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字当头熟中生巧——2023届高考复习专题之柳宗元专练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石泉远逾想,山鸟时一喧。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文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回答问题
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
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B、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C、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D、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学宏词:博学宏词科的考试。在唐制中,进士及第者可应博学宏词考选,取中后即授予官职。
B、集贤殿正字:官名。集贤殿:集贤殿书院,掌刊辑经籍,搜求佚书;正字:集贤殿置学士、正字等官,正字掌管编校典籍、刊正文字的工作。
C、贞元 唐德宗的年号是,其实是“贞观”和“开元”两个年号的组合,代表着唐朝两个最辉煌的时期: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D、墓志铭用于埋葬死者时,刻在石上,立在墓前。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顺宗的时候柳子厚升任礼部员外郎,因触犯当权者而获罪,贬出京城刺史
B、柳宗元制定的教谕和禁令切合当地的风俗习惯,柳州的百姓都乐于遵守。
C、做柳州司马时,柳宗元整日纵情于山水之间,吟诗作文,身心俱闲。
D、衡山、湘水一带准备考取进士的人,柳子厚当做老师,而且均获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2)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5、柳子厚的“少精敏”,体现在那些方面?
二、柳宗元诗歌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溪居①    柳宗元
久为簪组②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③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
①指在冉溪居住的生活。诗人贬谪永州司马后,曾于此筑室而居,后改冉溪为“愚溪”,在今湖南省永州市东南。
②簪组:古代官吏的饰物。簪:冠上的装饰;组:系印的绶带。③榜(bàng):船桨。
1.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首联“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与陶渊明中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面意思相近,实则情味不同。
B. 颔联作者从自己的日常生活着笔,“闲依”与“偶似”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醉心田园,隐逸闲适的诗人形象。
C. 全诗结构严谨,文脉晓畅,诗歌以“溪居”为题,首联即点明“溪居”原因,后三联具体写溪居生活。
D. 全诗语言不假雕琢,自然恬淡而又含蓄深沉,作者身处贬谪困厄之境,发出的却是清夷淡泊之音。
2.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价此诗为“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6分)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雨晴至江渡
柳宗元
江雨初晴思远步,日西独向愚溪1渡。
渡头水落村径成,撩乱浮槎2在高树。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1)愚溪:柳宗元出于被贬逐的愤激,自称为“愚”,并把居地永州冉溪改名为“愚溪”。(2)浮槎(chá):水中浮木。
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诗首句点题,为下文具体描写所见的江渡景象做铺垫。
B柳诗末句,写洪水落后,浮槎高挂,一片萧条冷落景象。
C韦诗末句“舟自横”是说雨后无人撑船,无法渡过涧口。
D两首诗同写傍晚渡口,一写水落,一写潮涨,各有寄托。
4、“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两句,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下列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B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虞世南《蝉》)
C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
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5贺裳《载酒园诗话》说“韦真有旷达之怀,柳终带排遣之意。”结合两首诗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题。
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柳宗元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
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
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
柳宗元的作品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
【注】 诗人初贬永州住龙兴寺作组诗《巽公院五咏》此为其一。②筠:竹皮。③谅:料想实在。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篇两句直陈前之景以写实手法将桥、径、林贯穿起来自然地引出下文写竹。
B.三、四两句写笋中迸发出苦节筠皮环抱着虚心极具动感、画面感以及表现力。
C.五至八句写在桥上俯视细流仰听竹声远观落日近闻鸟鸣是为了突出桥的形象。
D.诗人独具慧眼从平凡的事物中挖掘意蕴将自己的身世际遇与苦竹有机联系起来。
7、请赏析诗歌最后两句。(6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中荣橘柚
柳宗元
橘柚怀贞质,受命此炎方①。
密林耀朱绿,晚岁有余芳。
殊风限清汉②,飞雪滞故乡。
攀条何所叹,北望熊与湘③。
【注】①整联典出屈原《橘颂》“后皇嘉树,橘来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徒,更壹志兮”;炎方,南方,此谓永州,为柳宗元贬谪之地。②殊风,指江南、江北风俗各异;汉,银河,借指淮河,传说橘至淮北则为枳。③熊,熊耳山,在今河南省;湘,湘山,在今湖南省。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怀着美好品质的橘柚接受命运的安排,生长在炎热的南方,适应了这里的水土。
B.橘柚在林中红绿相映,彩斑斓,又经冬不衰,一年将尽之时还能散发出香味。
C.颈联将橘与雪进行对比,橘生淮南而难以北上,飞雪只能滞留北方而难以南下。
D.本诗与陆游《书愤》皆“北望”,陆诗是因诗人渴望收复中原,本诗则与之不同。
9.沈德潜评价柳宗元诗“得《骚》之余意”,请结合全诗对此予以简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①
柳宗元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②,不学荆州利木奴③。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注释:①柑为橘树一种。本诗写于作者贬官柳州时期。②皇树,即橘树,屈原《橘领》中有“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之句。③木奴:指柑橘的果实;三国时荆州人李衡作宅,种柑橘千株,他临死时叮嘱儿子说:我在州里有千头木奴,可以足用。后果然。后世因此称柑橘树为“木奴”。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一二句点题,首句写种柑,点出种柑的数目,第二句写种柑时的情景,“春来”与诗人由“怜”写起,“城隅”点明时令和地点。
B.诗人由“伶”写起,到“几岁开花”的盼望,再到“何人摘实”隐含的淡淡伤感,对柑橘的情感经历了一波三折。
C.颈联用“喷雪”形容柑树开花,一个“闻”字把柑橘树开花似“喷雪”与花香四溢一笔写出,渲染出热闹的氛围。
D.尾联诗人并未直抒胸臆,而是以平缓的语调故作达观,实际意思是感伤自己迁谪时日已久,唯恐延续到甘树成林。
11.诗人在颔联用《橘颂》及“木奴”这两个典故的用意何在?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舍弟宗一①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送别诗,堂弟宗一即将和诗人别离,首联“零落残魂”写出宗一为此悲伤黯然的心境。
B.颈联是景语,也是情语,是用比兴手法把彼此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桂岭洞庭,一南一北,山川阻隔,笼罩一层哀愁。
C.诗的最后一联,说自己处境不好,兄弟又远在他方,今后只能寄以相思之梦。“郢树烟”,情谊深切,意境迷离,具有浓郁的诗味。
D.全诗苍茫劲健,雄浑阔远,感慨深沉,感情浓烈,情意上下贯通,和谐自然地熔于一炉,确是一首难得的抒情佳作。
13.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种柳戏题①
柳宗元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②,惭无惠化传。
【注】①此诗是诗人出任柳州刺史时所作。②思人树:出自《史记·燕召公世家》,古代燕召公有惠化(德政与教化)于民,他死后,人们自觉地爱护他生前亲手种的甘棠树,还作了诗篇歌咏他,以表示对他的怀念。