧邱少云》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连队接受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军决定在发起总攻击前一天的夜里,把部队潜伏在敌人阵地的前沿。深夜,五百多名全副武装的志愿军战士,按预定计划井井有条地迅速分散开来,隐蔽潜入到三九一高地附近一片蒿草丛生的地里。从南方飞来几架敌机,盘旋在志愿军潜伏的上空。忽然,敌机投下了。有一颗落在离邱少云两米远的草地上,飞迸的燃烧液溅到邱少云的左腿上,眨眼功夫,插在他脚
上的蒿草烧着了,火苗腾腾地冒起来,此刻,邱少云只要翻动一下身子,就可以把火苗扑灭,而且,在邱少云的后边,有一条小水沟,此时只要他后退几步,在泥水里打个滚,火苗就会被扑灭。但是,他一滚动,敌人就会发觉,潜伏目标就会暴露。为了革命胜利,邱少云就象一块千斤巨石。伏在那里,纹丝不动,时间过的真慢,邱少云依然纹丝不动地伏在那里。为了革命,为了胜利,他咬紧牙关,顽强的忍受着烈火烧身剧烈疼痛,他没有发出一声呻吟,直到最后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