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教学设计
  案例名称
  《出塞》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六年级
  提供者
  李清华
  课时
  1课时
 
 
 
 
塞下曲的古诗的意思
  一、教材内容分析
  唐朝初期,在阴山南面的地区,民族之间的战争不断。《出塞》这首诗由秦汉时的明月、关塞入笔,跨越千年时空,描述了历年来从未间断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诗人歌颂了汉将李广,叹息朝廷用人不当,驻守将领无能。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恨及对人民的同情。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技能: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正确理解诗意
  2、诵读、品味、感悟重点诗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会默写古诗。
  过程方法:
  4、通过录象播放,音乐渲染、语言描述等方式创设的情境,激活情感体验,自然而然地走进诗歌,继而“情动辞发”与诗人对话,与文本对话。
  5、通过研读品悟、动手勾画,体味出诗句的精妙之处——描写的景物虽然普通,但包蕴的情感却不简单。
  6、通过阅读拓展资源、写作、展示等活动,加深对这首诗思想感情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7、从品读诗句子中体会到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8、在古诗的学习中,体会到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诗词的热爱。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较强。学生具有一定的古诗词素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创设情境法
  通过录象播放,音乐渲染、语言描述等方式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诗歌,让学生自然入情入境,读出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走近文本,走进诗人内心。
  ·拓展阅读法
  为了突破难点,补充多首相关主题的诗助读,将这首诗的学习放在一个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引导学生解读,通过对补充诗歌的阅读实现对这首诗的理解。
 
知识点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来源
 
  4.1-1
  了解
  课件
  播放“茫茫荒漠、寂寥边关”的凄凉画面
  b
  f
  感知边塞环境之恶劣
  1
  自制
 
  4.1-1
  理解
  课件
“但使”的三种解释
  g
  b.
  扫清字词障碍,基本理解诗意
  1
  自制
 
  4.1-2、5
  理解掌握
  课件
  幻灯片:秦时/明月/汉时关
  d
  g
  b
  体会战争的残酷和漫长。
  2
  自制
 
4.1-6
  理解想象
  表达
  课件
  “冷月照边关”的画面
  b.
  f
  想象将士、家人两地相思的画面
  2
 
 
  4.1-4
  理解
  课件
  李广图片、古诗《塞下曲》
  e
  g
  e.
  体会到诗人、将士们共同的心愿
  1
  自制
 
  4.1-3、8
  掌握
  课件
  同一主题古诗
  h
  i
  g
  丰富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3
  自制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其它.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师自制ppt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到相关的古诗词。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播放录象,导入新课
 
1、播放茫茫荒漠,寂寥边关的视频录象,
2、提问:看了古战场,又读了这些诗句,边塞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1观看视频,
  2结合已有的经验谈对边塞的印象。
这首诗描写的历史年代背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遥远,学生在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方面困难不小。在感受边塞的印象时,教师通过播放“冷月照边关”的凄凉画面,再加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打开边塞之门,让学生直观地感知边塞环境之恶劣、生活之艰苦、战事之频繁、生死之惨烈,为学习诗歌,培育好一个深沉凝重的基调。
 
 
  二、自由读诗,质疑问难
 
  教师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梳。
  1、学生自由读诗,并质疑问难
  2、全班交流
  交流课前预习情况,通过合作学习初步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学习第一句诗,体会战事之久(10分钟)
 
  1、提问:第一句诗的精妙之处在哪?
  2、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点,指导朗读
  3、教给学生画延长号和节奏线体会诗歌感情的方法
  1、学生品读第一句诗,并勾画出它的精妙之处
  2、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感情诵读、标上批注等方法批文入境,力求做到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促读。感受战争的残酷和漫长。
 
四、学习第二句诗,体会人心之悲
 
1、提问:第二句诗该怎么读?
2、指名读,相机指导
3、播放“冷月照边关的录象”
  4、对学生的写作片段进行评点
  1、学生研读第二句诗,
  2、学生朗读第二句诗
  3、学生观看视频,
  4、想象边关、家乡两地相思的画面,并用一段话描写下来。
  5、交流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研读第二句诗,并将想象到的两地相思的画面描写下来。播放的“冷月照边关”的凄凉画面,激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学生的语言大门被情感推开了,他们畅所欲言,和诗人的情感、诗句的情感融为一体。“这个环节是开放式的,学生可以不同的身份(老父、老母、妻子、儿女、将士)去想象,既加深了对诗歌感情的领悟,又培养了表达能力。
 
五、学习三、四两句诗,体会人心之盼

1、提问:写下了这两句诗,诗人头脑中浮现出无数个为什么。你们知道是什么问题吗?
2、王昌龄不仅在思考这一连串问题,同时也在思索怎样才能结束这场战争。他到答案了吗?齐读第三句
  3、出示《塞下曲》,了解李将军的生平事迹
  4、提问:王昌龄生于唐朝,为什么却去思念一个600多年前的汉朝将军?
  5、出示将士凯旋图,体会人心之盼。
 
  1、学生回答
  2、展示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交流对李广将军的认识
  3、观看凯旋图,描述图意
  4、激qing诵读三、四句诗。
  教学古诗,不能限于对古诗字面意思的理解和诗句意思的疏通,更应引导学生在历史文化的背景下对古诗的思想感情加以理解感悟。在这样一环节中,补充唐朝诗人卢伦的《塞下曲》,出示凯旋图,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像李广那样的飞将军镇守边关,胡乱才会平息,边塞才会,进而体会到诗人心中的渴望,将士们心中的期盼,世世代代人们共同的心愿,
这样,“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呼喊才那么震撼人心,对诗歌的苍凉意境学生也就有了深刻的领悟。
 
  六、背诵《出塞》

  检查背诵情况
  学生有感情背诵古诗
  古诗教学最终要让学生达到熟读成诵的地步。
 
  七、拓展阅读,学生展示课外搜集到的相关古诗。
 
  同学们课外一定也查到不少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诗歌,让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吧。
  学生交流课外搜集到的相关主题的古诗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丰富他们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