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拉堪称一个圣人,而他却认为自己不过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的政客。他推翻了种族隔离政策,创造了一个不分种族的民主国家,懂得在恰当的时机转换自己的不同身份——战士、受难者、外交官和政治领袖。他不喜欢抽象的哲学概念,他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问题的解决“不在乎原则,而在于你所采用的策略”。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谋略家。
  但不管是谋略家、行动主义者还是政客,世界所需要的其实不是他的这些天资,而是所谓的“马帝巴(曼德拉的族名)处世之道”。这些处世哲学大多来源于曼德拉的个人经历,却又非常具有实用价值。在此之中,我们将发现是什么造就了曼德拉这传奇的一生。
  1.勇气并不是不知道害怕——是要激励他人战胜恐惧
  在1994年的总统竞选过程中,曼德拉乘坐一架小飞机前往一个叫纳塔尔(Natal)的死亡地带,向他的祖鲁族(Zulu)支持者发表演讲。我答应在机场接他,在那里我们可以在他发表演讲后,继续讨论自传的问题。但是飞机在着陆前20分钟,其中一个引擎发生了故障。飞机上的一些人开始恐慌起来。唯一让他们感到平静的事情,就是看着曼德拉,看着他依然平静地读着报纸,似乎坐的不是飞机而是火车。在驾驶员的努力下,飞机终于迫降成功。当曼德拉和我钻进防弹宝马轿车里,他对我说:“伙计,我在上面吓坏了!”
  而这就是从他那里学到的最珍贵的一点:学会在恐惧面前镇定,以激励其他人。曼德拉在监狱的那些年,
有足够的理由表现出恐惧,但那些同时被关的犯人们总是能够看到曼德拉悠闲地在院子里散步,坚定又骄傲,正是这些让他们共同度过了那些日子。他知道自己是他人学习的典范,而正是这让他有勇气去战胜自身的恐惧。
  2.站在前方领导——但是不要丢下你的后方
  曼德拉为人非常谨慎细心。1985年他动完前列腺手术回到监狱时,当局不允许他再与朋友和同事同住一间牢房。当时许多人对此表示抗议,但是曼德拉却说:“伙计们,等一下!这不一定是件坏事儿。”
  结果好事儿来了,就是曼德拉独立发起了与当时种族隔离政府的谈判。而在这之前,他的立场一直是坚决不谈判。但当真正的谈判开始时,很多人认为他放弃了自己原有的立场。全国矿工工会的首任秘书长西里尔-拉马弗萨(Cyril Ramaphosa)说:“我们认为他将自己给出卖了,我跑去见他还跟他说,你在干什么?这真是一种难以置信的勇气,而他冒了很大的风险。”
  曼德拉花了很大的力气来说服自己的同伴相信自己正走在正确的方向
上,他将自己的声誉置于一线。他来到每一间囚室,向他们说明自己到底在干什么。久而久之,他又将同志们团结了起来。“你要让自己的后援队永远围绕在自己的身边,假如你来到滩头阵地,你肯定要让同志们一起跟上。”拉马弗萨说。
  对于曼德拉来说,拒绝谈判只是一种策略而不是原则。终其一生,他总是将二者分得很清。他坚守的原则是——推翻种族隔离政策,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投票权。而其他任何能够帮助他实现这一目的的东西,他都只将其视为策略。他是最为实际的理想主义者。
  他的一个狱友拉马福萨(Ramaphosa)说:“他的想法一直比我们超前。他知道历史站在他的那一边,而历史又是不可改变的,究竟能否实现不过是个时间和策略上的问题。”
  3.从后方发挥作用——让别人相信你会站在前方
  曼德拉喜欢回顾自己的童年时光,怀念那些牧童一般悠闲懒散的日子。他经常会说:“你知道,你只能在后面指挥它们。”
  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原先的部族首领对他很有影响力。当首领集会的时候,人们围成一个圈,而只有当所有的人都说完话之后,首领才最后发言。首领的工作,曼德拉说,不是告诉人们去做什么而是促成这样的舆论。“别太早介入争议当中。”他说。 曼德拉总是用一种使人觉察不到的方式敏锐地操控着事情的方向。领导力的秘诀就是让你自己也被领导,“这才是一种明智的做法,说服人们去做事情,而且要让他们觉得这是出于自己的想法。”
  4.了解你的敌人——了解他最喜欢的运动
  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曼德拉开始学习白人使用的荷兰语,这种语言正是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产物。非国大 (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的同事拿这个取笑他。曼德拉则认为,会说对手的语言,就能够理解其所代表的世界观以及所应采取的谈判策略。他甚至不断温习自己打橄榄球的技术,而这正是南非白人最喜欢的运动。他知道总有一天他将和这些人进行谈判或者一决雌雄。
  5.与朋友保持紧密的关系——与对手保持更加紧密的关系
  能够来到曼德拉家中做客的,其实不全是他完全相信的人。但他也会与他们共进晚餐;向他们征求建议;称赞他们并送礼物。曼德拉是一个具有无限人格魅力的人——而他经常把这种魅力更多地施加在对手的身上。
  在罗本岛期间,曼德拉的智囊团里不仅有他喜欢的人,也有他不喜欢的人。其中有一个与他们关系比较密切的非国大军事组织领导人克里斯-哈尼(Chris Hani)。当时有人怀疑哈尼正在谋划反对曼德拉的行动,但
是曼德拉完全没当回事。“不仅仅是哈尼。”拉马福萨说,“还包括大企业家、矿厂主以及反对派,他会在他们生日时打去电话祝贺,他会参加这些家庭的葬礼。他把它看作是一个机会。”
  在曼德拉看来,拥抱自己的对手,也是一种控制他们的方法。毕竟人们总是以自身的利益出发来行事
的,这是人之常情,不能算是一种缺陷或者过失。作为一个乐天派,不好的一面就是过于相信别人。但是曼德拉意识到,如此行事将意味着以自己的魅力压制住那些反对他的人。
  6.外形是很重要——不过还要记得微笑
  当曼德拉只是一名衣着破旧的约翰内斯堡法律系穷学生的时候,他有一次去见地产大亨西苏卢(Sisulu)。曼德拉认为他就是那种自己能够仿效的久经世故的成功非洲男性,而对方则在曼德拉身上看到了未来。
  西苏卢曾经说过,当他第一次见到曼德拉的时候,他是一个带有贵族气质、高大帅气的业余拳击手,而他的微笑却让人想起了从乌云背后探出头来的一轮太阳。
  在1994年曼德拉竞选南非总统的时候,他知道形式和实质一样重要。他从来不是一个伟大的公众演说家,人们经常要缓一下才搞明白他到底在说什么。但他总是衣着恰当,举止合适,更重要的是他那无比迷人的微笑。对于南非的白人选民来讲,他的微笑意味着他们的感同身受。对于黑人选民来讲,他就像是一个快乐的武士,所带来的将会是胜利。曾经有一段时间,南非到处贴满了他的竞选海报,而正如拉马福萨所说,“微笑传达了一种讯息。”
  7.世上的是非对错并非总是那么绝对
  当我们开始系列访谈之后,我经常问曼德拉这样一个问题:当你决定推迟武装斗争的时候,这是因为你认识到了自己并没有力量推翻现任政府,还是因为你知道自己能够通过非暴力的方式赢得国际上的支持?他的回答是,“为什么不是两者兼有?”
  作为一名政治家,他总是以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去看待问题。曼德拉与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Gaddafi)以及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Castro)的关系非常紧密,他们在曼德拉被美国列为时,向非国大伸出过援手。当我问他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时,他说美国人看待事物时经常非黑即白,其实任何问题的产生其中必定包含很多原因,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到最为实际的解决办法。
  8.急流勇退也是一种领导艺术
  1993年,曼德拉问我知不知道哪个国家选民投票的最低年龄限制是18岁以下的。我做了一番研究之后,给他提供了一个单子:印度尼西亚、古巴、尼加拉瓜、朝鲜和伊朗。他点头
而且高声称赞,“非常好,非常好。”几周后,他在电视上建议南非的投票年龄应该在14岁以下。“他试图向我们兜售他的想法。”拉马福萨回忆说,“但他是唯一的支持者。他非常平静地接受了这一点,并没有生气。这也是领导人需要学习的一课。”
领导力培训  懂得如何抛弃一个失败的观点、任务或者是关系经常是领导人最难以作出的决定。曼德拉作为南非总
统最大的政治遗产就是他选择了离开这个位置。1994年当选总统之时,他完全有机会在这个位置上坐到逝世——许多人觉得这是对他牢狱生涯的一个回报。
  在非洲的历史上,遵从民主主义的民选领导最终依规定主动退位的屈指可数。而曼德拉决意要作为一个榜样,不仅仅是为了南非,还包括整个非洲大陆的其他国家。“他的工作是制定航程而不是亲自驾船。” 拉马福萨说。他很清楚作为领导人,更要懂得有为有弗为的道理。
绩效(Performance)
什么是绩效
  “绩效”一词来源于管理学,不同的人对绩效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认为,绩效是指完成工作的效率与效能;有人认为绩效是指那种经过评估的工作行为、方式及其结果;更多的人认为绩效是指员工的工作结果,是对企业的目标达成具有效益、具有贡献的部分,在企业的管理中常被用在人力资源的研究评估中。
  绩效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开展的活动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
  综上所述:绩效是成绩与成效的综合,是一定时期内的工作行为、方式、结果及其产生的客观影响。在企业中,员工的绩效具体表现为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成本费用以及为企业作出的其他贡献等。
绩效的特点
  它具有多因性、多维性和动态性。
  1、多因性
  多因性是指一个人的绩效的优劣取决于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外部的环境、机遇,个人的智商、情商和它所拥有的技能和知识结构,以及企业的激励因素。
  2、多维性
  多维性就是说一个人绩效的优劣应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分析。才能取得比较合理的、客观的、易接受的结果。
  3、动态性
  动态性即一个人的绩效随着时间、职位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