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教学设计
设计者: 宏畔中心小学 朱小凤
教材: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十册第四课《四季》
花开四季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曲《四季歌》
教材分析:
《四季歌》是一首青海民歌,音乐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富有律动感。根据民歌改编的管弦乐曲,旋律完全保持原貌,只是从音、音区、力度、配器及伴奏织体方面予以不同的处理,造成每次旋律出现时在情绪、彩上的变化。
第一次呈现由独奏小提琴奏出,并辅以低音弦乐器拨奏的轻淡伴奏。当旋律第二次出现时则由小提琴齐奏主要声部,另外加上了对位声部,伴奏仍是弦乐器拨奏的固定音型。旋律第三次出现是乐曲的高潮。小号吹奏主旋律,各个乐器组也都进入,音量增大,音乐的气氛变得热烈起来。在此之后,音量减弱,固定音型"65 32"不断重复,又将音乐引回主题旋律初
次出现时的轻盈、恬淡的意境之中。最后,乐队以很强的力度奏出前面出现过的固定音型,再一次把音乐推向高潮,结束了这首乐曲。
设计理念:
五年级的学生对小提琴、小号等西洋乐器的音并不陌生,能抓住乐器音的特点。但学生对于作品织体结构、配乐、力度、情绪等变化的听辨能力会有难度。课标提示: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应融于音乐实践活动中。鉴于此,本节课教学围绕着青海民歌“花儿”展开,从游戏“倾听花开的声音”入手,到“领略花儿风采”、“再现花儿新貌”,将不同形式不同版本的《四季歌》展现在学生面前。引领学生在实践中听、唱、演,以整体—局部—整体的模式由面到点层层深入,细致剖析音乐,并用形象的图谱展现织体、音、力度等变化,学生切身体验了音乐织体、音、力度等变化对音乐情绪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熟悉管弦乐《四季歌》的主旋律,了解乐曲结构。
  2.能从音响中听辨出低音伴奏织体,区分小提琴、小号等主奏乐器的不同音,能从配
器、音乐固定音组的增加和变化中,感受到音乐力度与情绪的变化。
  3.通过听、唱、演感受并表现乐曲,体验乐曲带给人们的各种享受、愉悦心情。
教学重点:
1.熟悉主题旋律,听辨乐曲相同旋律不同主奏乐器的音及伴奏织体。
2.体验乐曲音、力度、织体的变化及情绪的变化。
教学难点:
1.听辨伴奏织体
2.体验乐曲音、力度、织体和情绪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倾听花开的声音
    师:春暖花开的季节,走进大自然我们可以听见花开的声音,听这两种花开的声音在力度上有什么不同?
    师弹:两种力度的63 2363 23
1.聆听花开声,体验不同力度的声音。
2.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现两种不同的力度的声音。
(设计意图:游戏时将音乐中的固定音组作为声音素材,学生根据音响力度的变化想象花开的情景,并用动作表现出来。在有趣的声音律动游戏中,使学生从形体动作与声音的结合中感受力度变化对情绪的影响。固定音组的听、唱、演为后面欣赏乐曲中的伴奏织体打下基础。)
二、欣赏教学:领略花儿风采
    师:同一个音组用不同的力度演唱,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和景象,这就是音乐的魅力。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随着这个神奇的花开声,走进大自然。
(一)初听全曲,感受乐曲情绪
1.“花开声”
师:请同学们听一听大自然的声音,一里面有没有这个神奇的花开声?当你听到它的时候请举手示意,如果没有听见请把手放下。(播放管弦乐《四季歌》)
    师:从大家举手的情况看来,像这样类似的花开声一直伴随着整首乐曲,你能猜一猜这个声音是用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吗?
生:大提琴
2.表现“花开声”
    师:没错,这个声音其实是用大提琴拨奏发出来的,跟老师一起感受一下大提琴的拨奏吧!(音乐加肢体动作)
3.理解“花开声”
  师:像这样一直伴随着乐曲的低音组合,我们把它叫做“低音伴奏织体”,有了这些“低音伴奏织体”,让单一的旋律显得更丰富、饱满了。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乐曲,使学生初步感受乐曲情绪。通过“花开声”到表现“花开声”,帮助理解低音伴奏织体特点。)
(二)熟悉主题,体味音乐特点
1.熟悉第一乐句
师:随着这动听的花开声,小花瓣开始在空中飞舞。
A 出示带有旋律的花瓣拼成的花朵 
师:小花瓣拼成了3朵小花,还有两朵相同的小花,你发现了吗?
B 相同花朵并唱一唱
C 唱一唱整条旋律     
师:花朵随着歌声开始飞舞,请仔细听和看,最后小花是飘到了空中还是落在了地上?整个旋律的走向是怎么样的(上扬)
D分析旋律特点
2. 熟悉第二乐句
师:小水滴听到了花儿的歌声,也不自由的哼起它自己的歌来
A聆听第二乐句(旋律线)   
师:小水滴边唱边跳,让我们随着它的舞步来唱一唱吧。
B指着图形谱唱旋律 
师:可爱的小水滴在这里(三连音)扭了扭腰。让我们加上扭腰的动作唱一唱。
师:小水滴的歌声汇成了一条小河,从上游到了下游,它的旋律走向又是怎么样的呢? 它与花朵的歌声一上一下,互相呼应,回荡在大自然中。
C分析旋律特点
3.熟悉第三乐句
师:小河里的小鱼听见了小水滴的歌声,也想学一学,你听,小鱼学会了几个小节?哪几个小节是自己编的?
A聆听音乐,相同乐句,并唱一唱(幻灯片出示两个对比乐句)
4.完整演唱主题旋律
(设计意图:乐曲的主体是不断重复的主旋律,通过画图形谱、旋律线将音乐的流畅优美富有动感的特点形象地展示出来。演唱时学生很容易抓住旋律特点。各种形式的接唱解决了单一不变的重复,将记忆旋律融入有趣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记忆效率。)
(三)复听全曲,理清乐曲结构
  师:花儿、小水滴、小鱼的歌声汇成了大自然最动听的旋律,让我们来听听这段旋律在大自然中传唱了几次?
  生:四次。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灵敏的耳朵,没错,这段主题旋律在这首《四季歌》里共出现四次,这首乐曲的结构也特别简单,我们就按照主题出现的次数,把乐曲分为四段,外加一个小小的尾声。让我们来分段细细品味。
(四)深入细听,品味伴奏织体
    听辨每段的主奏乐器,感受不同的力度、情绪变化。
    1.细听第一段:
A:主奏乐器是什么?(小提琴)
B:小提琴的音是怎么样的?清亮、细腻、飘逸)
C:除了小提琴,你还听见了什么声音?
(你听得真仔细!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低音伴奏织体
D:随音乐用动作表现低音伴奏
E:交流:加入低音伴奏后的音乐和单一的旋律比较,你觉得有什么不同感受?
师:小提琴轻柔的旋律,加上这些短促跳跃的低音伴奏,让我们的旋律变得更加的轻快。
2.细听第二段:
A:当音乐主题第二次出现的时候,你听到什么没有变?你觉得音乐的力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力度会变强呢?
师:主奏乐器小提琴从独奏变成了齐奏。 
师:力度变强了,那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比第一段更欢快了)
    3.细听第三段:
A:第三段中增加了许多乐器组,它使音乐变得越来越丰富,你听到它的主旋律变成什么乐器来演奏了呢?(主奏乐器变成了小号)
师:小号的音是怎么样的?(宽厚、明亮、开朗)
B:复听,在第三段音乐中除了之前的低音伴奏外,新增加了一个不断重复的音组。我们仔细,是什么音组?出现在哪?当你听到时请马上举手。(65 32
C:唱一唱65 32 (la),并加上甩手动作
师:两个固定音组交相辉映一起出现,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心情呢?
E:组合表演(旋律+音组)
师:加上了这两组音组,音乐的力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追问:音乐的力度加强时,情绪变得怎么样?音乐的力度更强了,情绪更激昂、激动了)
  4.细听第四段
师:音乐渐渐弱了,一切恢复了宁静,我们的心情渐渐平息,让我们来听听第四段。当音乐慢慢平静下来的时候,和那一段特别相似呢?(第一段)
  5.尾声:
    音乐慢慢平静了,进入了乐曲的尾声,尾声部分的力度和情绪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师:力度?(很强)情绪?(非常热烈)再一次把音乐推向高潮,结束了这首乐曲。
  (五)聆听全曲,完整表现
(设计意图:这首管弦乐的结构有些特别,四段的变奏主要通过乐器、配器、织体的改变,引起乐曲力度情绪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学生不易比较,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在聆听时关注主奏乐器的变化和伴奏低音的固定重复出现。通过模拟演奏低音伴奏动作表演等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音乐要素变化和情绪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