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专题训练-------听筝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听筝①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岐路洛阳城。
[注]①当时诗人的族侄柳宗元因参与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南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着力表现弹奏者精湛的技艺,借乐声传情,抒发感时伤别之情,真切感人。
B.首联上句“抽弦促柱”描述弹筝的动作,下句“无限”一词强化了听筝引发的悲怨情。
C.颈联用“谁家”“何处”连续发问,其句式特点与《春江花月夜》里的相关诗句相似。
D.尾联写由听筝引发的诗人与族侄身处两地的离别之恨,照应了第二句的“悲怨”之意。
2.请比较本诗颔联与《李凭箜篌引》中“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一句在描写音乐方面的异同点。
诗句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紫袖”“红弦”分别代指弹筝女子与筝,暗示弹筝女子形象美好,“明月”交代了听筝的时间。
B.第二句连用了两个“自”字,表现了弹筝女子只顾低头弹筝、自娱自乐的情态。
C.“弦凝指咽声停处”化用“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两句,引导读者品味奇妙的无声之美。
D.“别有深情一万重”写筝声传达出弹筝女子的丰富情感,效果感人,含蓄蕴藉,引人遐想。
4.本诗和《琵邑行(并序)》描写音乐的角度有何异同?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听筝
张九龄
端居正无绪,那复发秦筝。纤指传新意,繁弦起怨情。
悠扬思欲绝,掩抑态还生。岂是声能感,人心自不平。
高楼夜弹筝
常建
高楼百馀尺,直上江水平。明月照人苦,开帘弹玉筝。
山高猿犹急,天静鸿雁鸣。曲度犹未终,东峰霞半生。
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诗前两句写听筝前的愁苦情绪,常诗写的则是弹筝之处的高远空阔。
B.张诗中“岂是”与“那复”相呼应,开阖自然,情感表达得曲折有致。
C.常诗中“玉筝”与“明月”都有明澈清冷之感,调和谐,意境明快。
D.常诗五、六两句诉诸听觉、视觉的融通,渲染凄苦哀怨的音乐意境。
6.这两首诗的七、八两句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听筝
汤式
酒乍醒,月初明,谁家小楼调玉筝,指拨轻清,音律和平,一字字诉衷情。恰流莺花底叮咛,又孤鸿云外悲鸣,滴碎金砌①雨,敲碎玉壶冰。听,尽是断肠声!
【注】①金砌,装饰华美的台阶。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笔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环境,为聆听筝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时空环境。
B.“指拨轻清,音律和平”从演奏者使用的乐器角度,表达了对筝曲的赞美:筝曲的音律十分和谐,演奏者的指法也清纯雅正。
C.“恰流莺”四句以莺语、鸿鸣、滴雨、敲冰等丰富悦耳的音响,声情并茂地展示筝曲之美,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D.作者以“听,尽是断肠声”结束全曲,既承前文“诉衷情”的情思,又与上句“敲碎玉壶冰”相照应。
8.本诗与《琵琶行》同是描写音乐的经典作品,两部作品在描写音乐的技巧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邻家理筝
徐安贞
北斗横天夜欲阑,愁人倚月思无端。
忽闻画阁秦筝逸,知是邻家赵女弹。
曲成虚忆青蛾敛,调急遥怜玉指寒。
银锁重关听未辟,不如眠去梦中看。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写夜深更阑,诗人对月无眠,看似与诗题中的闻筝无关,实则为写听筝蓄势。
B.满怀愁绪之际听到筝声,诗人的眼前浮现出一位美丽女子理筝的画面。
C.“虚忆”“遥怜”表明诗人是在回忆女子弹拨时的神情和动作。
D.“银锁重关”回扣颔联中“画阁”一词,形容诗人和理筝女子之间存在着种种阻隔。
10.请简要分析诗中“不如眠去梦中看”的原因。
参考答案:
1.A    2.同:在摹写音乐方面,两处都没有正面写音乐,而是用了侧面描写。异:①柳诗这两句运用通感,写柳条伴着春风絮絮话别,啼鸟的杜鹃鸟绕着落花的场景,将筝声由听觉转化为视觉效果,化无形为有形(以形写声),写出了听筝的悲怨之情。(或运用想象的手法。写听到筝声而想象到了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杜鹃鸟绕着落花,啁啁啼血的画面。化无形为有形,表达出伤春惜别之情。)②李诗这两句借吴质和寒兔的反应侧面烘
托出了李凭弹奏箜篌的效果,以效果写声,以听者沉醉于李凭的箜篌声来体现李凭的技艺高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A.“本诗着力表现弹奏者精湛的技艺”错误。这首描写筝声的诗,着眼点不在表现弹奏者精湛的技艺,而是借筝声传达心声,抒发人世悲欢。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艺术手法的能力。
同:本诗颔联写“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借柳条随风摇荡、啼鸟围绕落花的视觉描写,来侧面描写音乐带给人的感受。“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故而二者都用了侧面描写手法。
异:本诗中,通过描摹柳枝追逐春风,仿佛依依不舍话别;鸟儿绕着落花声声啼鸣,仿佛充满惜花哀情的景象,用视觉画面来展现听觉感受,采用了通感手法,化听觉为视觉,化无形为有形,写出筝声中的“悲怨声”。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一句,写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借吴质和寒兔的反应侧面烘托出了李凭弹奏箜篌的效果,以效果写声,以听者沉醉于李凭的箜篌声来体现李凭的技艺高超。
3.B    4.(1)相同点:①两首诗都选取了一个无声的时刻,表现乐声的美妙。本诗中的“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和《琵琶行并序》中的“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均通过无声的时刻引导读者去领悟乐声的美妙。②都从侧面烘托乐声的美妙。如《琵琶行并序》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通过周围的环境和听众的感受侧面烘托乐声的美妙。本诗中“别有深情一万重”也是通过听众的感受,烘托乐声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2)不同点:《琵琶行并序》还从正面(直接)对乐声进行了绘声绘的描写,运用连贯优美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琵琶声的美妙。比如“嘈嘈如急雨”“切切如私语”等,无不是新颖贴切的比喻。而本诗中没有直接描写音乐的句子。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自娱自乐”错误。联系全诗看,次句连用两个“自”,是旁若无人的样子,应表现弹筝者全神倾注于筝乐的神态,“暗低容”,“深情一万重”都看出女子的筝音并不欢快。选项说表现她“自娱自乐的情态”理解错误。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鉴赏古代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相同点。本诗“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弦声凝绝、柔指轻顿,那片刻的宁静又诉说出千万重的深情。是无声的顷刻让人感受到了深情;《琵琶行》中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一样,也是“以无声写声”,通过听众的感受,写出了音乐的美妙,都蕴含着深厚的感情。两首诗都选取了一个无声的时刻,表现乐声的美妙;
《琵琶行并序》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东面和西面的画舫和游船都静悄悄的,只看见江心之中映着的秋月泛着白光。通过周围的环境和听众的感受侧面烘托乐声的美妙。本诗“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说这位女子在弹筝时突然停住了,古筝发出一声呜咽之音,这顷刻的停顿中包含着说不尽的深意。从侧面落笔,衬托乐曲的优美和弹琴者心中的忧愁暗恨。两首诗都从侧面烘托乐声的美妙。
不同的是,《琵琶行》正面(直接)对乐声进行绘声绘的描写,运用连贯优美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琵琶声的美妙。比如嘈嘈急雨,切切私语,珠落玉盘,莺语花底,泉流冰下,冰泉冷涩,银瓶乍破,铁骑突出,声如裂帛,无不是新颖贴切的比喻。本诗没有直接描写音乐的内容,没有用比喻手法,都是侧面描写。
5.C    6.①张诗直抒胸臆,抒发了由听筝而触发的怨愤不平之情。②常诗侧面衬托,以霞光初现之景收结,与前句之中“明月”呼应,暗示时间流逝,以弹筝时间之久来衬托内心愁绪之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