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七种导入语设计
导入语又叫开讲语,其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学生迅速投入到学习新课情境中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从文本作者价值观的变化导入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茵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还都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这首诞生于“”刚刚结束、人们急需精神食粮、又更迫切地表达自我时期的《致橡树》,影响了一代人的爱情观,数年来,以至于不断有人因《致橡树》而在爱情上遭遇苦恼时,质问作者舒婷:属于我的那棵橡树在哪儿。面对困惑的读者,以及随着人生经历的体味,作者舒婷的爱情观也在变化着:在三峡的游船上,她写下了《神女峰》,倡导“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以修正自己在《致橡树》中的爱情观。年过半百时,有人
问舒婷:“干吗要做树,和男人一样?”舒婷回答说,她现在愿意做一把锯子,把木棉锯成家具。这逼迫作者一再修正的爱情观,这迷倒了众多女子、“骗”了众多女子、又“害”了众多女子的的爱情观到底是什么?请同学们到诗中答案。
二、从耳熟能详的爱情名言入题
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有关爱情的诗词名句:体现比翼双飞的“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天愿做比翼鸟”,揭示心心相印的“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表现忠贞不渝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歌颂爱情的圣洁、美好,但对爱情的认知,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定位,比如现在就有人推崇“宁做在宝马车里哭,不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笑”爱情观。这种爱情观相比较三十年前的影响一代人的爱情观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请阅读著名诗人舒婷《致橡树》中的爱情宣言。
三、从诗体发展脉络入手
我国的新诗,开创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挣脱了旧诗格律的束缚,在民歌和古典诗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别开生面地实现了诗体大解放,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派和以臧克
家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派在诗坛上举足轻重,贡献很大,代表作郭沫若的《凤凰涅磐 》,臧克家的《老马》)。新月派的闻一多,徐志摩等文学研究会诸诗人在诗坛上也有不小的影响。代表作如闻一多的《死水》,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及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诗派也别具特。代表作李金发的《弃妇》,戴望舒的《雨巷》。80年代涌现的朦胧诗,虽然未能成为主流诗,但其影响和价值也不容低估。面且这些诗歌虽不如“战鼓”,“号角”式的佳作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但随着人们审美心理结构的变化,对这类具有含蓄美的诗作,兴趣越来越浓。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朦胧派代表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
四、从学习诗歌的方式着眼
诗歌语言具有凝炼、形象、跳跃性的特点,所以同学们在赏析诗歌时需要大声朗读,细细咀嚼,反复品味,理清诗歌结构,明确诗人思路,体味诗人感情。《致橡树》(板书)是一首爱情诗,诗人通过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表达了一种新型的爱情观。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诗歌,初步把握诗人的思路和感情。
五、从单元知识一体化着手
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一路走来,我们领略了伟人的万丈豪情,体味了诗人穆旦的赤子情怀,而此刻,我们将与一株美丽的木棉相逢,倾听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六、从中外爱情观比较介入
爱情是什么?外国人说:爱情——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前苏联,伊萨可夫斯基);爱情不仅能给人带来光明,而且也带来黑暗,不仅使人们感到振奋,也使人们感到压抑(前苏联,尤•留里科夫);爱情不是花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基础上的(英,莎士比亚)。中国人说为了爱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马相如;为了爱情,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为了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为了爱情,祝英台忍悲赴黄泉。爱情引出了人世间诸多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恩恩怨怨;甚至有部电影忍不住困惑地问道《爱情啊,你姓什么》?!
是啊,爱情啊,你到底姓什么? 让我们听听美丽的木棉树的回答吧!
七、主题类似的影片导入
如果你还爱我
播放《简•爱》录像片断:
女主人公简爱深深爱着她的主人罗切斯特先生,然而当她的爱情遭到社会不平等的对待时,她毅然选择了“放弃爱情”,她要为自己争取平等、独立的权利。为了维护自身的人格和尊严,她发出了自己的爱情宣言:
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
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
我们的精神是同等的。
这宣言,无疑是女性要求独立、平等的人格宣言;简和诗人一样,都强调了精神的平等、人格的独立,即使爱情也不能使她们放弃自己高贵的人格和尊严。
请看诗人舒婷用诗的语言如何诠释这种爱情观
导语设计也不能刻板单一,应力求花样翻新,多彩多姿.在新课导语设计上,除上述例示外,还有审题导入,图示导入,提示问题导入,提炼观点导入,介绍背景导入,针对语病导入,点出人物导入,
叙述故事导入等.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不管采用哪一种导语设计,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具体来说,一是力避落入俗套,给学生以新鲜感,造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心态. 二是不故弄玄虚,,给学生以实实在在的收获.三是开宗明义,单刀直入,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