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艺术、宗教、文学在人类早期精神活动中是很难区分的,神话、巫术、图腾是它们共同的源头。今日社会,今日课堂,讲图腾和巫术的空间很小了,所幸的是我们还可以讲点神话。在这个功利性的喧嚣的时代,学艺术的学生,不从源头学起,是很难领悟艺术精髓的。
关键词:神话起源作用重要性
《我们来自何方?我们是什么?我们去向何方?》这么长、这么古怪的名字在绘画作品中是极为少见的,这正是高更在南太平洋一角的塔希提岛发出的有关人类生命的诘问,从中不难看到的是:对灵魂痛苦的思索,以及对艺术无力的诉求。
德国人卡西尔在《符号、神话、文化》中则说“艺术在它的起源中,在它的萌芽时期,似乎就与神话连接在一起的,即便在后来的发展进程中,它也从未完全摆脱神话和宗教思维的影响和力量。”这句话,道出了神话与艺术的关系,也给艺术家高更的发问,提供了一个开拓的空间。
古今中外的艺术家对艺术与宗教、诗性与神性、宗教感与审美感的深层关联一直予以高度的关切,而要推究宗教与艺术这对连襟兄弟的起源,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图腾、巫术、神话,作为一种跨文化的全球化现象,不仅是人类最早的精神活动的表现形态,而且包涵着宗教和艺术的综合因素,形成人类童年时代灿烂的特殊图景。
在这里,我们只想论及神话问题。因为在人类的童年时代,没有一种自然现象或者人类生活中的现象不能用神话来解释,更重要的是,无论人类各种神话之间的差异有多大,神话创造的功能并不缺乏同质性,这有助于我们对神话的厘清与研究,尽管神话的逻辑——
—如果它有逻辑的话——
—是不可与我们关于经验和科学的真实的概念相比较的。
例如,现代人认为空间和时间是一切实在的框架。只有在空间和时间的前提下,我们才能设想真实的事物。正如赫拉克里克认为的那样,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能超越这种尺度,即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而在神话中,空间和时间从不意味着纯粹的形式或空洞的形式,而是一种统领万物的巨大的神秘力量;它们不仅控制和规定了我们凡人的生活,还同样控制和规定了诸神的生活。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分析神话就会像米尔顿说的那样——
一片黑暗的无尽的海洋
没有边界,不知有多高、多宽、多广
时间和空间亦不可思量。
在“无尽”、“没有边界”中,我们才能试着去解读神话。“神话是自然而然出现的,而不是人为编出来的。它们诞生于一个民族的婴孩期,不属于历史上的某一个人,而要归于一代又一代故事讲述者的想象性努力。比如潘多拉的故事,她是第一个被赋予种种女神品性的女人;再如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他把火从天国偷出来,供人类使用;还如出生于大地的巨人族的故事,他们一开始曾跟众神争夺宇宙的统治权;还如月亮女神的故事,她在那些穿着半统靴的仙女的追随下,越过碧空,或降临凡间,追随她所珍爱的那个叫恩狄弥翁的英俊少年。这些神话可能孕育在对自然世界的解释之中,那种解释离奇、有趣而孩子气;也可能孕育在某种无拘无束的幻想之中,它们在民间受到养育和照料,无意识地生长出故事的繁枝茂叶,并且绽放出了诗歌形式的美丽花朵。”(《英美文学和艺术中的古典神话》第18页)因此,神话背后的真正成分不是思想而是情感。这也是原始精神的特征。原始人对自然现象的观点既不是理论的也不是实际的,而是一种共生(sympathetic)。在自然的世界中,他并未把自己放在一个独特和优越的位置上,所有生命形态都具有亲缘关系,这是神话的一般前提。
神话中的神以及史诗中的英雄处在个人与民族或者个人与整个宇宙秩序相融合的世界中。他们是民族命运,宇宙命运或宇宙势力的二元对抗中,善的力量的化身。从这个角度看,现代人学习古代神话除了一般人想到的方面,如有助于创作,能为欣赏诗歌和其他门类艺术奠定基础之外,还能为研究一个种族的精神发展史提供线索。
具体的看,对于从古到今的诗歌、文学、雕塑和绘画来说,古代神话一直是一个宝库,里面充满着黄金般珍贵的故事、闪闪发光的思想、粗野或者顺畅的激情以及珠光宝气的幻象。如维吉尔笔下的阴魂,他们掠过忘河,直达命运的小溪边。他们一再造访上天和永远沉寂的星辰。这些来自远古时代的魂魄聚集在神话的空地上,低声叫唤着等待着艺术家来把他们一个个地安放在他新创的预先注定作品形式中,从而把他们保留下来,使他们跟生命世界和永远年轻的人类在一起,同时也使我们得以净化并呼吸天堂的空气。
另一方面,古代神话像对古人那样丰富了今人的想象及情趣。在读了《永别了,安德罗玛赫》后,就容易产生新的共鸣,无私的激情以及纯洁的快乐。这不仅是艺术创作的冲动、爱国主义的奉献以及利他主义的亲情,而且还是一种有抑制作用的影响,一种对过度美化行为的惩戒和对没有章法的自由的节制。可以说神话就是那个帮助你走出艺术迷宫的线团,它不仅由传统绕成,而且也由那些比较确定的知识绕成,这些知识中最确定的因素就是那些人人都有的感受。
更进一步地说,对神话的欣赏将提高人们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趣味,而且净化一般意义上的美学判断。显见的道理是,对于读者而言,跟一大堆通过间歇性的查阅古代词典而得来的信息相比,一连串推理性的故事会更加有用。因为现在的学生可以为了信息资料而对课本上的注解进行综合和拆解,这可能会妨碍他们真正发挥自己的能力。如果我们事先对材料有所了解,我们就能更好地欣赏。它能扩大我们吸收知识的肺活量,使我们更多地呼吸艺术家曾经呼吸的空气。
无论什么样的神话,只要广为人们所承认,他就是一流的,因为它简朴、自发而且美丽,因为它完全具备永远鲜
试论神话学习的重要性
董顺萍(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261
. All Rights Reserved.
摘要:市场营销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这种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来讲,如何让学生既能学习营销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将营销知识活学活用,需要创新的教学方法。游戏教学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有效并适度地运用游戏教学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对市场营销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游戏教学市场营销应用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以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作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应用学科。高职院校开设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宗旨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技能,为社会培养市场营销高端技能型人才。
而传统且单一的教学方法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的能力实践性训练,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改变以往的“填鸭式”、
“重讲授、轻操作”的教学,丰富并创新市场营销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市场营销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参与意识以及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游戏教学法,是以游戏的形式组织教学,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在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适度地运用游戏教学,能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游戏教学的含义
游戏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在游戏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学设计,包括活动设计、情境设计和教学工具的选择等,力图实现游戏与教学的统一,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潜能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游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杜威的活动课程论,强调“做中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游戏教学将复杂的理论原理或者模型简单化,使学生愿意思考如何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并付诸实践,让学生在轻松、欢乐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
2在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的必要性
2.1能够贯彻并实现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目标。游戏教学,是游戏为教学服务,游戏是教学目标实现的载体。游戏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学内容,教师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在设计市场营销课程
游戏时,游戏的出发点和指导思想要求遵循高职市场营销学的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职业能力;游戏内容的选择与高职市场营销的授课内容紧密联系,以教学内容为中心,充分考虑教学的重难点以及教学效果,根据教学内容考虑游戏的内容及形式。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游戏从设计到实施始终将高职营销教学目标作为指导核心,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和实现。
2.2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市场营销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们将注意持久定向并积极热情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个性倾向。浓厚的兴趣能激发学生强大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努力学习。教师将部分市场营销课程内容转化为游戏内容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学习市场营销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并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2.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游戏教学是一种全过程的教学方式,从理论学习、游戏准备、游戏操作以及最后阶段的总结和分析都是学生参与的过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负责组织、指导、监督和引导。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会面临切合实际的问题和矛盾,决策会直接影响游戏的结果,必须运用有关营销理论与原则对各种可能性进行分析和研究,采取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以争取游戏的最终胜利。游戏教学使学生置身于模拟的现实环境中,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解决各类具体问题的能力,进而全面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
浅谈游戏教学在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谢海云(广东青年职业学院)
活、富于美学魅力、蕴含理想品德等条件。或者是说,它符合古典作品的一些特征:无意识的淳朴、挡不住的魅力以及高贵的理想。
另外,读者必须牢记在心:
“古代的神话和最早的文学一样,都是社会秩序和宗教恐惧的结晶,纪录的是有关宗教理想和道德行为的早期历史。如果我们承认神话是原始哲学(这种说法往往会超出它适当的范围),同时承认另一种说法,即古代哲学永远不会消亡,而是通过内在的发展、自我修正以及自我增长的过程,取得某种更加纯粹的精神和某种新的更高的形式,那么真理就不会被认作是谬误。真理不会存在于非理性的片段中,而是以原型冲动的形式呈现——
—神话本身往往处于变化之中,而且能在变化之中净化人心,稳固的从原始哲学中去除那些野蛮、短暂、非理性的因素。所有神话都来自想要去认识、享受、讲授的欲望,而那种欲望是普遍、不可剥夺的。”(《英美文学和艺术中的古典神话》第13页)生命的本能引发了神话创作的功能,在此之间,个人、社会和道德意识的发展朝向的是同一个点,它们所展现的发展中的分化最终会产生新的整体化。正如巴赫金《小说理论》中说的:
“神话史诗的时代,是民族英勇的过去,是民族历史的‘根基’和‘高峰’构成的边界,是父辈和祖先的世界,是‘先驱’和‘精英’的世界”。那个世界自自然然产生,万事万物都在一个文化共同体之中,世界没有暧昧、模糊、复杂,甚至原始人执着于生命间不可摧的同一性而否认和拒斥死亡。那是个神话可以把握的世界。在那个共同体经过破碎之后,现时世界丧失了直接可理解性,因为其中存在着多重理解这些理解并非简单一致性的互补,而更多的是相互冲突。这种多歧义现状导致了文章开篇那个问题的产生。
学装饰的学生要想真正让文学知识作为专业的另一蓄水池的话,就应该从文学的源头神话学起,那种丰沛的魅力只有吸吮过的人才懂得。
参考文献:
[1](美)查尔斯.米尔斯.盖雷编著.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德)恩斯特.卡西尔著,李琛译.《人论》.光明日报出版社.
[3](意)伊塔洛.卡尔维洛.《为什么读经典》.
作者简介:董顺萍(1965-),女,天津人,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美学。
论学习(上接第261页)
262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