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一学期10月质量检测八月语文试卷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书写(3分)
1、抄写下列文字。要求:抄写无误,字迹端正美观,大小匀称,间距适当,格式正确。
至于那顽强的松柏,它本来就是生命的崇高体现,是毅力和意志的最完美的象征,它给一切的生命以鼓舞,以榜样。
——摘自《石缝间的生命》
(一)默写:(10分)
1.,添得黄鹂四五声。《三衢道中》
2.一夕轻雷落万丝,。《春日五首》
3.,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是蓝关示侄孙湘》
4.无意苦争春,。《卜算子咏梅》
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阅读下文,完成6-7题:(3分)
诉衷情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6.“尘暗旧貂裘”一句用了(人名)的典故。
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以“万里”、“匹马”两词传递出当年词人奔赴前线的豪情。
B.次句借典故表达了词人不受重用,壮志难酬的悲凉心境。
C.下片诗句书华了只因年事已高不得不放弃抗金复国梦想的悲怆。
D.末句以“天山”和“沧州”之远隔来形容梦想和现实之间的遥远。
(三)阅读下文,完成8-11题:(7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另有作“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本文的作者是孟子,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1分)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
征于,发于声,而后喻
11.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从文中划线句子得到的启发。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7分)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板曾任范县令,,案无留牍,爱民如子。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板桥开仓赈济,或阻之,板桥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迁:指调动官职。②遣:责问、责备。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或阻之。()(2)去人之日()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14.联系上下文,“或阻之”的理由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15.文中的郑板桥是的人。(2分)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
兔子的性格
石缝间的生命①住读生活很快让我忘掉了以往的自己,忘掉烈日冰棍、瞎眼母亲带来的烦恼与卑微,也忘掉了临行前的那一点点不安。谁都不知道我是谁,谁都以为我也同她们一样拥有一个幸福的家。
②母亲果然遵守诺言。每月由一位早年已住进城里的却经常回乡的老婆婆帮我捎来一些营养品及生活费。坐落在小巷深处的那个家似乎与我完全隔绝了。我开始淡忘了家门前圆润光洁的石凳,那门上锈迹斑驳的门锁,甚至淡忘了黄昏后母亲倚在门旁殷殷的招呼声。这样的日子平和而又迅速地溜过去,一直到我临近毕业的那个学期。
③那个学期的最后一个星期。
④当老婆婆将一包鸡蛋和五十元钱塞给我时,我床对面的一位室友发话了:“莉,你妈对你多好,毕业聚会把她请来,优秀的成绩定会让她感到光彩!”
太空知识⑤“哦……这?”我迟疑了瞬间,“我妈太忙了,她……抽不出空,你瞧,连带东西都一直请别人帮忙,哪有时间呢?”那刻,我惊异于自己说假话如同说真话一样。
六级改革
⑥送老婆婆出门时,我感激地对她说:“您这三年来为了心,让您受累了。”
⑦“你……”她看来有些激动,停了一会儿,又说,“你考得真的很好?”
⑧我点了点头。
⑨“造孽!”她竟长叹一口气,“你……你妈怎么死心眼!”
10“怎么回事?”我突然有点紧张。
11她不再说话,拉起我的手直冲出校门,然后拐到一个偏僻的巷子里。
12老远,我便看见了,看见了她——我的母样。在风中,她无助地倚在墙边,凌乱而花白的头发在苍老的脸颊旁飘扬着。我看到了她深凹的眼,布满青筋和黑斑的枯竹似的手,还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
13“莉呀,你有出息啦,可不能没良心啊。这三年,我哪能每个月回乡?都是她央人把自己送上汽车,下车后又摸到我住的地方,把东西交给我,让我带给
你,然后又孤零零地摸上汽车……”
14我的视线顷刻间模糊了。朦胧的泪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长长的路,路旁那长长的小巷,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⑧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
15“妈妈!”我奔过去,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⑨,又仿佛在等候。
16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我其实还记得,还记得来时的泥泞的山路,还记得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栓,还有,还有我们曾共同相偎走过的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
16.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斑驳
B.蹒跚
C.憧景
D.黯淡
17.第(12)划线的句子主要运用描写,作用是(3分)
18.比较下面这段话和选文的最后一段,说说那个结尾更好,为什么?(3分)
妈妈,我回来了,我其实还记得来时的泥泞山路,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栓,还有,还有我们曾共同相偎走过的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
19.请发挥你的想象,补写一段当“我”奔跑到母亲身边,母女相逢的场景,80字左右。(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20-24小题:(17分)人生格言 励志
“极寒天气”会来吗?
①最近,一位波兰学者预测欧洲今年冬季可能出现“千年极寒”的消息,其中还提到了亚洲国家也可能会出现寒冬,对此人们议论纷纷。那么,今年的“极寒天气”是否真的会来呢?
②这位波兰学者认为,在“拉尼娜”活动的影响下,来自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活动速度减缓,并且近几年来规模缩小到只有过去的一半,其无法发挥中和极地南下冷空气的作用。而且一旦墨西哥湾暖流完全停止活动,欧洲将进入新的冰河世纪。但是,仔细想想发现,这种说法有点儿的意味。这位学者仅仅依据单一影响气候的因素预测未来气候的趋势,显然是一种对气候系统缺乏全面系统和深刻认识的
表现,气候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涉及到大气、冰雪、岩石、生物水五大圈层,甚至还包括了人类活动。
③实际上,把“拉尼娜”和墨西哥暖流扯到一起有的感觉,因为它们是属于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拉尼娜”是年际尺度,逐年之间的波动起伏比较大;而大西洋暖流确是相对稳定的。主要表现为十年以上的长周期变化,而且近几十年的观测显示出,大西洋暖流只有很弱的减少趋势。目前国内外研究还缺乏足够的科学证据来证明“拉尼娜”与墨西哥湾暖流有直接关系。
④另外,“拉尼娜”的直接影响仅局限于热带太平洋地区,对中高纬度地区天气气候的影响是间接而复杂的。举个例子来说,自1986年以来,欧洲地区发
生过4次“拉尼娜”事件,其中只有两次出现了冷冬。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拉尼娜”事件期间,欧洲气温普遍较常年明显偏暖了1℃至4℃,并没有出现偏冷的现象。所以,单单靠目前出现的“拉尼娜”现象就预测欧洲将出现“千年极寒”,这显然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⑤当然,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影响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出趋多趋强的情况,并不排除某一年、某些地区会发生“寒冷事件”,但是出现“千年极寒”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当前全球气候处于持续性“温暖”阶段。
⑥回过头来看,2009年是有记录以来南半球最暖的年份,2000至2009年是1850年以来最暖的十年,这都表明近百年来的气候变暖趋势是一个全球性的长期过程。根据1500年以来的代用资料分析,欧洲冬季气温变化与1901年至1995年的平均值相比,距平大多在正负2℃之内。1708年至1709年冬季是1500年以来最冷的冬季。但20世纪中期以来,欧洲冬季气温始终呈现上升的趋势,没有出现过较常年偏低2℃的偏冷冬季。
⑦因此,今年将有“千年极寒”的说法不能就此。
20.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择三项填入第②、③和⑦段三处的横线上,合适选项依次为:
、、(只填序号)
A、王婆卖瓜
B、一言以蔽之
C、瞎子摸象
D、风马牛不相及
21..第①段中加点字“此”指的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2.第三段中加粗字“目前”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
(2分)
23.第④段画线句除了运用举例子说明方法以外,还运用了、
超级火山爆发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24.作者认为今年“千年极寒”不可能出现,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分析:(1)先写
(2)再写
(3)最后写全球正处于持续性“温暖”阶段。(每条答案不超过20个字)
四写作(40分)
25.根据下面作文题目,写一篇六百字以上的记叙文。
题目:我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